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剛
時下,參加教學觀摩活動并聽幾堂名師的優(yōu)質(zhì)課已屬尋常之事。然而,一些聽課教師往往只沉醉于名師的所謂“高超的教學技巧”,而忽略其他??芍^一葉障目。事實上,“高超的教學技巧”之外的東西更值得我們咀嚼。比如說,名師課堂中的求真與務實。
已故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執(zhí)教《鼎湖山聽泉》,開課伊始,他就單刀直入地以讀為本,指導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赡苡捎谡n文本身的難度較大,在之后的朗讀反饋中,大部分學生只能勉強讀得“正確”,很難做到“流利”,更別說“有感情”了。之后,他不經(jīng)意間叫到一位男生,這位學生卻一鳴驚人,用天籟般的童聲把課文讀得抑揚頓挫、聲情并茂,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給人以美的享受。
“你讀得太好了!”面對這樣的學生,于老師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播音員也不過如此。在朗讀這一課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學們還想再聽你朗讀一下?!痹捯魟偮洌犝n老師和全體學生立刻報以熱烈的掌聲。
再看一些教師,總是不肯放下架子,總是想對學生進行所謂“指導”和“引領(lǐng)”,似乎若非如此便不足以顯示自己的“身份”和“水平”。其實,大可不必如此。韓愈在《師說》中有云:“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庇械臅r候,教師真誠的肯定和熱情的贊揚本身就是最好的指導與引領(lǐng)。
于永正老師對優(yōu)秀學生的贊賞與激勵,誠而實??梢娰澷p與激勵也需要恰如其分,不可走偏。
著名特級教師孫雙金非常善于表揚激勵學生,但他也同樣會對癥下藥地指出學生的錯誤與不足。他在執(zhí)教《走近李白》時,曾就李白《望廬山瀑布》中“飛流直下三千尺”一句問學生:“李白的夸張是怎樣的夸張呢?”一個學生站起來說:“瘋狂的夸張?!睂O老師回應道:“李陽有瘋狂英語,但是用“瘋狂”來形容詩仙,不雅,把我們詩仙搞俗了?!绷硪粋€學生站起來說:“不要命的夸張。”孫老師更是正色糾正:“不要命的夸張?那更俗了!”之后,終于有學生說出李白的詩為“極度的夸張”,這就非常準確了,因此也得到了孫老師的肯定與贊揚。
孫老師的課堂具有民主開放的氛圍,因此學生放得比較開,這本是好事。但是,放得再開也不能沒了邊界與規(guī)矩。孫老師深諳其理,對學生的發(fā)言始終有一種“把脈”意識,真切而務實地引領(lǐng)其向著精準的方向邁進。這樣的教學過程,真正顯現(xiàn)了“教師的引導之功”(華中師大楊再隋教授語)。由此也想到,教師在學生糾錯方面,其實不必有顧慮,因為這本就是教師之職。
著名特級教師蔣軍晶執(zhí)教《已死的母熊》一課時,有一個讓學生寫一段“母熊臨死瞬間”的環(huán)節(jié)。一位學生寫后交流:“如果母熊也有手機,它會發(fā)這樣一條短信:孩子,如果你能活著,請你記住……”讀到此處,那位學生忍不住哭了,讀不下去了。這種情況下,聽課者原本以為蔣老師會請別的學生“救場”,可蔣老師卻連道:“不說了,不說了。”之后便進入了下一個環(huán)節(jié)。
一般情況下,教師如果在公開課上出現(xiàn)讓學生感動落淚之類的情況,那絕對是要好好做一番文章的,甚至有相當多教師還會沾沾自喜于“自己的課上得讓學生流淚”。但事實上,學科教學畢竟有學科教學的本職。我們的課堂可以有感動,但沒有必要沉溺于感動中而忘記了“回家的路”。語文教學的“回家的路”就是“緊緊抓住語文韁繩”(王尚文先生語),扎扎實實地引導學生學語習文,過多過頻過密的所謂“感動”勢必沖淡了學科的規(guī)定性(語文屬性受排擠)和教學的嚴密性(課堂流程遭干擾)。
我們看蔣老師,他首先考慮的并不是教學的“出彩”,也不是情感的“激蕩”,更不受現(xiàn)場的“感染”。當學生在某種特定情感氛圍中過分激動而不能自持時,他寧可讓課堂“熄火”,也不對學生強求,不讓學生透支。這既是對學生身心的真正愛護,也是對課堂生態(tài)的真正保護。
真名師有真風范、真課堂。在“真”的課堂里,弟子不必不如師,糾錯不必有顧慮,氛圍不必總“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