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貝妮
摘 要:文章從什么是NLP、NLP技巧嘗試的必要性、運用NLP技巧嘗試幫助學生建立自我價值的策略等方面,對借NLP技巧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價值觀進行研究。使用NLP技巧,能夠幫助學生不斷正視自己的不足與內心的真實感受,達到個體的需要和周邊環(huán)境的和諧相處,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價值觀,獲得成功的快樂。
關鍵詞:NLP技巧;自我價值觀;班主任工作;主題班會;角色;體驗
中圖分類號:G444;G631;G45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01-0012-02
針對本班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和人生目標以及社會角色不清而導致的焦慮、不滿足、強烈的叛逆情緒等現(xiàn)狀,本文作者嘗試使用NLP技巧,使學生不斷提高自我認識,形成正確的自我價值觀,從困境中擺脫出來,獲得成功的快樂。使用NLP技巧,結合班情,以主題班會的形式切入,通過角色代入和交換體驗的形式,幫助學生不斷正視自己的不足與內心的真實感受,達到個體的需要和周邊環(huán)境的和諧相處,改變學生對世界的認知,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文章對借NLP技巧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價值觀進行研究。
一、什么是NLP
NLP是神經語言程序學(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的英文縮寫。N (Neuro)指的是神經系統(tǒng),包括大腦和思維過程,L(Linguistic)指語言,是指從感覺信號的輸入到構成意思的過程,P(Programming)是指為產生某種結果而要執(zhí)行的一套具體指令。即人的思維及行為習慣,就如同電腦中的程序,可以通過更新而改變。故此,NLP被解釋為研究人的大腦如何工作的學問,也因此NLP被譯為“身心語法程式學”或“神經語言程序學”。它所研究的是大腦如何工作,以及一個人在成長成才過程中如何形成健康的心理,它通過改變人的思想和行為習慣模式,使人擁有健全的性格、積極正面的心態(tài)和成功快樂的人生。
二、NLP技巧嘗試的必要性
NLP是對人類主觀經驗的研究,是人們用語言來改變身心狀態(tài)的具體方法。教師采用NLP相關技巧,可以使學生在課堂活動中更加積極,也更容易找出問題所在,并用直接快捷的方法解決問題。
1. 班情分析
班級男生35人,女人18人,班級成績處于年級中下游水平。部分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和動力,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和計劃,且無法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所扮演的社會角色,未能形成對青春期角色的社會期待,造成個體角色不清,并帶來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狀況,不斷出現(xiàn)焦慮、不滿足、強烈的叛逆情緒等應激反應。因此,本文作者借助NLP技巧的運用,嘗試幫助學生建立自我價值意識,旨在讓學生樹立人生目標,獲得成功的快樂。
2. 學生自我價值不足的原因
根據(jù)李中瑩老師的觀點,自信的基礎是能力,但是能力必須經過肯定才能變成自信,最理想的情況是在一個人成年之前便培養(yǎng)出足夠的自信。但一些錯誤的教育觀念,使大部分人在成年之前得不到足夠的肯定去培養(yǎng)自信,更不要說是處于青春發(fā)育期的少年。比如,當孩子經歷失敗時,家長的第一反應是“你長大了,所以你不可以哭,不可以亂發(fā)脾氣,甚至不可以抱怨”。于是,孩子被迫壓抑自己的情緒,表現(xiàn)出堅強努力的樣子。還有的家長,在孩子面臨挑戰(zhàn)和壓力的時候,會以自己的經歷為模板質問孩子:“我那個時候也是這樣過來的,為什么你就不可以?難道你天生就比別人嬌貴嗎?”在家長一次次的引導和教育下,孩子開始將全身的力量用在控制自己“錯誤的情緒”上,蒙蔽了理性的思考,不去找尋情緒產生的原因,以致下一次再遇到同樣的事情,只能再一次壓抑內心的感受,學著看成人的臉色辦事,漸漸地變得患得患失,導致自我價值不足。