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玥 盧玉為 陳燕
摘 ? 要:目的 ?探索品管圈活動在腦卒中偏癱患者良肢位擺放的作用。方法 ?在神經(jīng)內(nèi)科選擇2017年8月7日~20日腦卒中偏癱住院患者良肢位擺放490例為研究對照組,選擇2018年1月15日~28日腦卒中偏癱住院患者良肢位擺放441例為觀察組,按照品管圈的步驟開展腦卒中偏癱患者良肢位擺放活動,對改善前后結果進行對比。結果 ?實施品管圈活動后,腦卒中偏癱患者良肢位擺放的錯誤率由64.90%降至25.62%,目標達標率為97.16%,實際改善幅度為60.52%,改善前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圈成員責任心、發(fā)現(xiàn)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溝通與協(xié)調(diào)能力、榮譽感、運用品管手法的能力都有明顯提升;患者及家屬對良肢位認知高于活動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 在腦卒中偏癱患者良肢位擺放中實施品管圈活動不僅有助于降低腦卒中偏癱患者良肢位擺放的錯誤率、提高專科護理質量、護患滿意度及職業(yè)價值,而且有助于護士科研思維拓展及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品管圈;腦卒中;偏癱;良肢位;擺放錯誤率
中圖分類號:R473.74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24.044
文章編號:1006-1959(2018)24-0148-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the placement of good limbs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Methods 490 good limb positions of stroke hemiplegic in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in neurology department from August 7th to 20th, 2017,441 patients with stroke hemiplegia hospitalized from January 15th to 28th,2018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According to the steps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the good limb placement of stroke hemiplegic patients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improvement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error rate of good limb placement i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was decreased from 64.90% to 25.83%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Circle member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problem finding and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innovation ability,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ability, sense of honor, ability of using quality control techniques have obviously improved.The cognition of good limb position in patients and their relativ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exercise(P<0.01).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the placement of good limb position in hemiplegic patients with stroke is not only helpful to reduce the error rate of good limb placement i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but also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pecial nursing care, the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patients and the value of occupation. Moreover, it is helpful for nurses to expand their scientific research thinking and improve their level.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 circle;Stroke;Hemiplegia;Normal limb position;Placement error rate
