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敏
(浙江天臺平橋鎮(zhèn)中心小學 浙江 天臺 317203)
隨著小學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模式也要相應的加以改善?!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引導學生“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鑒于此,教師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改進教學的方式方法。層遞式教學模式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它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學習情況作為其發(fā)展目標而做出相應的規(guī)劃。有研究表明,層遞式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能夠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是當前語文作文教學中效果明顯的教學方法[1]。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要大力推廣層遞式教學模式,逐步提高學生對寫作的興趣,提高學生運用字詞的表達能力和對日常生活的觀察能力,并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最終解決小學生在作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并逐步提高小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
作文原本可以為學生準備開放的舞臺,學生可以在這里淋漓盡致地展現出自己的優(yōu)美舞姿,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作文教學成為當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其教學現狀不容樂觀。
目前很多小學都沒有專門的作文課程,很多教師在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過程中采用背誦式教學,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熟練地背誦優(yōu)秀的作文,從而嚴重阻礙了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形成,對他們自主意識的培養(yǎng)也非常不利。而且有的教師一味地重視課本的教學,忽略了作文教學的重要性,在作文教學時只是簡單地讓學生看一些范文,然后讓學生自己對范文進行總結,沒有對作文進行細致地講解和分析,這樣很難提高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有的教師在作文課堂教學中沒有積極引導學生,以致于學生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完全依賴于自己的意識,也直接忽略了學生的主題意識。再加上有部分教師教學的目的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分數,從未考慮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思想感情,這樣導致學生寫出的作文毫無新意和特色[2]。
學生如果要寫出好的作文,就必須要自己去體會主題,內容也需要他們自己理解和構思。寫作,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學習和表達能力,可實際情況是孩子們在寫作過程中只會天馬行空,無法與老師的思維一致。再加上大部分小學生都缺乏寫作的素材,有的更是無法清楚地理解作文的題目,一到寫作文時就會無從下筆。這樣就導致很多小學生對作文失去了興趣,不但產生畏難情緒,有的甚至產生了嚴重的心理障礙。
層遞式教學模式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它是以學生為主體,把學生的學習情況作為發(fā)展條件而制定出相應的目標,做出相應的規(guī)劃。層遞式教學模式是對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不斷改進原來的作文教學方法和內容,并且全面實現作文教學的進一步突破。具體來說,這較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它最先著眼的是學生寫作能力培養(yǎng),而不是直接把所有知識一次性地教給學生后再加以訓練,它是一種按部就班層層遞進的教學;它是從基本漢字和詞語的運用入手,從最基礎的內容開始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這樣有助于學生消除對新知識的陌生感;層遞式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章法,能夠讓學生明白寫作不是隨意為之,而是可以像其他知識一樣有章可循[3]。
小學生整體年齡偏小,基本上沒有什么生活經驗,掌握的詞匯量也很少,作文對于大多數小學生來說是很陌生的。因此,應用層遞式教學模式首先是幫助小學生積累一定的詞匯量,以便于日后提高他們的造句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讓小學生都能使用完整的語句且正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這可以為以后作文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積累詞匯,多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情感,讓學生靈活地運用自己積累的詞匯。
教學過程中,教師單單培養(yǎng)學生遣詞造句能力是顯然不夠的,也要逐步加強對學生觀察和感受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要經常啟發(fā)學生去留心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人和事,要求學生在日常中要養(yǎng)成這種習慣,這樣可以為寫作積累大量的素材,學生在寫作時才能有所準備,避免了一味地模仿范文或覺得沒有東西可寫的情況。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所謂的積累就是教師一味地要求學生背誦大量的范文,為的就是在寫作的時候可以作為參照。這樣時間一長,學生就會完全喪失了自己的創(chuàng)新意識,一到寫作時就只會模仿范文。因此,在應用層遞式教學模式時,除了要求學生背誦優(yōu)秀的范文外,還要重視拓展學生的想象力,以便為日后的寫作增添一些生動,盡量避免學生寫出毫無新意和特色的“記流水賬”式的作文[4]。
要想寫出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首先要對文章進行整體立意和構思。因為年齡小,寫作能力有限,大部分學生在寫作時完全不會去考慮文章的總體立意和構思,總是提筆就寫,而這樣寫出來的作文缺乏系統(tǒng)性不睡,結構也很混亂。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應逐步培養(yǎng)學生列提綱的好習慣,待構思好大致輪廓后再進行內容填充,這樣就可以更好地保證作文的結構和質量。
同樣一種想法,一人,一件物品,一處景色,不同的學生用書面表達出的效果差別就很大,有的學生寫出來就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而有的學生寫出的文字就略顯遜色,這就與寫作技巧有關。熟練掌握和運用寫作技巧,可以為文章增色。教師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要經常專門講解寫作的技巧和運用方法,如開門見山、襯托、承上啟下、首尾呼應等技巧,讓學生能夠全方位地掌握并靈活運用。
在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過程中運用層遞式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求作為出發(fā)點,關注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過程,同時在兼顧小學生寫作基礎薄弱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在作文學習階段制定不同的計劃和策略,可全方位解決小學生在語文寫作中的問題并逐步提高小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該教學模式值得大力推廣和運用。
[1]宋小卉.層遞式教學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才智,2017(16):16.
[2]張宇.漫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層遞式教學模式[J].中國培訓,2017(2):126,129.
[3]王玉梅.小學作文層遞式教學模式應用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1):198.
[4]王憶恒.小學作文教學模式的反思[J].寫作(上旬刊),2015(9):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