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德
(作者單位:福建安溪縣第十小學)
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不僅要關注文章的表達順序、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等,還要重視詞語教學。名師們的高年級閱讀教學抓住典型詞匯、重點詞進行訓練,收到了以下效果。
有些課文有文眼,教學時可抓住這些詞眼,讓學生想開去,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靳家彥老師執(zhí)教《田忌賽馬》,把題目填寫完整后,問學生:課題中哪個字是貫穿全文的關鍵字呢?圍繞“賽”字應該提出什么問題呢?學生提出了“田忌和誰賽馬?”“賽馬的結(jié)果怎樣?”“為什么賽馬?”“賽馬的經(jīng)過是怎樣的?賽了幾次?怎樣賽的?”“賽馬的結(jié)果怎樣?誰輸了?誰贏了?”“為什么輸?為什么贏?這個故事要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用一個“賽”字,激活了學生探究課文的樂趣。
好的課前互動,不僅能拉近教師和學生的距離,還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甚至成為遇到學習重點、難點時化整為零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一個起點。閆學老師在教學《伯牙絕弦》時,先和學生做一個詞語游戲:出示“楊柳依依”,要求學生說出后兩個字是疊字的詞語,隨后出示清風徐徐、明月皎皎、楊柳依依、芳草萋萋、炊煙裊裊、流水潺潺、春雨瀟瀟、白雪皚皚、云霧蒙蒙、霞光灼灼等詞語。同時提醒學生這些詞語都是描寫美麗景物的。這一環(huán)節(jié)除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之外,還為后面的模仿“志在_____,曰:‘善哉,兮若_____!’”句式說話提供了詞語和情境鋪墊。
霍懋征老師執(zhí)教《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在學習課文之前先讓學生理解“逝世”的意思,分析“殯”字的結(jié)構(gòu),了解什么是“挽聯(lián)”、什么是“吊喪”、“慈祥”是什么意思、“硼酸水”“繃帶”是什么物品,再讓學生知道“囫圇吞棗”“張冠李戴”“恍然大悟”“飽經(jīng)風霜”等成語的意思,讓學生把這幾個詞記住了再學習課文。袁瑢老師教學《少年閏土》第二課時,先檢查學生對一些生字新詞的掌握情況。她出示寫有生字新詞的黑板,先檢查“猥”“佛”的讀音,提醒注意“猹、獾、猬”都是反犬旁,再出示圖畫讓學生知道“鋼叉、胡叉”,了解“弶”是捕鳥的工具,分析了“秕”的偏旁,引導學生辨析“祭祀”,對易錯的筆畫做了詳細的講解。處理完這些字詞,再讓學生根據(jù)課后提示給課文分段。
薛法根老師執(zhí)教《愛如茉莉》,第一環(huán)節(jié),他課前板書:茉莉、平淡無奇、純白潔凈、縷縷清香、裊裊清香、彌漫、詩意。課始讓學生讀得有韻味、讀得生動起來。接著通過談話,讓學生了解茉莉的特點,感受“愛如茉莉”的意思。第二環(huán)節(jié),他要求學生像關注茉莉的細節(jié)一樣關注課文的細節(jié),感受文章的語言。學生通過自學、交流感受到文中爸爸、媽媽之間的愛如茉莉一般。第三環(huán)節(jié),品讀課文結(jié)尾“哦,愛如茉莉,愛如茉莉!”,和文章開頭對比閱讀,品析每一個詞、每一個標點,既進一步感悟文章的內(nèi)容,又學習了文章的表達方法。第四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仿寫“愛如茉莉,平平淡淡,真真切切”這樣的句子。學生仿寫出“愛如棉襖,穿起來很暖,脫下來很冷”“愛如空氣,看不見、摸不著”的句子,師生點評后,學生進而仿寫出“愛如巧克力……”“愛如春雨……”“愛如陽光……”“愛如湯圓……”“愛如蠟燭……”“愛如蜜蜂……”“愛如荷花……”“愛如潮水……”。整堂課,以“愛如茉莉”為支點,擴散開去,九九歸一,詼諧有趣,既品析內(nèi)容,又學習語言。
高年級的詞語訓練不能局限在識記字形、了解大概意思層面,還要引導學生品析詞語的魅力。虞大明老師教學《桂花雨》引導學生“感受花香之樂”時,先讓學生快速瀏覽,畫出描寫故鄉(xiāng)桂花香的句子,再要求學生把描寫花香的句子標上花香指數(shù)。學生覺得最香的是“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和“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這兩句話。緊接著,讓學生說出這兩句話“最香”的理由——這兩句話里都有“浸”這個字,了解“浸”字在字典中的解釋,用“浸”字造句,讓學生充分理解“桂花特別香,特別濃,濃得像水一樣”,所以,桂花香可以用“浸”字來形容。又聯(lián)系以前學過的文章《美麗的小興安嶺》中的“浸”字,課件出示“早晨,霧從山谷里升起來,整個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濃霧里”這句話,讓學生通過這個“浸”字感受“霧很濃,濃得像水一樣”。再從這個“浸”字回到文中的句子,繼續(xù)品析描寫花香的句子。這個環(huán)節(jié),虞大明老師抓住具有典型性詞語“浸”字,從本義講起并造句,聯(lián)系以前學過的“浸”字,讓學生形象地感受“浸”字的精妙。
薄俊生老師執(zhí)教《滴水穿石的啟示》,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示“滴水穿石、三心二意、微不足道、日雕月琢、持之以恒、爐火純青、堅持不懈、半途而廢、孜孜不倦、接連不斷、鍥而不舍”等詞語,讓學生運用以上詞語,說說自己的志向。這有利于學生積累詞語,并訓練學生詞語的運用能力。虞大明老師教學《桂花雨》時,在“拓展閱讀”環(huán)節(jié)出示了這樣一道題:鄉(xiāng)愁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的( );鄉(xiāng)愁是“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的( );鄉(xiāng)愁是“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的( );鄉(xiāng)愁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 )。老師給出“纏綿糾結(jié)、美麗錯覺、濃濃惆悵、淡淡酸楚”四個詞讓學生選擇填空。這樣的練習,既是對全文的總結(jié),又強化了理解感悟“鄉(xiāng)愁”,還發(fā)展了學生的語言欣賞及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