我國腦卒中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致殘率高且發(fā)病趨向年輕化,如只注重病情觀察而忽略早期良肢位的擺放,雖能挽救許多患者生命,但疾病導致的肢體活動異常率、殘疾率仍不斷增高[1]。良肢位是為防止或者對抗腦卒中患者痙攣姿勢出現(xiàn)而設計的一種治療體位,可減緩患肢肌張力增高、肌肉攣縮、肩關節(jié)脫位、膝關節(jié)過伸展、髖關節(jié)外展外旋等并發(fā)癥,有助于肢體運動功能康復,可貫穿腦卒中后康復的過程,是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的重要措施[2]。神經(jīng)科護士作為患者早期康復的照顧者,具備正確良肢位擺放知識和技能,對患者的預后起關鍵作用。品管圈是一線員工自動自發(fā)組織的科學運用品管手段,自上而下進行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提高產(chǎn)品質量等活動的小組[3]。目前已成為護理管理中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品管圈活動的開展,一種具有護理特色的、與社會同步發(fā)展的群體文化正在護理隊伍中萌生[4]。我科將品管圈活動應用于降低腦卒中偏癱患者良肢位擺放錯誤率中,取得良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8月7日~20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收治腦卒中偏癱患者490例為對照組,其中腦梗塞302例,腦出血188例。2018年1月15日~28日腦卒中偏癱住院患者441例為觀察組,其中腦梗塞365例,腦出血76例。納入標準:①符合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腦卒中診斷標準[6];② 一側肢體無力;③患側肌力≤3 級;④病情趨向穩(wěn)定、意識清醒可理解配合操作。排除標準:①患者病情不穩(wěn)定、昏迷;②患者及家屬不配合。
1.2成立品管圈活動小組 ?品管圈成立于2013年5月,圈員皆通過自愿參與產(chǎn)生,成立之初選出1名圈長、1名秘書并確定圈名。圈員7名,年齡25~34歲;本科6名,大專1名;護師5名,護士2名,每位圈員熟悉品管圈活動理念、程序和方法,掌握品管圈7大手法的使用技巧。此活動為本圈第4圈活動。
1.3選定主題 ?通過頭腦風暴法,充分發(fā)揮大家的主觀能動性,根據(jù)政策、重要性、圈能力、迫切性和可行性,采用5、3、1評分標準選出主題,選定“降低腦卒中偏癱患者良肢位擺放錯誤率”為本次活動主題。
1.4計劃擬定 ?本期活動時間為2017年8月~2018年2月。圈員們參與活動計劃的擬定,詳細擬定活動內(nèi)容及活動時間,圈員分工負責各個步驟的實施,并繪制活動計劃甘特圖。
1.5現(xiàn)狀把握 ?2017年8月7日~20日根據(jù)良肢位擺放標準自行設計良肢位擺放調(diào)查表,分6個體位進行現(xiàn)場調(diào)查,體位包括仰臥位、患側臥位、健側臥位、半坐臥位、床坐位、輪椅坐位。每個要點實施正確方可計算為1分,錯誤則為0分,對每次護士擺放良肢位進行評分,評價項目為1分的達80%以上為良肢位擺放正確,小于80%的為錯誤。2017年8月7日~20日護士對腦卒中偏癱臥床患者良肢位擺放共490例次,其中錯誤的為318次,錯誤率為64.90%。將調(diào)查結果依照仰臥位、患側臥位、健側臥位、半坐臥位、床坐位、輪椅坐位進行匯總,進行柏拉圖分析,根據(jù)“80/20”原則,顯示出患側臥位、健側臥位、仰臥位為本次活動改善重點,見圖1。
1.6目標設定 ?根據(jù)調(diào)查結果,經(jīng)過小組圈員討論,依據(jù)目標設定的原則,計算圈能力,本期圈活動目標為將腦卒中偏癱臥床患者良肢位擺放錯誤率降至
24.47%,改善幅度為62.29%。改善幅度通過公式:(現(xiàn)況值-目標值)/現(xiàn)況值。目標達標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標值-改善前)×100%。
1.7 真因分析 ?應用魚骨圖分析法,從人員、設備、物品、環(huán)境、方法5個方面分別對患側臥位、健側臥位、仰臥位進行原因分析,尋找出可能造成良肢位擺放錯誤率高的原因。通過魚骨圖分析找出的末端原因,根據(jù)80/20原則,再由圈員們通過5、3、1評分法選出要因。針對選出要因再次進行查檢確定真因,本期活動真因為:護士培訓不足;翻身枕頭缺乏;缺乏相關指引;缺少相關宣教資料;護士對陪護及病人宣教不到位。
1.8對策擬定并實施
1.8.1制作良肢位擺放標準并培訓 ?圈員們通過查閱文獻,請教康復理療師,結合醫(yī)院優(yōu)質護理服務要求,制定了適用于腦卒中偏癱患者良肢位擺放操作流程及評價標準,將良肢位擺放作為??坪诵牟僮髦?。定期請康復理療師現(xiàn)場授課,加強護理人員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良肢位擺放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并以提問、筆試、現(xiàn)場檢查等方式強化考核,確保護士、護工人人掌握。加強重點時段、重點人群、重點部位的指導檢查。
