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琳?高淑娜
【摘 要】 語塊理論指導下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提高了語言的流利性和生動性,強化了寫作能力,提高了學生學習自信心。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應首先輸入語塊概念,提高語塊意識;其次注重語塊訓練,加強語塊的運用能力;最后培養(yǎng)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完善課后學習。
【關(guān)鍵詞】 語塊理論;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教學策略
作為一種基本技能,寫作一直都是英語教學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也長期受到師生的忽略。但事實上寫作能力是反映學習者的英語綜合素質(zhì)能力和英語教學成果的最高標準。然而,多年來我國本科類院校的英語寫作教學成果并不盡如人意,這也致使許多畢業(yè)生在工作和生活中英語寫作能力捉襟見肘,從而導致工作瓶頸和生活尷尬。 因此, 如何提高學習者的英語寫作能力已經(jīng)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語料庫語言學的發(fā)展,語塊理論開始進入人們的視線,其在教學和實踐中的作用也日漸明顯。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也對該理論進行了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語塊理論確對大學英語寫作教學具有改善作用。
一、語塊理論概述
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 Becker和Bolinger率先提出“語塊”這一概念。語塊是一種存在于語法和詞匯間的固定的或半固定性的詞匯搭配組合,往往是可以預先估量的,因此有利于學習者操作使用。Becker認為人類言語交際的最小單位不是單個詞匯,流利程度也不取決于個體詞匯的數(shù)量,而是儲存在學習者記憶中的語塊及其數(shù)量。Nattinger和DeCarrico表示語塊其實是兼具語法形式和意義的詞匯搭配組合。而Michael Lewis進一步將語塊定義擁有詞匯和句法意義的一種可預見的語言結(jié)構(gòu),這些可預見的語言結(jié)構(gòu)以一個整體的形式儲存在學習者的頭腦中,即指詞的搭配組合。當各個語塊組合以合理的方式搭配在一起時就產(chǎn)生了連貫的語篇,交際主要是依靠語塊的搭配來表達語義。運用語塊搭配可以使學習者的思維更靈活,使交際效率更高效,因此合理的語塊搭配對于學習者而言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那些可預見的固定或半固定搭配。當學習者在交際的過程中運用這些語塊搭配的時候,他們從腦海中迅速提取相關(guān)的語塊搭配,減少了語言輸出加工的時間,相應地加速了語言產(chǎn)出的速度,而且提高了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流利性。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將語塊看作一個整體或板塊來理解和使用,這些語塊將代替?zhèn)鹘y(tǒng)寫作教學中的詞、句及語法成為學習者掌握英語寫作的基礎。雖然對語塊的定義和描述在國內(nèi)外學者間有所差異,但其核心內(nèi)容是不變的。語塊作為一個整體在學習者頭腦中既有語義又有形式,身兼語法、語義、語境三者功能,方便了學習者組織和應用語言,可以幫助語言學習者提高語言輸出的流利性、準確性和地道性。
二、語塊理論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工作中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與口語和寫作相比,傳統(tǒng)的英語學習更注重閱讀和聽力。因此, 我們過多的關(guān)注后兩者而忽視了口語和寫作。結(jié)果,盡管學習者從小學就開始學習英語,卻未能以合理地方式充分運用英語知識寫出一篇好文章。 從長遠來看,學習者將會失去學習興趣進而拒絕用英語寫作。鑒于以上分析,我們需要重建學習者對英語寫作的信心與興趣。而語塊理論恰巧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理論支持。
1、簡化語言組織過程,提高語言的流利性
在掌握語塊前,語言學習者只是逐字地進行造句。當語塊作為一個模塊被習得后,學習者不需要在大腦中重塑模塊而是直接使用。 一方面, 減少了語言的組織時間;另一方面,對于學習者而言,是一種快速的、容易的表達個人想法的良好途徑。Becker (1975) 指出語塊為我們提供了語言框架。通過使用語塊,學習者可以自由的表達他們的想法,并且不費吹灰之力地生成言語,進而更容易交流溝通。通過使用語塊,學習者具有更強大的語言生成能力, 不僅簡化了語言組織過程,也減少了學習者交流溝通過程中的緊張和焦慮。
2、增強語言的地道性和生動性
