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農(nóng)墾加來高級中學 顧 蕊
著名的語文教師李希貴老師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他讓剛剛上初中一年級的兒子和上初中三年級的內(nèi)侄女參加了高三的語文期末考試。成績出來后,讓人很意外,也讓語文老師很尷尬:這兩個孩子的平均分卻跟高三的平均分不相上下,初一的孩子考了82分,初三的孩子考了85分,當時高三還有兩個復讀班,他們的平均分是84.5分。
為什么兩個孩子不比高三考得差?李希貴老師說得益于兩個孩子大量的適合他們的名篇名著的閱讀。李希貴老師在兩個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購買和推薦了適合他們不同年齡、不同年級的閱讀書目,購買了大量的圖書給他們閱讀。兩個孩子讀完李希貴老師給他們買的書,還讀李希貴老師讀的書。大量的課外閱讀使兩個孩子的語文成績不比高三的學生差。
呂叔湘老先生也說過:“少數(shù)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jīng)驗,異口同聲說得益于課外看書?!?/p>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要求高中生:“課外自讀文學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讀物,總量不少于150萬字。”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一至必修五,都有“名著導讀”,每個模塊推薦兩本中外名著,從中可以看出新的課程改革對課外閱讀的重視了。
但是我們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如何呢?筆者在地處鄉(xiāng)鎮(zhèn)的一所高中任教,筆者曾經(jīng)對自己所任教學校的高一高二學生進行過課外閱讀情況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讀課外書的學生不多,絕大多數(shù)學生沒有閱讀的習慣,能自覺有計劃閱讀的學生寥若晨星,課余時間能主動到閱覽室去看有益的報紙、雜志的更是寥寥無幾。在被調(diào)查的學生中,沒有一人完整地讀過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為什么會出現(xiàn)如此令人擔憂的課外閱讀情況呢?筆者認為主要是各科老師迫于升學的壓力,會布置大量的課后作業(yè),學生課余時間忙于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屬于自己自由支配的課余時間所剩無幾,而在所剩不多的自己能夠自由支配的時間里,大部分的學生用來上網(wǎng)聊天、打游戲,有極小部分同學讀課外書,但是他們讀的只是言情、卡通、武打、兇殺之類的書籍,基本沒有經(jīng)典的文學名著,他們只是追求作品情節(jié)的離奇曲折,很少注重文章的思想性和藝術價值。
學生課外閱讀的量不夠,質(zhì)就更難保證,造成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不高??荚嚂r,學生的簡答題的答案往往用詞不準、詞不達意、條理不清,甚至因不能準確地理解題意造成所答非所問。作文常常審題立意不準,內(nèi)容空洞無物,文章結構混亂,語句不通順。為了湊夠字數(shù),只好照抄試題原材料。
實踐證明:課外閱讀是課內(nèi)閱讀的補充和延伸,是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和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所以語文教學不但要重視課堂教學,還要重視課外閱讀,把課外閱讀落到實處。而要落實課外閱讀,筆者認為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閱讀有著濃厚的興趣是成功實現(xiàn)課外閱讀的第一步。如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呢?可以采用章回體小說“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式的設置懸念法。高中生也很喜歡聽故事,一聽到老師講故事,學生都會精神百倍,目不轉睛,雙耳直豎,唯恐漏聽一句話。老師就在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沉醉其中時,忽然戛然而止,然后故作神秘地告訴學生:欲知后事如何,且自讀原著。此時老師趁機向?qū)W生推薦相關讀物,學生就會禁不住精彩故事情節(jié)的誘惑而去閱讀原著。
由于語文教學時數(shù)的限制,學生課堂所得往往缺乏廣度和深度。要打破這一限制,讓學生對某一知識點理解得更加深入透徹,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教師可以以課文為基點,聯(lián)系課外讀物,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拓展延伸。
可以利用節(jié)選自名著的課文向?qū)W生推薦原著。比如學了《林黛玉進賈府》,老師說:“黛玉眼中的寶玉英俊多情,寶玉眼中的黛玉美麗聰明,兩人可謂兩情相悅,一見傾心??墒窍鄲巯鄳俚膬蓚€人最終沒有成為眷屬,什么原因?到《紅樓夢》中尋找答案吧!”以此激發(fā)學生閱讀《紅樓夢》的濃厚興趣。學了《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老師就推薦《水滸傳》給學生閱讀,學習了《曹操獻刀》,老師就推薦《三國演義》給學生閱讀。
可以尋找課文作者其他著名的作品推薦給學生閱讀,比如學習了《祝?!?,建議學生再去看看《藥》《阿Q正傳》,使學生能更深刻地領悟魯迅的寫作風格和小說的現(xiàn)實意義。學習了《念奴嬌·赤壁懷古》,向?qū)W生推薦閱讀《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讓學生了解蘇軾詞風的多樣性。
可以尋找與課文同樣體裁的作品推薦給學生,比如學習了杜甫的《詠懷古跡》,讓學生讀讀其他一些詠史詩,引導學生歸納出此類詩歌在寫法和感情上的一些規(guī)律或者共性。