1.8.2改變指導方式,提高患者及家屬的依從性 ?從口頭講解、繁雜文字發(fā)展為講解、示范結合圖片,將宣教內(nèi)容變成彩色圖片搭配簡短文字的形式,每間病房放置一份在宣教手冊里。以圖片為主,文字為輔的方式,使宣教更加直觀,任何文化程度人群都容易理解,隨時翻閱方便記憶。
1.8.3增加軟枕數(shù)量,改進護理器具 ?通過購置一定數(shù)量的軟枕,并將科室現(xiàn)有的高度或硬度不符合要求的軟枕進行大小改造,購置簡單丁字鞋及握力球等,為良肢位的擺放正確性提供了物質基礎。
1.9評價指標 ?比較兩組病人及家屬對良肢位擺放認知情況,活動前后各隨即選擇10例住院腦卒中偏癱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認知調(diào)查。具體指標:①良肢位擺放調(diào)查表:比較兩組病人良肢位擺放錯誤率情況,對6個體位的錯誤例數(shù)進行比較。②圈員能力評價:根據(jù)5、3、1評分法,圈員們分別在活動前、后對品管手法的運用、團隊精神、和諧程度、責任心和榮譽感、溝通與協(xié)調(diào)能力等7個方面進行自評。③患者及家屬對良肢位擺放認知調(diào)查。
1.10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字2檢驗,檢驗水準α=0.05,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良肢位擺放錯誤情況比較 ?活動后良肢位擺放錯誤率降至25.83%,各體位擺放錯誤率均低于活動前(P<0.05);目標達標率為97.16%,實際改善幅度為60.52%,見表1。
2.2品管圈活動前后圈員各項能力比較 ?活動后圈員各項能力均有明顯提升,見圖2。
2.3品管圈活動前后腦卒中偏癱患者及其家屬對良肢位認知比較 ?活動前后各予隨機發(fā)出10份良肢位認知調(diào)查表(同一病例患者、家屬各一),活動前后收回有效調(diào)查表各10份,觀察組對良肢位認知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3討論
3.1品管圈活動在腦卒中偏癱患者良肢位擺放錯誤率中的意義 ?通過本期活動,有效降低了良肢位擺放錯誤率,雖最終改善后數(shù)值未達預設目標值,但目標達標率高達97.16%,實際改善幅度為60.52%,符合目標±10%要求完成改善[6],此次品管圈活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研究顯示,良肢位的擺放錯誤率高除了與護士培訓不足、不到位有關之外,還與年輕護士自信心缺乏,相關知識、技能缺乏有關。因此,通過運用品管圈來提升神經(jīng)科護士康復護理理念和提高??萍寄?,為患者提供正確的、有效的康復護理,對患者的功能恢復有促進作用,能減少殘障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3.2規(guī)范護理行為,提升??谱o理內(nèi)涵 ?本圈活動后制訂了神經(jīng)內(nèi)科腦卒中偏癱患者良肢位擺放操作流程及評價標準,將良肢位擺放納入??坪诵牟僮?。規(guī)范了仰臥位、患側臥位、健側臥位、半坐臥位、床坐位和輪椅坐位的正確姿勢。同時制作了圖文并茂的彩色宣教資料。不僅規(guī)范了護理人員的護理行為,降低腦卒中患者關節(jié)變形發(fā)生率,還可有效地預防壓瘡。良肢位的擺放離不開患者及家屬的積極配合,同時予以心理疏導,充分與患者溝通,增加其信心,提高患者主動參與康復的意識,激發(fā)其有效配合治療的欲望。
3.3充分挖掘護理團隊的潛能,提高圈員自身素質 ?護理質量管理不以護長為主,而是圈員積極參與計劃實施和改進,圈員們可以享用更多的自主權,使其積極參與病房管理工作,提高圈員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護理人員的管理才能。在活動過程中,圈員們不斷的吸收新的知識和技能,護理科研能力、創(chuàng)新及自身素質也得到明顯的提升,溝通和教學能力得到提高。
本研究著重為偏癱患者良肢位擺放,對良肢位擺放相關知識作為重點內(nèi)容強化訓練,有效提高了護士技能,但在臨床實踐中許多護士雖掌握了良肢位知識,但因護理人員配備不足、工作繁忙造成無法及時正確的執(zhí)行良肢位的擺放,影響了康復效果,這些問題有待以后我們在工作中去解決。
參考文獻:
[1]馮洪,謝家興,李淑會,等.品管圈在腦卒中康復護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4,20(8):794-797.
[2]張通.中國腦卒中康復治療指南(2011完全版)[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2,4(6):55-76.
[4]朱素娟,莫蓓蓉,秦玉菊.護理品管圈活動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5(26):3217-3220.
[5]劉庭芳.我國醫(yī)院品管圈活動綜述[J].中國醫(yī)院,2015(7):1-3.
收稿日期:2018-8-31;修回日期:2018-9-10
編輯/肖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