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鴻
(貴州省畢節(jié)市納雍縣鍋圈巖苗族彝族鄉(xiāng)中心小學 貴州 畢節(jié) 551700)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這對于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語文素養(yǎng)作為全方面發(fā)展的人才需要的要求,是人才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之一,人的寫作能力需要從小開始培養(yǎng)。小學時期,學生的語言能力還處于尚未定型的階段,教師需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表達和語言組織能力。通過對現(xiàn)實教學狀況的問題思考,尋找解決對策,進而提升小學作文指導課堂實效性,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
由于傳統(tǒng)教育觀念長期以來的的影響,語文學科相對于數(shù)學和英語,一直處于不受重視的地位。這樣的情況導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不到提高,小學生缺乏必要的寫作技能。當下的作文指導教學存在寫作模版化、缺少情感色彩、素材積累不足等問題。
在成績比能力重要的錯誤思想影響之下,教師在作文指導課堂上,不關注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而是注重教授學生如何能取得好成績。這樣的作文寫作課堂已經(jīng)失去應有的樂趣。學生按照老師給的作文模板寫作文,被局限在一方小天地,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被扼制,對作文的興趣也會逐漸喪失。
小學生的作文普遍存在語言生硬,缺少感情的表達,作文寫出來假大空。這是由于缺少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和感悟,教師一味的要求學生作文運用華麗的辭藻,優(yōu)美的句式,卻忽略了學生作文本該最重要的是情感表達,沒有一定的情感基礎,學生是很難寫出好文章來的,從而導致作文只有華麗的外殼,沒有內(nèi)在的精神靈魂。
很多學生不會寫作文,大多是因為平時缺乏素材的積累。沒有敏銳的觀察生活的能力,每次作文課,學生搜腸刮肚,也寫不出好的作文,這是因為寫作素材的匱乏。素材就好比是一塊塊磚瓦,沒有一塊塊磚瓦的積累是不可能蓋出作文這幢房子的。沒有什么事情是可以一次就能成功的,作文更不能例外,寫作本身是厚積薄發(fā)的過程,需要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積累素材,豐富詞匯。
教師在上作文指導課上,讓學生按照所謂的“萬能模板”、“高分模板”進行寫作,導致學生的作文千篇一律,沒有學生自身的特色,這樣的教學方法顯然是不可取的。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個性以及優(yōu)點,教師需要因材施教的教學指導方法,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引導學生進行寫作,以此使學生對寫作文產(chǎn)生興趣,進而幫助學生逐漸找到自己的寫作方法。
例如,人教版的三年級課本中要求學生寫一寫關于自己的作文,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運用到作文中。如果有學生喜歡古典詩詞,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如何將古典詩詞語言到作文中,既為能作文增加風采,還能通過作文表達自己。有的學生喜歡音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講解如何將音樂中的韻律美運用到作文中,讓學生的寫作表達更流暢,增強語文和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增強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教師在作文指導課程中,需要引導小學生在作文中增加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豐富作文的內(nèi)涵。寫作是源于日常生活,閉門造車是不可取,只有親身經(jīng)歷和細心觀察,才能有所感悟,進而寫出有感情的作文。在知道小學生寫作的時候,教師不要直接要求學生看寫作的范例,讓學生按照模板去寫作。如果沒有實踐和觀察作為根基,學生寫出的作文容易假大空,缺少真情實感。教師要鼓勵學生留心生活中的小事,做生活的有心人。
例如,在寫關于“愛就在我們身邊”的主題的時候,教師讓學生思考身邊的親情故事,可以關于自己的,也可以是關于身邊人的。教師引導學生在寫作之前,先細心地觀察生活中的“小事”,從感悟其中蘊含的親情。學生在剛開始可能觀察不到位,寫出來的作文也會比較生澀,教師需要幫學生潤色作文,指導學生如何運用文字去表達感情,只有日積月累,學生的表達能力才會不斷地提高。
寫作需要一個厚積薄發(fā)的過程,需要學生在平時積累素材。只有在日常懂得積累和理解素材,寫作的時候才能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寫作文雖然不追求過于華麗,但如果缺少素材積累,作文會枯燥平淡。教師應當鼓勵學生閱讀課外讀本,既可以豐富知識,還可以拓展視野。教師還可以建議學生做書摘,將書中精彩的詞句記下來,還可以進行模仿喜歡的句型,在寫作的過程中進行靈活地運用。
在小學語文寫作的課堂上,教師可以選取一些寫作思路清晰,語言表達優(yōu)美的文章,向?qū)W生分析寫作的方法,語言表達的技巧。如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課文《桂林山水》就是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抒情散文;學生可以從中得到感悟;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分享一些優(yōu)美的詩詞或是名篇,向?qū)W生講解如何將精彩的句子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為作文增添別樣的風采。通過寫作課堂的練習和日常的積累,學生會逐漸摸索自己的寫作最佳方法,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
總之,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還沒有成型,還存在極大的發(fā)展空間。小學語文教師需要不斷反思作文指導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并結(jié)合教學實踐來探索適合學生的作文教學策略,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鼓勵學生積累和感悟生活中的點滴,引導學生在作文中增加情感的表達。教師需要減少作文模板對學生的局限,引導學生積累作文素材,進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寫作的能力。
[1]邵文慶.對強化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效果的相關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5(5):71.
[2]胡接清.小學語文作文指導要略[J].讀與寫,2017(1):103.
[3]吳志艷.強化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效果的若干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2013(z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