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首先簡單分析了英語通用語理論應用于英語教學,隨后文章提出了促進通用語理論在大學聽說教學中有效應用的具體措施,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估等內容,希望能給相關人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英語;通用語理論;聽說教學
【作者簡介】趙艷(1977.08-),女,漢族,河南商丘人,平頂山學院,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應用語言學。
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英語的全球化與國際化發(fā)展趨勢已經(jīng)不容忽視,同時英語也不再是該民族專用語言,而是人類之間互相交流的共同語言。為此我國高等學校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遵循全球化的發(fā)展趨勢,進行寬領域、多層次的有效合作,提高我國國際化的教育水平。大學英語應該將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為主要目標,從而讓學生能夠進行自主學習,提高其綜合素養(yǎng),從而適應新時期的發(fā)展形勢。
一、ELF理論應用于英語教學
隨著ELF理論的出現(xiàn),相關教育學者也紛紛開始提倡利用ELF理論來重建英語教學體系,從而能夠滿足全球化發(fā)展背景下學生進行國際交流的需要。Matsuda提出了三種英語教學模式,第一是國際英語變體,或者是能夠進行國際交流中的一些英語特征。第二是學習者自己國家產(chǎn)生的英語變體。第三是國際上具有較高認可度的英語變體。他們也提出了應該堅持一種模式為核心,了解英語變體為輔,加快建設包含文化意識培養(yǎng)和跨文化交流策略的國際英語教學體系。但是不論以哪種英語變體為核心,教學體系中的重點依然是規(guī)范化、標準化的語言形式。對于我國高校中的教學需求和發(fā)展狀況來看,應該將實現(xiàn)國際交流為教學目標,實行語用、文化和語言為一體的教學體系。
二、通用語理論在大學聽說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1.教學目標。在ELF理論的關照下,大學英語聽說教學中的教學目標主要可以分成兩部分內容,第一是幫助學生樹立國際英語意識,從而轉變學生心中英語非本民族語言的學習態(tài)度,提高學生對于英語變體的忍耐度。在長時間的發(fā)展過程中,大學英語的聽說教育都是將英美語言作為基本的教學目標,從而導致學生對各種衍生英語變體充滿偏見,比如日本英語、新加坡英語、菲律賓英語等,同時認為無法聽懂這些英語變體的口音不是自己聽力水平問題,而是說話者含有自己口音的原因。要知道。交際屬于說話者和聽話者之間的互動過程,而聽話者自身的態(tài)度問題也是影響語言理解程度的重要因素。其次是利用語用策略、跨文化交流策略能夠有效提高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在現(xiàn)實英語交流過程中,英語變體是沒有固定范圍的,語用策略和跨文化交際形勢也不可避免,但是大學當中的聽說英語課時卻是十分有限,為此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發(fā)揮出內在潛力,從而讓學生能夠進行舉一反三,在國際交流過程中也能夠順利應對各種不同的文化語境和交際背景。而優(yōu)秀的英語學者也不再是能夠熟練使用一口標準口音的主持人,而是能夠和世界各地英語口音進行有效交流的英語使用者。不管是在哪里交流,和誰交流,都能夠對英語資源進行靈活的語碼轉換,從而展示出自己的友好態(tài)度,將其多語身份和雙語身份體現(xiàn)出來,靈活使用語用策略和跨文化交流策略,從而提高交際效果。
2.教學內容。在ELF理論的關照下,大學聽說英語教學內容應該包含語用、文化和語言等三種內容。首先是語言教學方面,教師可以使用TED或是網(wǎng)絡中的英語口音語料資源,讓學生盡量多接觸各種形式的英語口音比如非本族口音、本族口音、中國式的英語口音以及英美國家中的地方化口音等,隨后讓學生能夠了解實際生活中所使用的英語口音。同時,為了解決學生在聽力方面的困難,可以進行重點訓練,讓學生能夠在元認知、聽覺以及視覺等方面提高對問題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樹立合理的語音范圍。此外,教師可以讓學生將母語口音作為一個參照點或是示范點,從而讓學生不會偏離過遠,保證學生在交流過程中能夠充分理解交流內容。比如部分高功能負荷音段和低功能的負荷音段比較起來,對于理解性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部分超音段特點,例如句子的語調、重音等內容也會對可理解性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而教師可以對可理解性語言進行重點講解,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連貫、流暢地表達。
