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是指牙齦、牙周韌帶、牙骨質(zhì)或牙槽骨等牙齒組織由于遭受炎癥所損害而引起病變的一種口腔疾病,臨床常見的有牙齦炎與牙周炎。目前,牙周病伴牙列缺損仍是臨床醫(yī)治較為困難的問題,為恢復患者缺失牙的生理功能和解剖形態(tài),通常采取牙科材料予以修復治療,包括活動、固定、種植、覆蓋等多種義齒修復方式,當前臨床仍然以活動義齒和固定義齒修復為主要應用方式。臨床大量研究表明[1-2],固定義齒與活動義齒這兩種修復方式均有各自特點與優(yōu)勢,本文亦對此進行了研究,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65例牙周病伴牙列缺損患者臨床資料,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其中,研究組35例,39顆患牙,男19例,女16例;年齡35~70歲,平均(52.34±10.26)歲;上頜18顆,下頜21顆。對照組30例,36顆患牙,男17例,女13例;年齡34~70歲,平均(52.03±10.15)歲;上頜17顆,下頜19顆。兩組基線資料(P>0.05),具可比性。
兩組患者在入院時均給予全口牙列、牙周、牙體細致檢查,所有患者均積極治療牙周病,治愈后再給予義齒修復。研究組行活動義齒修復:提前準備患者所需材料及模型,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制作圓錐活動義齒,仔細調(diào)整可攜帶模型并完成內(nèi)外冠制作。隨后將患者試戴感覺最為舒適的內(nèi)外冠涂抹些許凡士林,將其置于硅膠印模內(nèi),并灌注樹脂粘結(jié)材料進行安插固定。對照組行固定義齒修復:根據(jù)患者牙槽骨吸收程度和牙齒松動等情況確定修復體基托范圍和人工牙排列情況,將缺牙間隙兩端的自然牙作為患者固定義齒的牙基,將其人工牙的連接操作與定位操作完成于牙基上,最后使用黏結(jié)劑將其與患者自然牙固定好,使其合為一整體。
觀察并比較兩組修復前后的出血指數(shù)評分和修復前、修復后6個月、1年的OHIP-14評分,評分標準[3-4]:(1)OHIP-14評分包含心理障礙、社交障礙、生理障礙、功能限制、生理疼痛等14個項目,總分56分,分值與口腔健康情況成反比例關(guān)系;(2)出血指數(shù)分值0~5分,分值與出血情況成正比例關(guān)系。
本次研究所有數(shù)據(jù)均由統(tǒng)計學軟件包SPSS 21.0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由(±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由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若兩組比較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則由P<0.05表示。
修復前,研究組出血指數(shù)(3.26±0.56)分,對照組(3.24±0.62)分;修復后,研究組出血指數(shù)(1.17±0.23)分,對照組(1.36±0.20)分。兩組均顯著優(yōu)于修復前,且研究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
兩組修復后半年、1年的OHIP-14評分均顯著優(yōu)于修復前,且對照組顯著優(yōu)于研究組(P<0.05),見表1。
牙周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口腔疾病,由于其早期癥狀較為隱匿,因此容易為患者所忽視,從而使其牙周周圍組織受到長期慢性感染,導致炎癥不斷發(fā)作,對患者的口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當患者患上牙周病后,極易引發(fā)牙列缺損,進一步影響其牙齒美觀、咀嚼功能及發(fā)音情況,嚴重者甚至損害其顳下頜關(guān)節(jié)和口頜肌肉功能,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表1 兩組OHIP-14評分比較(±s,分)
注:與修復前比較,aP<0.05;與研究組比較,bP<0.05
研究組(n=35) 24.95±4.23 16.74±2.46a 20.58±3.45a對照組(n=30) 25.23±4.21 13.32±2.43ab 16.36±2.56ab
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修復后的出血指數(shù)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但其修復后6個月、1年的OHIP-14評分不及對照組,表明兩種修復方式均可有效治療牙周病伴牙列缺損疾病,但兩種方式各具優(yōu)勢?;顒恿x齒即為人們?nèi)粘Kf的“可摘義齒”,可實現(xiàn)自行摘戴的功能[5-6]。其利用患者剩余天然牙或基牙下骨組織作為支撐,同時使用義齒基托來固位,以嵌入人工牙的方式將患者牙形態(tài)缺失與牙功能缺陷進行恢復,并將缺損牙槽嵴、頜骨、與其周圍組織形態(tài)等使用基托材料進行修復,具有制作簡便、可自行摘戴、便于修理、適用范圍廣、對牙體組織磨除少等優(yōu)點,使用起來更具靈活性和自由性,可減輕患者的出血狀況[7]。固定義齒是指通過黏結(jié)劑或固定裝置將患者缺牙兩側(cè)的基牙或預備種植體黏連在一起,其修復原理以“橋梁力學”[8]為基礎(chǔ),可減輕基牙壓力,具有良好的穩(wěn)定性與固位作用,能有效恢復患牙的解剖形態(tài)與生理功能。此外,固定義齒邊緣縝密、表面光滑,可避免患者進食時形成的食物嵌頓現(xiàn)象,降低牙齦萎縮和齲齒的發(fā)生?;诖?,以上兩種修復方式均可有效治療牙周病伴牙列缺損,且有各自臨床優(yōu)勢。
綜上所述,活動義齒應用于牙周病伴牙列缺損修復中,其出血情況比固定義齒修復更優(yōu),但其術(shù)后牙基健康狀況不及固定義齒修復。因此兩種修復均可有效治療牙周病伴牙列缺損,且各有優(yōu)勢,臨床可依照患者實際情況選擇修復方案。
[1]劉姜華.活動和固定義齒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損修復治療中的臨床研究[J].全科口腔醫(yī)學雜志,2017,4(9):38-39.
[2]鐘廣軍.活動和固定義齒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損修復治療中的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7,10(6):156-157.
[3]謝方英.活動義齒和固定義齒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損修復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16,24(6):453-456,461.
[4]安輝.活動與固定義齒修復牙周病伴牙列缺損中的對比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11(31):89-90.
[5]孫真.活動和固定義齒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損修復治療中的臨床療效[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7,32(3):350.
[6]吳國麟.活動和固定義齒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損修復治療中的療效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4,13(1):62-64.
[7]劉永琳.活動義齒與固定義齒在牙周病修復中的療效對比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7,15(17):61-62.
[8]吳燕.固定與活動義齒配合修復在牙列缺損中的臨床價值研究[J].中外醫(yī)療,2016,35(5):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