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紹鋆 方凌 俞飛飛
摘 要:該文以太湖縣野生水芹腋芽為試驗材料,探討了不同消毒時間和激素濃度對野生水芹組織培養(yǎng)的影響。結果表明:野生水芹腋芽為外植體的最適消毒時間為8min。最適誘導培養(yǎng)基為MS+6-BA1.0mg·L-1+NAA0.25mg·L-1,其腋芽增殖率最高為92.3%;轉入生根培養(yǎng)基MS+NAA0.5mg·L-1的第60天時,生根率為100%;移栽后,成活率達98%以上。
關鍵詞:太湖縣;野生水芹;再生體系
中圖分類號 S68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01-0043-03
Abstract:The experiment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terilize time and hormone content on tissue culture of Oenanthe stolonifera D.C,with the axillary shoots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sterilize time of axillary shoots is 8min. The best medium of axillary shoots induction is MS+6-BA1. 0mg·L-1+NAA0.25mg·L-1,it's axillary shoots induction is 92.3%,which is the highest;in the medium of rooting which is MS+NAA0.5mg·L-1,and 60 days later the rooting rate is 100%,the survival rate after transplantation is above 98%.
Key words:Taihu County;Wild Oenanthe stolonifera D.C.;Regeneration system
水芹(Oenanthe stolonifera D.C.,2n=2x=22),又名野芹菜、水芹菜、溝芹菜、小葉芹、河芹、馬芹、刀芹、蜀芹、水英、楚葵、紫堇等[1-2],屬傘形花科水芹屬多年宿根草本植物,多為濕生或水生[3-4]。水芹在我國栽培和食用的歷史悠久,野生水芹屬于高產水生蔬菜,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類、揮發(fā)油、鈣、磷、鐵、鎂等,嫩莖和葉柄均可食用,味道鮮美并帶有不太強烈的特殊中藥味。全株均可入藥,其味甘辛,性涼,具有清熱解毒、降低血糖、降血壓、明目利水、預防肺癌等藥用功效,能治療多種疾病[5],是食藥同源的無公害水生草本蔬菜,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水芹多為花而不實或種子發(fā)育不良,采收較難,生產上一般采用分株繁殖,但需種量大,繁殖系數低,且長期無性繁殖可導致種性退化,從而制約了水芹栽培面積的擴大和產量的提高,導致部分地區(qū)產量大幅度下降[6]。同時,由于過度的采收,野生資源破壞嚴重,致使野生水芹形成種子具有一定的難度,自然條件下不易進行繁殖,其分布區(qū)域和數量逐年減少,無法滿足人們栽培的需求[7]。因此,對野生水芹進行組織培養(yǎng)并建立無性系,以期對野生資源進行保護,同時可為野生水芹的工廠化生產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新鮮野生水芹(Oenanthe stolonifera D.C.)取自安徽省太湖縣;MS干粉、蔗糖、瓊脂粉;6-BA(6-芐氨基腺嘌呤)、NAA(α-萘乙酸)等。
1.2 試驗設計
1.2.1 外植體消毒 將野生水芹用試管刷在流水下刷洗干凈后,置于流水下沖洗12h,之后在超凈臺上將野生水芹腋芽用小刀片切下,置于無菌小燒杯中,先加入75%乙醇消毒30s后,再用2.5% NaClO分別消毒4、5、6、7、8、9min,之后用無菌水沖洗4次,每次3min,獲得無菌材料。將水芹腋芽接種于誘導培養(yǎng)基(1~5)中,觀察消毒時間對野生水芹腋芽出芽率、污染率和褐化率的影響。其中,每瓶接4個腋芽,每個處理8瓶,3次重復,每2~3d觀察一次,記錄并統(tǒng)計結果。在明確最適消毒時間后,將水芹腋芽分別接種于1~5號誘導培養(yǎng)基中,觀察腋芽增殖情況并確定最適誘導培養(yǎng)基。待腋芽增殖為叢生芽后,計算增殖率并轉入6號生根培養(yǎng)基中,統(tǒng)計5、10、15、25、35、45、60d野生水芹的生根率,其中,增殖率(%)=(增殖后的叢芽數-增殖前的叢芽數/增殖后的叢芽數)×100,生根率(%)=(生根的外植體/接種外植體總數)×100。
1.2.2 培養(yǎng)基和培養(yǎng)條件 誘導培養(yǎng)基:(1)MS+
6-BA 2.0mg·L-1+NAA 0.5mg·L-1,(2)MS+6-BA 1.5mg·L-1+NAA 0.5mg·L-1,(3)MS+6-BA 1.0mg·L-1+NAA 0.5mg·L-1,(4)MS+6-BA 1.0mg·L-1+NAA 0.25mg·L-1,(5)MS+6-BA 1.0mg·L-1+NAA 1.0mg·L-1,生根培養(yǎng)基:(6)MS+NAA 0.5mg·L-1。上述培養(yǎng)基中含有30g·L-1蔗糖,0.8%瓊脂粉(6號培養(yǎng)基除外),pH5.8。接種材料培養(yǎng)溫度為(25±1)℃,誘導期間采用暗培養(yǎng),增殖和生根培養(yǎng)為光周期12/12h·d-1,光照強度為25μmol·m-2·s-1,相對濕度為(65±10)%的條件下進行。
