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劉愛民教授對皮肌炎的辨證論治有較為豐富的經(jīng)驗,認為皮肌炎總的病因病機是外邪侵襲,正氣虧虛,導致以虛證為主、虛實夾雜的證候特點,治療則要以健脾補虛為主,隨癥加減。
【關鍵詞】 皮肌炎;肌痹;辨證論治;經(jīng)驗;劉愛民
劉愛民教授是河南省中醫(yī)院主任醫(yī)師,河南省名中醫(yī),博士生導師,師從國醫(yī)大師禤國維,從事中醫(yī)臨床工作近40年,對多種皮膚病有獨到見解,特別是一些免疫相關性疾病,如銀屑病、皮肌炎等。
皮肌炎是一組累及皮膚及橫紋肌的非化膿性炎癥性疾病[1],病因不明,為多發(fā)性肌炎(四肢近端、肩頸髖周進行性肌無力)表現(xiàn)合并多樣性皮疹,特征性皮疹有向陽疹和Gottron征[2]。目前,西醫(yī)治療主要是糖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重癥患者需要輸注免疫球蛋白,甚至需要置換血漿[3]。中西醫(yī)結合對本病的治療有優(yōu)勢,筆者對劉愛民教授辨證論治皮肌炎的經(jīng)驗進行總結,以饗同道。
1 對皮肌炎病因病機的認識
在中醫(yī)古文獻記錄中難以找到關于皮肌炎的明確記載,現(xiàn)代中醫(yī)多將其歸屬于“肌痹”“痿證”等病證范疇。如《素問·長刺節(jié)論篇》曰:“病在肌膚,肌膚盡痛,名曰肌痹,傷于寒濕?!薄端貑枴ゐ粽撈吩唬骸捌鉄釀t胃干而渴,肌肉不仁,發(fā)為肉痿。”以上描述均與皮肌炎的臨床表現(xiàn)相似或相符。《素問·痹論篇》認為痹證多與風寒濕三氣相關,對后人認識和治療痹證有指導意義。結合臨證經(jīng)驗,劉愛民教授認為皮肌炎的發(fā)病多因濕、虛、瘀[4],與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失養(yǎng)密切相關,加上情志內傷、飲食不節(jié)、房勞過度等因素導致機體陰陽失調,臟腑虛弱,虛則經(jīng)脈痹阻致??;或因虛致實,濕熱內生,化生熱毒致病。劉愛民教授認為,皮肌炎總的病因病機是外邪侵襲,正氣虧虛,導致以虛證為主、虛實夾雜的證候特點。
2 以辨證論治為綱,以健脾補虛為法
劉愛民教授認為,皮膚病在皮毛,與整體密切相關,復雜程度不亞于內科雜病[5]。正如《外科正宗》所言:“內之癥或不及其外,外之癥則必根于其內也?!眲勖窠淌谡J為,要抓住皮肌炎“以虛為主,因虛致實,虛實夾雜”的病機特點,治療就要虛則補之,實則瀉之,虛實夾雜,補瀉兼施。治療的難點在于如何補瀉兼施,比如患者皮損顏色紅,熱象明顯,但體虛乏力、畏寒、舌淡胖有齒痕、脈弱,虛寒證明顯,此時要注意溫陽健脾補氣,以糾正虛這一主要矛盾,適當應用涼血藥以減輕皮膚的熱象,達到陰陽平衡,正如《黃帝內經(jīng)》所云:“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p>
劉愛民教授治療皮肌炎,抓住“脾主肌肉”這一中醫(yī)后天之本。脾是機體后天生理病理的重要基礎,如《內經(jīng)》言:“實則陽明,虛則太陰?!崩铌健镀⑽刚摗吩疲骸皟葌⑽?,百病由生?!薄吧浦尾≌?,唯在調理脾胃?!眹t(yī)大師李振華認為“脾本虛證,無實證”,其還有言“脾虛即是氣虛,甚至陽虛”[6]。劉愛民教授認為,脾虛也是皮肌炎發(fā)病的重要原因。脾失健運,運化失司,脾的功能虛弱,表現(xiàn)為氣虛或陽虛,如皮肌炎患者多見畏寒、肌無力。脾虛日久,血液生化無源,氣虛無力推動血液運行,則生瘀,瘀則不通,不通則痛,即見肌肉關節(jié)酸痛等;亦瘀久則生熱,脾虛運化不足,濕氣內生,則濕熱并存,可見皮疹色紅、舌苔黃膩的表現(xiàn),病根仍在脾虛。綜上所述,劉愛民教授治療皮肌炎方中以黨參、白術、茯苓等健脾藥為核心,辨證組方,補瀉兼施。
3 中西醫(yī)結合對皮肌炎治療有益
皮肌炎是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病因不明,多為進行性,很少自動緩解[7]。西醫(yī)治療首選糖皮質激素,必要時應用免疫抑制劑,可以快速緩解病情,控制其進展。劉愛民教授認為,在皮肌炎早期,特別是發(fā)展較快的患者,要借助西醫(yī)明確診斷,規(guī)范治療。中醫(yī)藥要立足于扶助正氣,正氣存內邪不可干,辨證施治,對改善臨床癥狀、發(fā)揮西藥作用及減少不良反應有益。劉愛民教授發(fā)現(xiàn),以健脾為主辨證論治的中醫(yī)方案,可幫助皮肌炎患者更好地減停西藥,且對停藥后的鞏固和預防復發(fā)有幫助。
4 病案舉例