心理學上,這是常見的印象管理策略之一:“當個體的真實自我也許不受他人或公眾歡迎時,為了使得他人對自己產生良好的印象,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個體常常把真實的自我隱藏起來,同時,通過各種辦法自我抬高,讓他人覺得自己是合群的,以符合社會對他的角色的期待。”根據(jù)著名心理學家羅杰斯(C.R.Rogers)的自我概念理論,個體的社會自我發(fā)展大致是從3歲到14歲。在這個時期,個體的社會自我處于自我發(fā)展的中心,個體能了解社會對自己的期待,并根據(jù)社會期待調整自己的行為。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也曾經說過,人在兒童時期便形成了自己對生活和世界的看法。也就是說,在這個時期,社會的期待對于個體的自我價值的形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壓抑的印象管理雖然符合他人對自己的印象,也符合個體對自我的期待,卻只是迫于群體壓力,暫時在行為上附和群體的要求,而且由于外在行為與內在判斷不一致,個體會出現(xiàn)認知失調、體驗焦慮等情緒,最終影響到個體的自我價值的形成。
3. 班級中常見的自我價值不足的行為模式
李中瑩老師認為自我價值不足就是自信、自愛、自尊不足,這樣的人很容易為了很小的價值而放棄對自己的愛護和別人對他的尊重。在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的需要層次理論中,自尊是高級需要,包括對成就、優(yōu)勢與自信等的欲望,以及對名譽、支配地位、贊賞的欲望。自尊需要的滿足,會給個體帶來他所需要的自信與自愛。盡管很多人有著消極的自我概念,但根據(jù)科學研究表明,大多數(shù)人仍然會選擇盡力維護自尊,哪怕是采用“自我妨礙行為”。比如,今天遲到不是因為出門晚,而是因為路上堵車,或者這次考試失敗不是因為智商不夠,而是因為沒有好好復習,等等。在班級管理中,也常常遇到類似的情況。比如自習課上紀律混亂,老師詢問的時候,有些學生就會回答“不是我先講話的,是他先帶頭我才講話的”,或者沒有完成家庭作業(yè)的時候,有些學生又會說“我不會做,這題目太難,老師上課時沒講過”。學生通過“自我妨礙行為”,以避免去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擁有很好的自控能力,以及其他取得成功的能力。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他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自我妨礙行為”,是因為不管有無器官上的缺陷,兒童的自卑感總是一種普遍存在的事實。因為他們身體弱小,必須仰賴成人生活,而且一舉一動都受成人控制。當兒童利用這種自卑感作為逃避他們能夠做的事情的借口,并且這種自卑感在以后的生活中繼續(xù)存在下去,它便會構成“自卑情結”。在班級管理中,“自卑情結”的暗示效應是非常強大的。一旦形成風氣,部分學生便會用過激的言語、沖動的行為、叛逆的情緒等方式來實現(xiàn)對內心力量缺乏的補償和過度炫耀,造成班級管理的失控。基于此原因,本文作者在本班中對NLP技巧的運用進行了初步嘗試。endprint
三、運用NLP技巧嘗試幫助學生建立自我價值的策略
李中瑩老師認為,已經成年但自我價值不足的人,可以用以下三種方法加以改善:一是言出必行,言出必準,二是有所不為,有所必為,三是接受自己,肯定自己。根據(jù)班級的實際情況,本文作者將其順序稍作調整,即首先從“接受自己,肯定自己”著手,旨在改變學生對自身的認識與評價,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诖擞^點,本文作者策劃了“在最美的年華遇見最美的自己”之主題班會,分為以下五個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一:剛好遇見你(猜猜他是誰)。學生制作卡片,教師則隨機抽取,并讓學生回答相關內容:他/她是一個( )的(女孩、男孩),他/她有著( )的(外貌、笑容、性格),我最喜歡他/她( )的樣子。設計意圖:在此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從旁人的角度進行評價,幫助學生看見不一樣的自己??梢杂门錁贰秳偤糜鲆娔恪愤M行導入,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為下一環(huán)節(jié)做好鋪墊。
