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摘要: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主線問題”的研究試圖以數(shù)學知識為載體,從展示知識的產生過程、揭示知識的本質屬性、把握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學會知識的應用等方面,設計符合學情的“問題”;并在學生充分體驗與感悟的基礎上,切實提高學生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主線問題;問題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8)01B-0065-05
問題引領在課堂教學中占主導地位。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有預設或生成出高質量、引領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探索空間的問題的能力。目前在數(shù)學學科教學中,大家對教學問題設計與應用等方面的研究較多,但對“主線問題”的研究甚少。本研究立足教材、課堂、教師、學生等因素,對不同領域、不同課型中“主線問題”的設計與要求、目標與策略等相關方面進行探究。
一、問題提出的背景
基于文獻,研究小組對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師生的問題設計、問題形式、問題類別、實施手段以及產生的效果給予了重點關注。我們在文獻中發(fā)現(xiàn),在小學階段的12冊教材的不同領域、不同課型中,一線教師與相關專家均認同教學中問題引領的重要性,卻沒有明確開展“主線問題”的設計與教學中的要求、目標和策略等相關方面的研究。
基于學生,《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版)總體目標中指出:要讓學生具有初步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科學態(tài)度。如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筆者認為應從增強“學生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過程中初步培養(yǎng)。學生在提出問題、解答問題的過程中,積極思考參與,既學到了知識,又拓展了思維,全面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
基于教師,研究小組從聽課和教師訪談等調研結果中發(fā)現(xiàn),現(xiàn)階段教師有“問題引領教學”的意識,但在具體操作中,往往會出現(xiàn)問題瑣碎、缺乏層次感、沒有整體性、主線問題意識淡薄等現(xiàn)象,導致教學中為學生留有的思考空間與時間有限。
綜合以上考慮,為了能夠切實為一線教師關于“主線問題”的教學實踐提供幫助,使學生在學習中有問題意識,并以問題引領,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養(yǎng)成創(chuàng)新精神,我們提出了“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主線問題的設計與實踐探索”的研究方案。
二、核心概念及界定
主線問題源于知識本身的系統(tǒng)性和延展性,基于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是一節(jié)課的主線。主線問題可以是一個問題,也可以是一個問題群。它重在知識的“源”與“質”,也是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的體現(xiàn);它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融合度,提出能夠引導學生進行積極主動學習的主要問題,為學生的獨立思考與主動探究留有充分的空間。課堂上,學生通過對主線問題解決過程的體驗和感悟,達到掌握新知的目的。
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主線問題”的設計與實踐研究,就是研究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該如何通過備課與預設,設計出“主線問題”,或如何讓學生在特定的學習情境中自發(fā)提出“主線問題”。這些問題要求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直指數(shù)學知識本質,能夠提供良好的學習空間;學生通過“主線問題”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可以提升自身的認知水品和數(shù)學素養(yǎng)。
三、研究的主要內容
為了探究出以“主線問題”為引領的課堂教學范式,并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發(fā)展學生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教材梳理:小學階段“主線問題”設計與實踐的內容分布
依托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12冊教材,主要通過調查統(tǒng)計和課例對比的研究方法,找出適合“主線問題”教學的具體內容分布和解決路徑(見表1)。
從不同領域、不同課型來看,主線問題直指知識的本質,留給學生的探索空間較大,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自主建構。例如,概念教學的“主線問題”指向概念的本質屬性,計算教學的“主線問題”指向算理與算法的有機結合,圖形教學的“主線問題”指向圖形的特征,解決問題的“主線問題”指向解決問題的策略體驗與提煉等。
2.現(xiàn)狀分析:小學階段“主線問題”的設計與實踐的現(xiàn)狀研究
現(xiàn)狀研究采用調查問卷和訪談等質性研究方法,精心設計問卷。問卷的內容從教師在備課時對“主線問題”設計的關注度、課堂上實施手段、運用問題所產生的實效、學生對問題的認識程度等作全方位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教師具有問題意識,認識到“主線問題”的統(tǒng)領作用,對學生的學習會起到較好的引導。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教師因綜合考慮教學任務和學生學習能力等因素,而大多采取接受性學習的教學方式,結果就出現(xiàn)了教師主動“扶”,學生被動聽講、參與度低等課堂現(xiàn)狀。通過對學生的調查,學生普遍對非硬性灌輸?shù)摹爸骶€問題”教學形式感興趣。
