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亞群
[摘要] 目的 評估二甲雙胍和胰島素治療妊娠合并糖尿病對母嬰結局的影響價值。方法 將2013年7月—2017年7月期間入院的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婦作為該次觀察對象,共抽取68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組的原則,將所有孕婦分為兩組,每組孕婦均占34例。對照組孕婦采用胰島素治療,實驗組孕婦采用二甲雙胍治療。將兩組的母嬰結局(孕產婦結局、新生兒結局)進行對比。結果 治療后,實驗組孕婦的子癇前期發(fā)生率為0.00%、體重增加(0.89±0.21)kg,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孕婦的蛋白尿、引產術以及剖腹產發(fā)生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巨大兒發(fā)生率為5.88%、胎兒畸形發(fā)生率為0.00%、黃疸癥發(fā)生率為5.88%,均低于對照組(23.53%、11.76%、26.47%),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呼吸窘迫發(fā)生率、低血糖發(fā)生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婦采用二甲雙胍治療,可大大改善母嬰結局,降低孕婦以及新生兒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值得在今后的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 妊娠合并糖尿??;二甲雙胍;胰島素;母嬰結局
[中圖分類號] R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9(a)-0055-02
隨著糖尿病發(fā)生病率的升高,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發(fā)病率同樣呈逐年上升趨勢[1]。因此,應及時將血糖水平進行控制,促進治療效果[2]。該次研究中,將該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婦(2013年7月—2017年7月期間)選為該次研究對象。主要探究二甲雙胍和胰島素的治療效果,并獲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被選入組的研究對象均為該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婦,共68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孕婦均占34例。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已經批準該次研究開展,且觀察對象均對該研究知情,且自愿納入。排除肝腎功能不全、心力衰竭、酮癥酸中毒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等孕婦,排除存在嚴重感染、手術史、重大手術史以及缺氧孕婦;排除對該研究涉及藥物過敏者。
對照組34例孕婦中,年齡最小限值為19歲,最大限值為37歲,平均年齡為(28.64±5.12)歲;孕周為31~46周,平均孕周為(38.56±4.25)周;孕產次最少1次,最多2次,平均產婦(1.52±0.20)次。
實驗組34例孕婦中,年齡最小限值為20歲,最大限值為38歲,平均年齡為(28.78±5.25)歲;孕周為31~45周,平均孕周為(38.46±4.15)周;孕產次最少1次,最多3次,平均產婦(1.67±0.24)次。將以上兩組觀察對象的年齡、孕周以及產次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相互對比的意義。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孕婦使用胰島素治療,囑咐孕婦于每天早餐和晚餐前0.5 h,取30R諾和靈進行皮下注射,劑量為0.2~0.3 U/(kg·d)。其中,早餐前的皮下注射劑量為全天量的2/3,對于血糖水平已經達標的孕婦,應囑咐其堅持治療,直至其妊娠結束。對于血糖水平未達標者,應將其治療劑量增加至4~6 U,督促其堅持治療,直至妊娠結束。實驗組孕婦使用二甲雙胍治療,口服500 mg/次,2次/d。隨后,將劑量慢慢增加至2 500 mg,囑咐孕婦連續(xù)治療,直至妊娠結束。
1.3 觀察指標
將兩組孕婦的并發(fā)癥、新生兒并發(fā)癥等母嬰結局進行觀察對比。
1.4 統(tǒng)計方法
該次研究中兩組孕婦的治療相關數據均錄入至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中進行數據處理。采用均數±標準差(x±s)形式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數據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n(%)]表示,組間數據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孕婦的結局
實驗組中,并無孕婦出現(xiàn)子癇前期,體重增加(0.89±0.21)kg,而對照組子癇前期有20.59%,體重增加(2.95±0.46)kg,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80,t=23.75,P<0.05)。其他各項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2.2 對比兩組新生兒的結局
實驗組發(fā)生巨大兒、胎兒畸形以及黃疸病的概率均較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新生兒的呼吸窘迫、低血糖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在臨床上,妊娠合并糖尿病主要分為兩種情況,其一為糖尿病患者處于妊娠期,其二為妊娠期孕婦確診為糖尿病[3]。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婦的臨床治療較為復雜,母嬰均存在較大的風險[4]。對于孕婦,其可能存在子癇前期、胎膜早破等并發(fā)癥;對于新生兒,極易出現(xiàn)呼吸窘迫、黃疸癥等并發(fā)癥[5-6]。
對于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治療,不僅需要將血糖水平降低、維持正常妊娠,同時應正確選擇藥物,減輕其對胎兒的影響[7]。因而,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臨床治療難度相較于普通糖尿病的治療更大[8]。作為臨床常用的降糖藥物,二甲雙胍不僅具有較強的降血糖效果,同時安全性較高,不容易引起低血糖。胰島素可降血糖、調節(jié)糖代謝,但極易引發(fā)低血糖[9]。該研究中,實驗組孕婦經過治療后,孕婦子癇前期發(fā)生率以及體重增加幅度均低于對照組(P<0.05)。對于新生兒結局,其發(fā)生巨大兒、胎兒畸形以及黃疸病的概率分別為5.88%、0.00%、5.88%,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提示,對于妊娠合并糖尿病,二甲雙胍的治療效果更佳,引發(fā)的孕婦以及新生兒并發(fā)癥減少。
綜上所述,將二甲雙胍應用于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治療中,可降低早產兒的發(fā)生率,改善母嬰結局,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包小燕, 李人立, 張麗蕓,等. 二甲雙胍聯(lián)合門冬胰島素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膽固醇、總膽紅素、尿酸和尿微量蛋白水平及母嬰結局的影響[J]. 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17, 17(23):4510-4513.
[2] 唐國珍,張小霞,譚愛香.鹽酸二甲雙胍與門冬胰島素聯(lián)合治療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及母嬰結局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6,26(2):76-79.
[3] 張書梅,王云飛,李學全,等.胰島素聯(lián)合二甲雙胍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妊娠結局及新生兒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 2017, 32(12):2545-2547.
[4] 吳瓊, 張凡, 王薇. 二甲雙胍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結局及新生兒的影響[J]. 中國婦幼保健, 2015, 30(17):2843-2845.
[5] 馮燁, 楊慧霞. 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療:如何正確應用二甲雙胍和胰島素[J]. 中國糖尿病雜志, 2016, 8(5):261-263.
[6] 陳璐韻. 口服二甲雙胍對肥胖合并妊娠期糖耐量受損孕婦的影響[J]. 成都醫(yī)學院學報, 2016, 11(3):341-344.
[7] 楊堃, 魏佳希, 鄧卉. 門冬胰島素聯(lián)合高劑量維生素D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甲狀旁腺激素胰島素敏感性和母嬰結局的影響分析[J]. 河北醫(yī)學, 2017, 23(2):250-255.
[8] 劉艷娟.妊娠合并糖尿病孕產婦不同時期加用胰島素治療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34):5990-5992.
[9] 劉海霞. 胰島素聯(lián)合中藥方劑治療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血清Mg2^+、內脂素水平及母嬰結局的影響[J]. 海南醫(yī)學院學報, 2017, 23(5):617-6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