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鳳
(泰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 泰州 225300)
近年來,隨著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改革,教學模式也在不斷改革和創(chuàng)新,教師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教學設計關系密切[1]。而信息化教學設計的開展是構建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基本途徑。本次實訓教學設計的題目為新生兒臍部護理,該內容是兒童護理課程中新生兒的重點內容,本次課選擇網絡環(huán)境下有錄播系統(tǒng)的多媒體兒科實訓室,為使內容更加具體,接近臨床,筆者邀請兒童護理課程組教師和臨床兒科護士一起參與教學設計。
選用的教材是由第二軍醫(yī)大學出版社出版,徐靜主編的《兒童護理》,課程內容選自第四章第五節(jié),將其劃分為5個項目:兒科基礎護理、兒童常見健康問題護理、內分泌和遺傳性疾病護理、兒童急癥護理;每個項目又包含數(shù)個工作任務,再對每一個工作任務進行職業(yè)能力分析[2]。新生兒臍部護理法是兒科臨床護理工作中非常重要和最常用的護理操作技能之一,體現(xiàn)了當代護理工作中貫徹整體護理的理念。臨床上所有新生兒在院內時每天都要進行臍部護理,所以該項操作是護理專業(yè)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技能。學生通過學習這項技能為新生兒解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也可以替住院的產婦很好地照料新生兒,所以符合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最低層需要。新生兒臍部護理操作是對之前的兒科護理理論知識的延伸,同時也為后面的新生兒與疾病護理等章節(jié)做鋪墊。通過對操作的掌握來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是“理實一體化”教學理念的具體體現(xiàn)。
授課對象是高職護理專業(yè)二年級學生,通過為期一年的醫(yī)學專業(yè)知識學習,他們的知識構架對掌握本次課內容而言已經足夠,特別是學習了護理學基礎、健康評估等操作較多的科目之后,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學習規(guī)律,對于護理專業(yè)有了充分的了解與認識。年齡在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思維活躍、活潑好動,對兒童護理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有些學生缺乏自信,自主學習能力差,缺乏主動思考能力,而絕大部分學生有主動學習的意愿。通過對學生的調查得知,兒科護理學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一門專業(yè)課程,尤其是對兒科的操作,學生很感興趣,主要是兒童護理的操作和女性以后對子女的照顧密切相關,具有很強的生活性,這點符合即將成年的青春期女性的心理特征。針對以上分析,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選擇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根據(jù)兒童護理人才培養(yǎng)方案以及對教學對象的分析,確定了本次課教學目標:
理論目標:掌握臍部護理的目的和評估;通過對臍部護理的學習,熟悉在操作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操作目標:操作中具有能夠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的能力,形成主動學習和探討問題的習慣,激發(fā)自身的熱情和潛能,增強高質量護理服務理念[3],養(yǎng)成認真、負責、謹慎的工作態(tài)度。
以上目標的實現(xiàn)需要剖析本次課的重點和難點。重點:嬰兒臍部護理的目的,能夠正確對操作環(huán)境、新生兒的狀態(tài)進行評估。難點:準確獨立地完成用物準備,熟練掌握新生兒臍部護理的操作規(guī)程。
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本次課的總目標,針對重、難點,采取以下策略進行處理:錄制臍部護理微課,學生課前反復觀看,課堂展示圖片,模擬不同場景進行臍部護理操作訓練,課堂學生提問,教師指導,滿足學生不同學習需求;課后進行情景考核,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由傳統(tǒng)的填鴨式、滿堂灌等枯燥的教學方式向信息化教學方式轉變,利用信息化教學平臺優(yōu)化整個教學過程,實施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靈活多樣的教法、學法(如案例教學、項目教學、情境教學、小組教學、頭腦風暴教學、PBL教學、模擬教學和任務驅動教學等)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課堂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筆者設計了學前準備(頭腦風暴、描述視頻、完成平臺作業(yè)),導入新課、展示目標(播放視頻、切入主題),新課呈現(xiàn)(播放視頻、分組討論),示教(播放視頻、PWW教學),分組鞏固操作、互相點評(小組合作、互發(fā)電子郵件),總結布置作業(yè)6個環(huán)節(jié),共計90分鐘。
課前準備:分發(fā)案例,觀看臍部護理視頻,查閱資料,學生提前預習課堂內容,并自由分成小組。
課堂實施:(1)“學前熱身”環(huán)節(jié)(5 分鐘):利用網絡平臺,查找臍部護理圖片,選取圖片進行描述,采用情景教學法、頭腦風暴法,引發(fā)學生對主題的關注。
(2)“導入”環(huán)節(jié)(5分鐘):播放視頻,教師提出疑問,以學案第一個問題導入教學內容,通過展示目標,讓學生理解本次課要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同時也是本次課教師的教學宗旨。采用視聽說教學法、討論法、啟發(fā)式教學法。
(3)“新課呈現(xiàn)”環(huán)節(jié)(25分鐘):教師通過病例引出本次課的主題——臍部護理,提出疑問:給小兒臍部護理除了能清潔外,還有其他目的嗎?學生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并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通過PBL教學法和討論的形式讓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并得到比教材上更為全面的答案。同時讓學生認識到給小兒臍部護理的目的,為后面的學習起到促進作用
(4)“示教、視頻”環(huán)節(jié)(25分鐘):教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為學生設置陷阱:①酒精與碘伏;②75%與95%乙醇。通過陷阱來提醒學生要仔細閱讀病例,工作中要更加細致,要對孩子充滿關愛。
通過對用物的講解介紹,使學生以后能夠獨立、完整地完成操作,這個過程是技能學習必經和重要的過程。教師將學生分為兩人一組,采取PWW教學法,邊示范邊要求學生模仿操作。采用講授、舉例教學法,以明確重點,通過小組合作運用知識,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內容。
(5)“鞏固操作”環(huán)節(jié)(27分鐘):學生分組練習,教師從其中一個小組選擇一名學生進行回示,并布置任務:這名學生的操作中存在哪些問題?
(6)“總結布置作業(yè)”(3分鐘):課后完成平臺作業(yè)和視頻上傳,利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等進行學習和交流,通過互相點評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加以運用和鞏固。
本次課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上課中每個環(huán)節(jié)時間分配得當,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合理借用美國AHA的BLS培訓課程的PWW教學方法[4],讓學生對課堂內容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網絡平臺有大量信息,可以讓學生反復觀看和學習,解決重點和難點,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1)合理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均已落實,但時間略顯緊張,教學中對課堂紀律的把握很重要,學生的過度投入和熱情會使課堂嘈雜無序。
(2)學生雖然掌握了操作,但是靈活度不足,對于不同的病例尚不能做出正確的預判,在以后的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可通過多個病例分析予以強化。
(3)課后評價需要進一步運用統(tǒng)計學原理,結合SPSS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得出行為導向教學模式有實用價值的數(shù)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