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清余
【內(nèi)容提要】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節(jié)課也是如此,沒有藝術性的導入,難以收到課堂的高效。在教學手段如此豐富多彩的今天,課堂的導入更需要藝術的渲染。如何適宜采用導入的方式,成了我們今天的一個話題。記得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過“上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他們思維的火花,就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吸住。”新課改以后的小學課文內(nèi)容豐富,表現(xiàn)形式更是多樣化了,單一的課堂導入一定不能適應新課堂的要求,本人從激趣、多媒體、題眼、游戲等方面的導入做以下膚淺的分析,希望達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課堂導入 激發(fā)興趣 游戲導入 故事導入
由于諸多客觀因素的影響,廣大的農(nóng)村語文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不重視課堂導入這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同時也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體驗。如今的素質教育已經(jīng)成了教學的主旋律,特別是農(nóng)村的教師,他們注重學生的分數(shù),習慣地信奉填鴨式教學,吐沫橫飛地辛苦一個學期,學生的分數(shù)提高了,但缺失的是學生的各方面的愛好和興趣的發(fā)展,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形成,所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才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根據(jù)農(nóng)村學生的特點,從以下幾點談談課堂導入的藝術加工形式: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根據(j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個,創(chuàng)設一定感情基調(diào),讓學生盡快進入角色?!墩Z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覺自主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闭n堂導入的激趣,現(xiàn)在可以做到圖文并茂了,但仍需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去運用不同的手段。
教學《走進麗江》一文時,雖然都是山區(qū)里的孩子,由于思維的定勢作用,學生的見識面等因素的影響,教學時應吸引學生去了解玉龍雪山的欲望。此時多媒體是可以播放玉龍雪山的風中雪景的。學生有了興趣,讀起課文便就自主很多了。
貝多芬說過“音樂當使人類的精神爆發(fā)出火花?!币皇酌烂畹囊魳纺苁箤W生克服疲勞的心理,扣人心弦的音樂,能勾起學生的回憶,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情感豐富的文章就是合適使用背景音樂來導入,如《秋天的懷念》一文,我再授課伊始,播放《母親》這首歌,把學生打進了深深的感情旋渦里。又如教學四年級的《生命生命》,先播放貝多芬著名的《命運》,學生再感受著音樂的美麗的時候,讓學生們?nèi)ダ首x課文,領悟到頑強生命力的時候,很快就能引起了共鳴。
二、信息多樣化,多媒體導入
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給課堂教學一個很好的平臺,信息社會的到來,連農(nóng)村學生也要求教師們能對多媒體的使用達到運用自如的水平,因此教師偶爾能制作一些小動畫,或者制作一些圖片集來吸引學生的眼球,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教學《冬不拉》一文。老實說,這個民族樂器連老師心里都沒譜,只能借助多媒體了。教學時,先出示冬不拉的樣子圖片,介紹這個樂器,再找一首冬不拉彈奏的樂曲。在悠揚的琴聲中,學生對這個民族特色的樂器有了一定的了解,借機引出冬不拉有一段不尋常的故事,一起學習冬不拉這篇課文。學生在感官上有了一定的認識,自然而然的,對課文的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
我在教學《一個小山村的故事時》一課時,就用了鳥語花香的背景音樂來表現(xiàn)山村美麗可愛,結合圖片展示,學生對這個小山村猶如身臨其境,流連忘返,目的就是配合課文中描寫小山村的美麗那一段話做鋪墊,盡快讓學生的感官認識和文本發(fā)生共鳴。
三、強調(diào)題眼,質疑導入
如今的老師,最習慣用的就是這個方法了,比如,老師板書課題,學生大聲朗讀題目兩遍,老師問:“讀了題目,你最想知道什么?”此法無可非議,但不能千篇一律。比如教學《衛(wèi)星比武》的導入,板書完了之后,學生基本都已經(jīng)躍躍欲試了,教師此時適合借機將問題帶入更深一層,“什么養(yǎng)的衛(wèi)星在比武?”再來安排快速瀏覽課文,并安排學生等下要把你最喜歡的衛(wèi)星展示給大家,這樣的安排,學生占領了整個課堂,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強調(diào)體驗的作用,就是讓學生從字面上揭示課題。這種引導法,可以直接讓學生明白課文的大概意思。教學《神鳥》時,教師從我國 的56個民族說起,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再這個大家庭里,有許許多多的民間傳說,今天,讓我們走進內(nèi)蒙古的大山林里,去看看那美麗的“神鳥”,去聽聽那動人的故事吧。寥寥數(shù)語,就把學生帶進了課文里,也照應了本組課文思想內(nèi)容。
四、思維拓展,猜謎導入
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注定好動,多疑。他們對猜謎有濃厚的興趣,第一學段的老師用材謎語的導入方式,既可以增長學生的見識,開拓學生的思維,還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愉悅地進入到課文的學習中來,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時,我試過出示這樣的謎語“活動時盤在墻壁,專門收拾飛蟻蟲,尾斷無礙會再生,醫(yī)學名稱是守宮”教學生猜一動物名。學生一下子被這么多文字蒙住了,但很快就集中注意力了,在腦海里飛快地想出很多小動物的名稱。不一會兒,他們便統(tǒng)一了答案,就是壁虎,并且牢記壁虎的醫(yī)學名。這是一舉兩得的導入設計。
猜謎語的導入,不僅適用于低年級的學生,高年級的學生也同樣適用,但要注意謎語的難易程度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程度,才能激起學生探知的欲望。
五、激發(fā)童趣,游戲導入
有人認為,游戲導入只適合于音樂體育等藝術類課程的導入,實則不然。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玩”是孩子的天性,外國一位大教育家說過“只管學習不管玩耍,聰明的孩子也變傻”。有些課文的導入,可以根據(jù)孩子們愛玩的的天性設計。比如教學《田忌賽馬》,教師僅可以設計比賽的游戲,學生分組對抗的形式,以弱勝強的結果出來了。教師相機點撥,回歸課堂,老師這組為什么會贏?其實田忌早就會使用這樣的排兵布陣了。這樣一來,學生學課文就非常容易了,而且游戲的余興未盡,學文興趣更濃。
通過過游戲,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發(fā)展,把學習知識與動手操作緊密聯(lián)系,與現(xiàn)實生活密切聯(lián)系。對課文的理解把握必定更加深刻,效果非同尋常。
除此之外,還有直奔中心法,談話導入法,溫故知新法等等,總之,不管采用哪種方法,不能脫離課文,不能脫離學生的實際,都要圍繞課程目標去設計。老師在實際教學中不能千篇一律,控制好導入的時間,不能喧賓奪主。
語文課堂教學導入是一門藝術,精彩有效的導入是一節(jié)語文課成功的基礎,我們堅信:只要我們能精心準備,從精彩的導入開始,我們一定能讓每篇課文的導入都開出藝術之花。
【參考文獻】
1.于漪《語文教育藝術研究》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
2.晉桂雙、杜禹主編《上好一堂課的22個關鍵要素》光明日報出版社2005年。
3.盧家楣、魏慶安、李其維主編《心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