鑒于語塊構(gòu)建了句子的主干,因此恰當?shù)恼Z塊的選擇尤為重要。但是一直以來,教師都是將詞匯和語法分開教學,這就導致學習者在作文時只注重詞匯的死記硬背和語法知識的生搬硬套。語塊理論的介入使得學習者能夠像母語者一樣說和寫。文章將會更加流暢。如果將語塊視為一個綜合體或一個長期的記憶儲存,學習者的口語和寫作能力將會更加精確化和本土化。
3、強化寫作能力
在一篇好的文章中,框架結(jié)構(gòu)顯得尤為重要,包括:邏輯連接語塊、舉例語塊、評價語塊、遞進語塊。如果語言學習者能夠流利地運用上述的語塊,他們的英語寫作能力將大幅提升。他們可以更輕松地處理任何一種文體而不是簡單的遣詞造句。
4、構(gòu)建學習者的自信心
由于缺乏充足的知識,大部分學習者不能流暢地表達個人觀點。這種挫敗感會打擊學習者對英語的積極性,進而使學習者喪失學習興趣,拒絕用英語進行溝通和寫作。然而,掌握語塊的使用將有效改善這種尷尬境地。
三、語塊理論指導下的英語寫作教學策略
1、輸入語塊概念,提高語塊意識
多年來,教師在教學上過分關(guān)注詞匯和語法教學。因此,一篇文章往往被肢解成零散的知識點,充斥著大量的詞匯和語法的孤立教學,致使學習者在一篇文章結(jié)束后僅僅掌握了幾個詞匯和某個語法點,導致學習者產(chǎn)生了只要記住大量詞匯和部分語法就能走遍天下的錯覺。調(diào)查顯示,大部分學習者對語塊沒有任何概念,頭腦中只有獨立的詞匯,無法使輸出的語言達到理想的流利性。
鑒于上述情況,教師首先要向?qū)W習者導入語塊概念,講授語塊知識,提高語塊意識。為學生歸納、總結(jié)不同類型的語塊結(jié)構(gòu)。例如,在教授“foot”單詞的時候,要同時介紹其相關(guān)短語“from head to foot”,“at the foot of”,“at ones feet”等相關(guān)短語,甚至句子“Oneself at the foot of the road, need to step by step down to earth.”endprint
2、注重語塊訓練,加強語塊的運用能力
由于語塊是一種固定或半固定的語言結(jié)構(gòu),受語境的影響需要反復的實踐才能使用的得心應手。首先,教師應該通過一篇文本為語塊的切入點,讓學習者有意識地強化理解和運用該語塊,如短語替換,句子仿寫,文本翻譯等練習,用模仿和套用的形式將該語塊深植入學習者的腦海。其次,在掌握基礎語塊后,教師應該進行較復雜的練習,如段落填寫,段落糾錯,段落翻譯等。第三,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句子和段落訓練后,教師應該鼓勵學習者進行相應的篇章練習,將大量的短語框架語塊和句子框架語塊運用到實踐,進而完成高質(zhì)量的寫作。經(jīng)過上述三個階段的練習,教師應在學習者的腦海中完成語塊的導入,強化及吸收的過程。
3、培養(yǎng)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完善課后學習
英語是一個動態(tài)的學科,其中語塊的數(shù)量也是浮動的、變化的,面對龐大的語塊,僅以課堂上的有限時間是無法實現(xiàn)對全部語塊的吸收和理解的。教師應該轉(zhuǎn)換主導身份,在課堂上教會學習者對語塊的了解,強化及應用的方法,以學習者為主體,激發(fā)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減少對教師的倚賴程度。在此期間,教師應以輔助者的身份對學習者的自主學習提供指導建議與指導。更重要的是,完善課后的評價體系,通過試卷考核,筆記檢查,短文寫作,故事講授等方式加強對語塊的理解。鼓勵學生根據(jù)不同的寫作話題,有意識、有目的地選擇適當?shù)恼Z塊運用到具體的寫作任務中,促進語塊自主學習和長效學習。
最后,盡管語塊理論的研究在國內(nèi)還不是很成熟,但不斷出現(xiàn)的文獻資料表明,語塊理論能夠幫助學習者更加流利、地道地用英語進行口語交流與書面寫作。該理論有助于提高的學習者的語用意識,在儲存了大量的語塊前提下,可以快速地輸出篇章,對大學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有積極的意義,是全面提升學生英語寫作水平的有效途徑,也為大學英語教學方法改革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參考文獻】
[1] 戚眾.預制語塊與大學英語寫作[J].山東外語教學,2005(5)64—66.
[2] 陳偉平. 增強學生詞塊意識,提高學生寫作能力[J]. 外語界, 2008(3)48-53.
[3] 于秀蓮. 語塊教學法與提高英語應用能力的實驗研究[J]. 外語界, 2006(1).
[4] 劉曉玲. 陽志清. 詞匯組塊教學——二語教學的一種新趨勢[J]. 外語教學,2003(6).
[5] 文秋芳. 英語學習策略[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作者簡介】
馬 琳(1985-)女,吉林長春人,吉林動畫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商務英語.
高淑娜(1986-)女,吉林長春人,吉林動畫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商務英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