可以讓學生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不同史評進行閱讀,比如學習《鴻門宴》《荊軻刺秦王》就推薦評價項羽和荊軻的詩歌給學生閱讀,使學生認識到對于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評價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意識。
1.指導閱讀書目。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眲e林斯基說:“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的書,比不讀還壞。”可見,課外閱讀雖好,但應建立在學生讀好書的基礎上,只有選擇有益學習的讀物才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質(zhì)?!陡咧姓Z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充分關注學生 “閱讀需求的多樣性、閱讀心理的獨特性”,所以,教師向?qū)W生推薦閱讀書目時,不但要考慮向?qū)W生推薦有益學生身心發(fā)展,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書籍,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和興趣愛好,閱讀需求,除了向?qū)W生統(tǒng)一推薦讀物外,還要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分別推薦,使他們各得其所。
2.指導閱讀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還要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有效的指導,“授之以漁”使其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得法于課內(nèi),受益于課外。
(1)咬文嚼字法。朱光潛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指出:無論是閱讀還是寫作,都要咬文嚼字,甚至錙銖必較,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態(tài)度。咬文嚼字法即逐字逐句、精研細讀的閱讀方法。對于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就必須咬文嚼字、字斟句酌,否則就會像豬八戒吃人參果那樣,即使是美味可口營養(yǎng)豐富的人參果,你也咀嚼不出它的美味,吸收不了它的營養(yǎng)。
(2)不求甚解法?!段辶壬鷤鳌氛f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薄度龂尽ぶT葛亮傳》談到諸葛亮讀書“觀其大略”。不求甚解法就是只需要了解文章的大致內(nèi)容,或者某些要點,不必逐字逐句的去品味。不求甚解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迅速篩選信息的能力。對于知識性的文章可以采用不求甚解法,以節(jié)省時間和精力。
(3)讀書筆記法。為了鞏固課外閱讀的成果,教師要要求學生做讀書筆記。讀書筆記形式可以多樣:或摘抄精彩語句、片段、文章,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人物事件,為以后的寫作積累素材;或概括讀物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或點評文章,發(fā)表見解,發(fā)展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或自選角度,寫讀后感,進一步挖掘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寫作能力;還可以嘗試仿寫和自創(chuàng)等,發(fā)展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分析和綜合等基本的思維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
1.閱讀交流會。學生看了一些書籍之后,很想有機會交流一下對書中人物的看法,自己的心得體會,讀書方法等。教師可以定期安排一節(jié)課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同學之間的交流可以使他們互相啟發(fā),取長補短;在交流中會產(chǎn)生思想火花的碰撞,不同觀點的辯論,可以訓練學生在辯論中直率而清晰地陳述個人的看法,敏捷而恰當?shù)刈龀鰬獙娃q駁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讀書推介會。教師可以一個月在班里舉辦一場讀書推介會,讓學生選一本最近讀過的書,給大家介紹此書內(nèi)容,說明推薦理由并朗讀其中精彩段落。同學之間,年齡相當,閱讀的品位相近,同學的推介,彼此更容易接受。讀書推介會不但為學生提供了口才展示的平臺,還讓學生了解了更多的好書。會后,會出現(xiàn)同學爭相借閱某本書的熱潮。
3.閱讀競賽。定期舉行閱讀競賽,可以是全校性的,也可以是全班性的。老師向?qū)W生推薦適合高中生閱讀的文學作品,特別是語文課本中推薦閱讀的文學名著,提前兩個月布置閱讀,以統(tǒng)一組織閉卷書面回答的形式進行競賽,題型可以是填空、選擇、判斷、簡答、論述等,考查內(nèi)容涉及文學常識、文化常識、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表達技巧的賞析等。
4.征文比賽。為了促進學生課外閱讀,可以一個月或者一個學期舉行一次讀后感征文比賽,讀后感的藍本可以是學生自選書籍,也可以是老師指定書籍。
另外,還可以舉行詩歌朗誦比賽、手抄報比賽,還可以把文學作品改編成劇本進行表演等等。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課外閱讀能彌補課堂教學的欠缺和不足,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傊?,落實課外閱讀,可以助力語文教學,達到葉圣陶說的“教是為了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