3.分類研究:小學階段“主線問題”的有效設計探究
“主線問題”的有效設計、活動載體的有效設計、實施方式的分類研究是對不同知識領域(數(shù)與代數(shù)、圖形與幾何、統(tǒng)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在典型課型(新授課)中的教學實施研究,可以提高教師的備課效率,使教師在課前的預設充分,從容應對教學中產生的各種問題。例如,研究小組于2013年9月30日在灌南孟興莊小學舉行了專題研討活動?;顒映尸F(xiàn)的課例主題明確,涉及《認識平行》《分數(shù)乘法》《可能性》《怎樣圍面積最大》等多個知識領域。課堂上,教師主要以“主線問題”為統(tǒng)領,營造了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學生樂學其中;隨后,以“基于‘主線問題設計的數(shù)學教學”為主題開展辯課活動,上課老師與聽課同行們分享“主線問題”設計思考和教學亮點;最后,以江蘇省特級教師張紅老師的《以“主線問題”設計為導向,提升教學研究能力》專題講座收筆,對“主線問題”的設計與應用等方面做了全面的解讀。
4.行動研究:小學階段“主線問題”教學行為的策略研究
從小學階段“主線問題”有效設計到教學行為的行動研究,通過具體的案例,以師生的教學活動為載體,探索出符合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符合學生的知識積累、彰顯學生學習方式的課堂教學策略,探索出具有一般規(guī)律的小學數(shù)學“主線問題”的設計與實踐的教學策略,如“概念教學中的主線問題策略”“計算教學中的主線問題策略”“圖形教學中的主線問題策略”“概率教學中的主線問題策略”“解決問題教學中的主線問題策略”等。研究小組以“小分隊”的形式多次走進不同的學校,開展“主線問題”課堂教學研究。如2013年12月12日,6位研究成員走進海州區(qū)向陽小學,開展以“‘主線問題的設計與實踐”為主題的研討活動?;顒又饕ㄟ^“課例展示”“同課異構”“互動研討”“專家講座”等形式,提升參會人員對“主線問題”的策略應用、在課堂的把握與調控等方面的能力。本次活動為“主線問題”的策略應用提供了很好的范例。endprint
四、成效與成果
經過幾年的研究與探索,本課題已基本達到預期目標,現(xiàn)將取得的成效與成果作如下梳理。
1.對“主線問題”意義與教學價值的補充認識
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主線問題的生成可以來自學生,可以來自教師,還可以在師生共同對話的過程中產生。主線問題的設計主要是依據知識的本質、結合學生的學情而自然生成的。主線問題可以是一個或者是多個,每個主線問題下應有支線問題的支撐與銜接,從而使課堂上學生的學習過程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教學中,通過主線問題的引領,結合師生、生生互動學習,讓學生在感悟知識形成的過程中,體驗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形成自己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凝煉了設計的實踐策略和教學范式
在學習文獻、自主探索與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研究小組明確了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注重“主線問題”設計和利用“主線問題”教學是符合當今數(shù)學課堂的發(fā)展趨勢的。在應用過程中,我們遵循大問題原則、主問題原則,歸納總結出目標凸顯策略、自主探究策略、交流展示策略和總結提升策略,力求給學生留有探究的空間,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實踐探索,我們形成了以“主線問題”引領教學的一般范式,并進行了區(qū)域內的推廣和應用,取得良好成效(如圖1所示)。
3.推廣應用并產生影響
研究小組在承擔連云港市“三百工程”活動中,對“主線問題”的設計和范式探索作了很好的闡述。本次活動獲得2013年度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優(yōu)秀項目團隊”“百節(jié)精品課程”“十佳組織單位”等獎項。
為了凸顯“主線問題”引領教學的優(yōu)勢,我們還與不同學校的數(shù)學教師組織“同課異構”活動。通過互動交流,讓教師們更好地理解“主線問題”的教學流程,便于教師們進行學習與應用。
4.師生共同進步與發(fā)展
此次研究使區(qū)域內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思維能力均得到了提高,研究小組成員均成長為區(qū)域內的骨干教師,所帶班級的數(shù)學思維更具整體性,更加結構化和串式化。通過建立班級主線問題引領學習的制度、培養(yǎng)善于提出主線問題的學習組織者,保障學習的有機進行;建立“幫”“教”,實現(xiàn)互教互學、鼓勵探究,實現(xiàn)思維碰撞等手段和策略,擴大了學生對知識結構的認知,提高了自身的立體反思水平。
五、反思與展望
通過對“主線問題”的研究學習,大部分教師的教學行為發(fā)生實質性的改變,并積極示范和推廣“主線問題”教學,有效帶動所在區(qū)域內教師的教學平均水平,促進學生整體發(fā)展。但也有極少部分教師難以在短時間內改善教學行為,仍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進行問題教學,且問題瑣碎,重點、難點不夠突出;其班級的學生亦呈現(xiàn)質疑能力不高或歸納不出主線問題的現(xiàn)象。今后,我們將繼續(xù)加強培養(yǎng)教師的科研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樹立長期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的教學長線目標,以此全面提升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
責任編輯:李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