其次在文化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選擇包含多國文化的優(yōu)秀資源,比如英文視頻、英文電影、英文歌曲等內容,從而讓學生能夠對世界中的多元文化有一個更加深刻的了解,而不是單單掌握一種英美文化。在設計口語活動的過程中,還應該注重結合跨文化交流策略,同時注重怎樣通過英語來將中國文化充分表達出來,比如我國的名勝古跡、古典名著、傳統(tǒng)節(jié)日、戲劇等內容,從而幫助學生提高鑒賞能力,能夠對西方文明進行批判性分析。最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盡量練習自己的語言資源優(yōu)勢,進行語碼轉換。在條件適當?shù)那闆r下,可以邀請外教或是留學生參與到聽說英語課堂當中,從而營造出良好的ELF交際語境,提高學生練習效率。
3.教學方法。ELF理論關照中的聽說授課方法,是在研究分析學生英語學習具體情況的基礎上,通過計算機網(wǎng)絡等輔助教學手段進行個性化教學。同時這種教學模式還將流暢的口語交流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將語言診斷作為教學的突破口,并結合語用策略和跨文化交流策略所實施的案例教學。首先教師先進行多維立體輸入,從而讓學生能夠對各國的英語變體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幫助學生找到能夠滿足自身學習需求的模式,可以是日本英語、美國英語或是英國英語,甚至還可以是中國英語。我國各個高校中的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也有著更加個性化、多元化的學習需求。比如工程專業(yè)的大學生在接受完暑期英語培訓后,需要去往利比亞進行相應的工程工作。為此就需要能夠掌握利比亞區(qū)域的英語口音,同時能夠對當?shù)氐奈幕幸粋€大致的了解,能夠通過英語向當?shù)厝嗣駛鞑ブ袊幕?。其次教師還可以利用PRRAT speech analyzer語音軟件以及聽力測試軟件來診斷學生的語音問題和聽力問題。在以相應的診斷結果為基礎,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指導,解決學生中的共性問題,教授學生語音知識。對于個性化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處方式的教學模式,為不同學生提供能夠滿足其個性化需求的語音練習和聽力練習。最后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比較經(jīng)典的跨文化交流案例,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與討論,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可以交流的真實語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溝通能力,強化學習效果。
4.教學評估。ELF理論下的聽說英語教學評估在評估標準和評估內容方面都和傳統(tǒng)的評估方式具有一定的差距。首先在聽力測試的內容方面,可以添加一些不同英語變體的口音訓練,比如讓學生聽力后辨別是哪一國家的口音。在聽力理解方面,可以適當添加一些英語方言口音,或是非英語民族口音的理解內容,或是不同口音之間的對話。其次在通用語口語測試當中,可以將恰當性、可理解性和流利性作為測試的標準,重視口語交際過程中語用策略、跨文化交流策略和有效性的使用。因為ELF的主要功能就是交流,同時交際要求也是恰當性和可理解性。傳統(tǒng)的口語測試注重復雜性、準確性和流利性等三種維度,將母語規(guī)范作為基礎指標,無法對交際質量進行有效測評,同時也忽視了測量語用能力。Morley曾經(jīng)提出了一種可理解性的指標,和交際能力的測試指標。同時對不同級別進行了細致的描述,并提出了具體的操作程序。大學英語教師就可以將相關理論作為教學改革指導,創(chuàng)新評估模式,提高評估價值。至于口語的恰當表達,則可以利用小組互動交流的模式來檢查學生跨文化交流策略的應用情況。
綜上所述,將英語通用語有效融入到大學聽說英語教學當中,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英語作為國際交往中的一種通用語言,我國高等教育學府應該加強重視,并隨著時代的改變促進教學范式的不斷創(chuàng)新。英語逐漸成為一種國際通用語言也為我國的大學英語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改革思路。為此,可以加強研究通用語理論下的英語聽說讀寫譯教學方法,提高英語通用語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伶俐,汪衛(wèi)紅.英語通用語理論觀照下的大學英語聽說教學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5(04):29-34.
[2]陳雪芬,顧曄.國際通用語理論下的大學英語本土化教學分析[J].浙江科技學院學報,2017,29(02):150-154.
[3]叢麗,李琳琳.通用語視角下大學英語語音教學對策探討[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15(04):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