伶俐的口才
清晰的思路
縝密的邏輯思維
鄧祥云以席卷之勢
奪得了第二屆中華之星國學大賽
高中組總決賽冠軍
一、獲獎感言
我是鞍山市第一中學的鄧祥云,很榮幸能夠成為本次大賽冠軍,并有機會在這里給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
比賽雖然已經結束了,但是過程中的種種仍一幕幕都留存在我的腦海中。還記得,總決賽時站在一個高高的賽場上,當時心中真沒有對于高遠目標的追求,只想完成好接下來的演講,說好每一個字。唯一的目標就是不要對不起學校的栽培和期望,不要對不起帶隊老師的指導和關愛,不要對不起這個組織得十分完美的比賽。準備的過程很累,但當我在舞臺上釋放自己的那一刻,我體會到了無以言說的快樂。
很多人賽后都問我:“哎!鄧祥云,你能得冠軍是不是書讀得特別多???”其實恰恰相反,能取得如此殊榮可能正是因為我書讀得不多,營內很多小伙伴的閱讀量都遠高于我。但是,我用別人讀十句話的時間來琢磨一句話,當大家一目十行地飛快閱讀時,我學會并享受著從“字縫里”讀出更多的字、更多的思想和更多的精神。
還有同學問我是不是額外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國學。中國人學國學需要去特別學習,這說來是個悲哀。其實我具體的學習時間非常少,但我總是在思考?!度辶滞馐贰防锔吆擦峙R二先生時說自己就是“揣摩”,他人雖然不堪,方法卻是好的。
說到這里正好引出另一個問題,就是國學到底要學習什么內容,國學大賽到底考哪些內容。比賽現場,有個別選手提出了對本次大賽形式的質疑:要么是覺得詩詞太少了,要么是覺得就應該考背誦“四書”“五經”。甚至有人說,既然是國學大賽,就不應該有什么辯論、演講,直接按照筆試成績來發(fā)證書不就好了嘛。但是,就像我在最后一次演講中所說:“我們今天參加國學大賽,不是為了背誦幾個國學知識點,也不是要吟誦幾句風花雪月的詩詞,而是要思考,思考怎么讓國學適應今天的中國,怎么運用國學來解決我們今天的實際問題。”
從最初筆試的作文立意,到最后對“一帶一路”的種種構想,我的思路、我的中心、我的重心從未偏離過國學與現在的聯系。至少在今天,大多數人眼中的國學依然高居象牙塔,離人們的日常生活很遠。我們必須有意識地將國學深深植根于廣大人民群眾、植根于廣闊的今日中國。無根之木,再弱的風,也能將它吹走。
最后,插播一段印象最深刻的經歷。
夏令營中印象最深刻部分,是“且聽非遺故事”外采的路上,在路上堵車一個多小時。但也是這堵車,給我?guī)砹艘馔獾氖斋@。賽程很緊,雖然認識了很多意氣相投的朋友,卻很少有時間好好地聊一聊。路上堵的這一個多小時里,我和同組的李石茜、張昊晨算是進行了一次心貼著心的交流。也許是隊友,也許是對手,但我們現在是很好的朋友。說真的,我覺得這是比獎杯更重要的財富。
二、晉級之路回顧
初賽
2016年12月8日,鄧祥云報名第二屆中華之星國學大賽,初賽以一篇名為《教育者,富強之本也》的作文,順利晉級復賽。
復賽
2017年4月30日,鄧祥云赴東北大學參加第二屆中華之星國學大賽復賽,并在復賽中斬獲“全國一等獎”。
五十強晉級賽
通過夏令營中50強晉級賽“國學素養(yǎng)筆試、情景演繹、分組辯論”三個環(huán)節(jié),鄧祥云從決賽營404名營員中脫穎而出,晉級五十強。
挺進二十強
在挺進二十強TED演講中,每個小組通過協同演講一個PPT的形式,爭奪二十強席位,鄧祥云和他的組員演講的題目為《絲路的包容精神》,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鄧祥云因其伶俐的口才和縝密的思路,一舉奪得二十強名額。
十強晉級賽
十強晉級賽分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鄧祥云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就發(fā)揮出色,順利晉級十強。
總決賽:巔峰對決
且聽非遺故事:鄧祥云在總決賽巔峰對決10進8“且聽非遺故事”中抽到的非遺項目是京劇,在現場展示京劇,并進行1分鐘的演講之后,晉級8強。
論而辯之:辯論賽環(huán)節(jié),鄧祥云抽取到的是反方“知易行難”,在這場辯論賽中,鄧祥云邏輯嚴謹,思路清晰,不僅順利晉級6強,并拿下了全場的最佳辯手。
國學知識搶答:搶答環(huán)節(jié),鄧祥云的對手為李石茜,作為一路晉級上來的選手,李石茜的實力也不容小覷,兩人答完了題庫中的題,也只是打了個平手。在加賽環(huán)節(jié),鄧祥云最終率先拿下4分,晉級3強。
情景問答: 情景問答環(huán)節(jié),鄧祥云完成了總決賽中的最后一場演講,在專家點評環(huán)節(jié),他主動伸出手,將荊韜和劉繼文抱住。正如他在文中所說,比獎項更重要的,其實是在夏令營中結識到的“對手”,更是朋友。冠軍,實至名歸。
三、八斗印象
鄧祥云在夏令營的表現給八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答題時的淡定從容、演講時的超強感染力以及辯論時縝密的邏輯。在后來的交流中,鄧祥云對學習踏實的態(tài)度以及對事物的深刻見解,更是讓八斗贊嘆不已。雖然他一再強調自己并沒有很大的閱讀量,但他今天的成績,絕對離不開深厚的基礎及強大的國學儲備量。也正是因為平常養(yǎng)成的“思考”習慣,鄧祥云才會不斷由淺入深,從閱讀中領悟更多思想,他正在通過自己的努力,逐漸與這個世界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