環(huán)節(jié)二:遇見最好的你(自信的你才最美麗)。全班同學圍成一圈,手持卡片者則走到自己要評價的同學面前,先等對方說出對自身的評價,再讀出對對方的評價,然后將卡片贈予對方。A:你好,我對你做了一個評價,很想與你分享??稍诖酥埃蚁肼犅犇銓ψ约旱脑u價,可以嗎?B:我是一個( )的(女孩、男孩),我有著( )的(外貌、笑容、性格),我最喜歡自己( )的樣子。A:可是,我認為你是一個( )的(女孩、男孩),你有著( )的(外貌、笑容、性格),我最喜歡你( )的樣子。B:……設計意圖:在此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鼓勵學生能夠大膽地表達對自己的看法,同時,通過同學的評價反饋,獲得肯定與贊賞,以增強自信心。
環(huán)節(jié)三:遇見十年后的你(努力的你成就最好的自己)。第一步:大家的支持,是我堅強的后盾。學生用2分鐘~3分鐘做好構思準備,想象十年之后自己的身份以及當時所處的場景,并繪成圖畫,教師則選擇幾名學生到講臺前與大家一起分享。設計意圖:在此環(huán)節(jié),每個學生都要準備一個玩偶,通過玩偶實現(xiàn)角色轉換,完成“十年后的他”與“臺上此刻的他”之間的回應與互動,而臺下同學則手持玩偶,大聲喊道“我們相信你一定可以”。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讓學生明白互相依賴、互相幫助的重要性。第二步:有你的支持,我可以走得更遠。每個學生在組內選擇一個同學,分享自己的心語。設計意圖對方手持玩偶坐在要分享心語的同學對面,聽取“十年后的他”對“此刻的他”提出的要求和希望,并予以回應。這樣的場景幻想和角色互換,可以幫助學生看到自己內心對未來的渴望。第三步:就算只有我自己,我相信,我也可以。右手持玩偶,自己與玩偶完成約定。設計意圖:此步驟,可放在“儀式感”中完成,學生在給玩偶系絲帶的同時,與玩偶完成心靈的契約。
環(huán)節(jié)四:觀看視頻《人生只剩下不到22K,你要設計你的人生》。學生重新審視自己的畫作,進入冥想:下一個十年要在哪里?下一個十年會在哪里?學生手握玩偶,面對現(xiàn)在的自己,發(fā)出提問,進行一次心靈對話。設計意圖:視頻中的22K代表的是22000,當人生剩下不到22000天的時候,我們該如何設計我們的人生呢?這是值得學生認真思考的問題。沒有此刻的付出與努力,何來十年之后的輝煌與成就?
環(huán)節(jié)五:儀式感。在音樂聲中,學生將印有“在最美的年華遇見最好的自己”的絲帶親手綁在玩偶上,將玩偶抱在胸前鄭重宣誓,與其達成心靈契約。然后將畫作放在自己面前的腳下,抱著玩偶,鄭重地跨入自己的十年后(默念,留出2分鐘~3分鐘的冥想時間):“有了看似最辛苦的十年努力,才能活出十年之后最精彩的自己?!保ㄒ魳分薪Y束,教師不作點評。)設計意圖:跨過畫作,就像跨過未來的十年。通過角色代換,學生借助想象,完成對未來的規(guī)劃,也完成對承諾的規(guī)劃。冥想2分鐘~3分鐘,是希望能給學生一個深入思考和回味的過程;不作點評與總結,是因為相信學生自己感悟到的才是最真實的。
在此次班會中,本文作者融入NLP技巧,旨在讓學生接受自己,肯定自己,同時幫助學生勾畫人生藍圖,讓學生在冥想中獲得肯定,在契約中實現(xiàn)價值,激發(fā)學生為了獲得成功而付諸行動的動力。
四、結束語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人類的不斷發(fā)展與前進,正是在對自卑感的補償和超越的沖突中不斷實現(xiàn)的,意識到不足才會有改變,承認不足才會有進步,人的潛能和創(chuàng)造力也都是在這個過程中迸發(fā)出來的。NLP技巧要達到的效果,是嘗試讓個體不斷正視自己的不足與內心的真實感受,達到個體的需要和周邊環(huán)境的和諧相處,改變個體對世界的認識與看法,從而幫助個體形成正確的自我價值觀,從困境中擺脫出來,獲得成功的快樂,這也正是本文作者在班級管理中嘗試運用NLP技巧的最初目的。本文作者通過NLP技巧的運用,使學生在自信心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盡管在學習生活中部分學生仍然時不時出現(xiàn)“退行”現(xiàn)象,但從大多數(shù)學生的表現(xiàn)來看,還是十分有效的。學生有了明確的價值目標以后,動力較之前更為持久,對于挫折的耐受力也有所增強,能夠不斷獲得成功的快樂。
參考文獻:
[1]林志超.從班會課到成長課程——德育特級教師的班會課微革命[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趙麗曉.應用NLP技巧提高中職生情緒管理能力[J].西部素質教育, 2017(04).
[3]王瑞霞.學生價值觀的發(fā)展規(guī)律與培養(yǎng)[J].教學與管理,2016(11).
[4]張建文.創(chuàng)新班級德育活動綻放成長之美[J].江西教育,2015(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