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強俊
小學語文這一基礎學科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對于學生現(xiàn)在及今后的學習與發(fā)展都會有著較大的影響。所以,小學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對其有任何的馬虎,應對其引起必要的重視。識字教學往往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開展中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組成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在剛剛開始接觸漢字的時候,必然會感覺到力不從心,在這時,對漢字構成進行有效的分析,以更好的發(fā)展及掌握其的構造規(guī)律,將會成為教師構建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本文主要以談字理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運用為探究話題進行了分析與闡述。
一、形聲字方面的教學
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形聲字這一部分教學內容的過程中,可以針對實際的教學情況來對教學形式以及教學方法加以適當?shù)恼{整。會意字與形聲字往往是合體字中的兩個部分,但是這兩種字體之前卻存在著較大的差別。形聲字不單單具有表達其含義的結構,也包含了發(fā)音的內容在其中。因此,教師在為學生講解這一部分知識的過程中。
首先,就可以以表聲部位為切入點,以為學生講解一些同一聲旁的一系列漢字,以通過歸類的方式來為學生進行漢字的講解。歸類思想往往是教師在開展聲旁教學過程中的關鍵所在,其不僅能夠展開學生對于漢字發(fā)音的聯(lián)想能力,也能夠加深學生對于漢字的理解以及記憶程度[1]。
其次,教師也可以將形旁相同的漢字分為一類,以更好的進行總結與歸納。比如,擁有木字旁的樹、村;擁有三點水旁的河、江等等,以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可以更好的進行舉一反三,從而提升自身的識字范圍與識字能力。
通過這樣的方法,學生在對形旁以及聲旁進行總結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形成一定的歸納思想,也能夠更好的掌握漢字,可謂是一舉數(shù)得。但是,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也應注意,應根據(jù)讀音來對一些聲旁的漢字加以區(qū)別,并要對一些特殊漢字加以有效的講解,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有效的避免學生在開展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錯誤以及誤區(qū)。
二、象形字方面的教學
在我國的漢字體系中,象形字所占有的數(shù)量比例非常少,其往往是在一些形聲字以及指事字的基礎上構成的,在小學階段的識字教學中占有著非常小的比重。小學階段的學生往往傾向于形象思維,因此,教師在開展這一部分教學內容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圖文對照的形式,以展示圖片、古漢字、楷體字為日常的教學過程。也就是說教師在課程開展的過程中,首先可以為學生展現(xiàn)一些相關的漢字圖片,之后再借助古體字來分析其與圖片所存在的聯(lián)系,并為學生講解這些古體字所具有的演變過程,最后再對楷體字與象形字之間的關聯(lián)進行觀察,以引導學生更好的對楷體字的字義、字形展開有效的分析[2]。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山”這個字的時候,在課程開始之前,就可以在黑板中為學生畫出一個簡單的山川輪廓,在學生觀察之后,教師再通過多媒體來為學生展示相應的古代文字,以使學生能夠觀察到甲骨文就是在山川輪廓的基礎上所演變而成的。最后,教師再為學生展現(xiàn)“山”的楷體字,以對古代的文字加以對比,并在這一過程中對學生強調,山字中的三個豎就相當于山峰所具有的形狀,以使學生能夠更好的觀察字形,并深入的理解其所代表的含義。
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對學生的識字學習更好的加以引導,也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同時,教師還可以找出一些其他的象形字,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識字效率,并在這一過程中感受漢字的奧妙與魅力。
三、指事字方面的教學
在語文教學中,指事字往往是獨體字中的一種。所以,在教學實踐展開的過程中,教師應以字體的構成方式為依據(jù)來進行分類與歸納教學。比如,在為學生講解“上”和“下”這兩個字的過程中,對于這種符號性較強的字來說,教師往往只需要為學生演示字義、強調字形即可。在開展這些漢字的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其所具有的空間概念進行理解,不要為了追溯源頭,而向學生展現(xiàn)一些相應的古體字,這樣既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也會為學生增加更多的負擔。因此,對于這一類字體,最適當?shù)慕虒W方法,就是在為學生講授完象形字過后,再對其所代表的含義進行講解[3]。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授“本”這個漢字的過程中,就可以以形象字“木”為基礎再加上一橫,“木”字表示的是樹木本身的根莖,延伸之意就是事物的根源,也就是“本”這個字的實際含義。通過這樣的方式開展識字教學,不僅能夠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和生動性,也能夠使學生自身的審美意識、審美能力等得以一定程度的增強。
綜上所述,小學教師在開展識字教學的過程中巧妙的運用字理,不僅能夠使自身的教學思路得以有效的拓展,也能夠使學生自身的認字效率得以顯著的提升。使學生能夠在局限的課堂中感受到漢字在整個演變中的重要歷程,以使學生更好的吸收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也能夠使學生自身的文化內涵得以顯著的提升。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的開展當中,一定要先對自身的知識底蘊加以豐富,只有這樣才能夠保障識字教學得以順利、有效的開展,并使教學的最終質量與最終效率得以不斷的優(yōu)化與提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