患者,女,45歲,2017年5月3日就診?;颊咭悦娌克[性紅斑伴四肢無力半年余為主訴。半年前患者面部開始有紅斑腫脹,伴脫發(fā)增多,四肢時感無力,就診于北京某醫(yī)院風濕免疫科,實驗室檢查谷草轉氨酶63 U·L-1,乳酸脫氫酶533 U·L-1,肌酸激酶305 U·L-1,羥丁酸脫氫酶386 U·L-1,C-反應蛋白11.2 ng·L-1,紅細胞沉降率57 mm·h-1;自身免疫抗體:ANA 1∶80,抗ds-DNA抗體、抗ENA抗體陰性。肌電圖顯示肌源性損害。血常規(guī)及肝腎功能正常。診斷為皮肌炎。治療予甲氨蝶呤、醋酸潑尼松片等抗炎抑制免疫,口服氯化鉀、鈣片、復方甘草酸苷等輔助。治療10余天好轉,為求進一步診治,至劉愛民教授門診。中醫(yī)四診:納差,少寐,口苦明顯,小便正常,大便溏稀,腹脹,時有心悸,面色潮紅,滿月臉,形體肥胖,前胸V區(qū)可見紫紅色斑疹,下蹲站立困難,上肢抬舉無力,舌稍紅,舌體胖,有齒痕,苔黃厚膩,脈沉弱。西醫(yī)診斷:皮肌炎。中醫(yī)診斷:肌痹(中虛氣陷,濕熱蘊阻)。治法:補中益氣,健脾助運,清熱和中。處方:黨參15 g、炙黃芪18 g、炒白術10 g、茯苓20 g、升麻3 g、陳皮9 g、清半夏10 g、黃連8 g、炒酸棗仁18 g、炙甘草6 g。西藥予醋酸潑尼松每次50 mg,每日1次,口服;甲氨蝶呤片每次15 mg,每周1次,口服。
2017年6月25日二診,患者訴感體力有所增強,精神好轉,舌脈不變,繼續(xù)原方服用。
2017年8月6日三診,患者訴食欲增加,口苦好轉,下肢力量有所增強,舌苔較首診薄,脈沉弱,首診方加薏苡仁18 g,繼續(xù)服用15劑,免疫抑制劑開始逐漸緩慢減量。期間查肌酶逐漸下降,四肢肌力有所好轉。
2017年8月30日四診,醋酸潑尼松已減至每日10 mg,甲氨蝶呤每周2.5 mg,納差,口稍苦,寐不安,二便正常,舌淡紅,有齒痕,苔黃膩,脈沉弱,乏力明顯。予補中益氣,健脾除熱,處方:黨參15 g、炙黃芪18 g、炒白術10 g、茯苓20 g、升麻3 g、陳皮9 g、清半夏10 g、桂枝6 g、益母草15 g、炒酸棗仁18 g、炙甘草9 g。15劑,水煎服?;颊吒杏X良好,未復診,堅持服用半年。
2017年10月2日再次就診,患者訴期間西藥全部停服,精神良好,肢體活動正常,容易出汗,近期感乏力,舌質暗,苔淡黃厚膩,脈沉弱。擬方鞏固療效,處方:炙黃芪25 g、桂枝15 g、茯苓20 g、陳皮9 g、黃連6 g、清半夏10 g、當歸12 g、大棗5枚、炙甘草6 g。30劑,水煎服。停藥已經(jīng)半年余,隨訪至今,一切安好。
按語:本例患者表現(xiàn)為明顯的氣虛脾虛,兼有濕熱,典型的虛實兼雜,治療當補瀉兼施,“治痿獨取陽明”,以補氣健脾為主,兼化濕清熱。以此法為原則,堅持治療,逐漸停西藥,單純用中醫(yī)藥鞏固療效,最終完全緩解,取得顯著療效。
5 小 結
劉愛民教授辨證論治皮肌炎,從虛證出發(fā),健脾補虛,辨證論治。對虛實夾雜的證候,補瀉兼施,平衡陰陽,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堅持中西醫(yī)結合,西藥控制病情,中藥扶助正氣,優(yōu)勢互補,事半功倍,臨床療效顯著。劉愛民教授強調,皮肌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個別患者發(fā)展迅速,可導致嚴重的臟腑損傷,治療不能局限,臨床需要重視此類患者的診治。
6 參考文獻
[1] 朱學俊,顧有守,王京.實用皮膚病性病治療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17:315.
[2] 中華醫(y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多發(fā)性肌炎和皮肌炎診斷及治療指南[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10,14(12):828-831.
[3] 唐福林.風濕免疫科醫(yī)師效率手冊[M].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17:122.
[4] 劉愛民.皮膚病中醫(yī)診療思路與病例分析[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6:365.
[5] 徐勝東,韓冰瑩.劉愛民教授辨證論治銀屑病關節(jié)炎經(jīng)驗[J].風濕病與關節(jié)炎,2018,7(6):52-53,67.
[6] 李鄭生,郭文,郭淑.國醫(yī)大師李振華學術傳承 集[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2:22.
[7] 趙辨.中國臨床皮膚病學[M].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864.
收稿日期:2018-07-05;修回日期:2018-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