1.3 數據統(tǒng)計分析 采用DPS數據處理系統(tǒng)進行方差分析;用Duncans新復極差法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
2 結果與分析
2.1 消毒時間對野生水芹叢生芽誘導的影響 將野生水芹腋芽接種于1~5號誘導培養(yǎng)基中,7d以后腋芽開始萌動(圖1、2)。由表1可見,隨著消毒時間的延長,野生水芹的平均出芽率呈現(xiàn)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變化趨勢,在消毒時間為8min時,平均出芽率達到最大值,為25.04%,與消毒時間為4min、5min、6min、7min和9min時的平均出芽率之間表現(xiàn)為極顯著差異(P<0.01);平均污染率呈現(xiàn)先下降后上升的變化趨勢,在消毒時間為8min時,平均污染率最低,為5.96%,此時平均褐化率與消毒時間為9min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而平均死亡率也是最低,為45.11%,隨著消毒時間的進一步延長,平均死亡率呈現(xiàn)增加的趨勢。綜合比較得出,野生水芹的最適消毒時間為8min。endprint
2.2 激素濃度對野生水芹叢生芽增殖的影響 由圖3可見,在NAA濃度保持為0.5mg·L-1不變的條件下,隨著6-BA濃度的降低(1、2和3號培養(yǎng)基),野生水芹的叢生芽增殖率呈現(xiàn)逐漸升高的趨勢,最高增殖率為80.5%;在6-BA濃度保持為1.0mg·L-1不變的條件下,隨著NAA濃度的升高(4、3和5號培養(yǎng)基),野生水芹的叢生芽增殖率呈現(xiàn)逐漸下降的趨勢,最高增殖率為92.3%。綜合比較得出,野生水芹叢生芽增殖的適宜培養(yǎng)基為4號培養(yǎng)基:MS+6-BA1.0mg·L-1+NAA0.25mg·L-1。
2.3 野生水芹試管苗的生根培養(yǎng) 將增殖后的野生水芹轉入6號生根培養(yǎng)基進行生根培養(yǎng),由表2可見,隨著野生水芹生根培養(yǎng)時間的延長,根的顏色呈現(xiàn)淡綠白色-綠白色-淡綠色-綠色的形態(tài)變化,平均主根長、平均根數和平均生根率都變現(xiàn)為逐漸增加的變化趨勢,在生根培養(yǎng)的第60d時,平均生根率達到100%且根系較發(fā)達(圖4),為下一步的煉苗移栽奠定了基礎。
2.4 野生水芹試管苗煉苗和移栽 將野生水芹試管苗在培養(yǎng)室內打開瓶蓋先進行7d環(huán)境適應性鍛煉,再將水芹苗從培養(yǎng)瓶中取出,用清水沖洗根部的培養(yǎng)基,置于裝有清水的平托盤中進行煉苗(圖5)。煉苗期間每2~3d換一次清水,煉苗時間為21d。煉苗結束后,于晴天上午將野生水芹苗移栽至有肥沃園土的泥池中,澆透水,保持濕度為95%以上,15d后移栽成活率達98%以上(圖6)。
3 討論與結論
在組織培養(yǎng)過程中,外植體的選擇、消毒時間以及激素濃度的配比是組織培養(yǎng)成敗的關鍵因素。野生水芹由于其特殊的生長環(huán)境,表面帶有大量雜菌以及材料內部攜帶有內生菌。除由于無菌操作不當引起的污染外,另一種可能就是由內生菌引起的污染,有研究發(fā)現(xiàn)[8],觀賞水草采取連續(xù)多代高溫加剝莖尖培養(yǎng)的方法能有效控制材料內生菌的污染。本試驗以野生水芹的腋芽為外植體誘導形成叢生芽,并增殖、生根、煉苗及移栽,建立了野生水芹再生體系,得出野生水芹腋芽的最佳消毒時間為8min,水芹腋芽增殖的最適培養(yǎng)基為MS+6
-BA1.0mg·L-1+NAA0.25mg·L-1,增殖率為92.3%,試管苗在MS+NAA0.5mg·L-1液體培養(yǎng)基上生根效果較好,在第60d時生根率達到100%,移栽后,成活率達98%以上,這些可為野生水芹的工廠化種苗生產提供技術基礎。此外,利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可以解決野生水芹種質資源稀缺、繁殖過程受季節(jié)制約等問題,為野生資源的保護提供了一條途徑,同時也為水芹優(yōu)良品種的選育提供技術基礎。
參考文獻
[1]谷業(yè)理.水芹芽優(yōu)質高效栽培技術[J].上海蔬菜,2013(1):26-27,61.
[2]趙有為.中國水生蔬菜[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9.
[3]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第五十五卷(第二分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2:202.
[4]李書心.遼寧植物志(上冊)[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1326-1327.
[5]鄭漢臣.中國食用本草(植物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251-252.
[6]趙書花.水芹種質資源親緣關系分析[D].揚州:揚州大學,2010.
[7]許文一,高洋,馬依妮,等.水芹的組織培養(yǎng)及快速繁殖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36(14):5761-5762,5800.
[8]孫月芳,陸瑞菊,周潤梅,等.觀賞水草的離體培養(yǎng)[J].上海農業(yè)學報,2004,20(2):17-19.
(責編:張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