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愛發(fā)
摘要:在現代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因為教學的內容相對來說比較難,同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其思維能力還沒有得到真正的提升,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做好小學數學教學,教師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教學情境,通過良好的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建,幫助學生將原本比較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學習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在實踐的過程中進行探索,如何科學有效的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最有效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情境;創(chuàng)建方法;思考建議
在現代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積極的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通過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可以幫助學生將數學學習的難度降低下來,引導學生更好地去理解和掌握知識,實際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地探索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建如何才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學習,教師應該在實踐的過程中進行經驗的積累和方法的整合,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積極地進行探索和嘗試,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找到最有效的方法。
一、聯系現實生活,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數學來源于生活,從生活中攫取數學資源是新課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小學階段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并非單純地為了讓學生學會解答數學題目,而是為了讓學生形成數學思維,并學以致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小學生的個人經歷有限,生活是他們獲取知識、產生情感的主要場所,因此,教師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引入生活實例,這樣不僅有利于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也能夠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并在生活情感的遷移中,完成問題解答。例如在“小數的加減法”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構建以下情景:“小剛到文具店買鋼筆,如果買一枝“英雄牌”鋼筆需6.8元,但是由于錢數不夠,差0.5元,小剛只好買了一枝普通鋼筆,花了4.2元,請問小剛現在還剩多少錢?”在這一情景中,教師將生活中常見的購物問題與小數加減法的問題相結合,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列出“6.8-0.5-4.2=2.1”的式子,并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以及加減法的運算規(guī)律。
二、利用故事情節(jié),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愛聽故事是小學生的天性,在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中,學生可以融入到問題之中,并跟隨故事中的主角主動進行計算,從而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完成問題探索和解答。在小學數學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中,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這一年齡特點,為學生構建相應的故事情節(jié),例如“體積與體積單位”一課的教學設計中,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體積的含義,教師利用課件為學生播放了“烏鴉喝水”的故事。學生對這一故事非常熟悉,但是卻沒有從數學的角度進行過思考與分析,教師則利用學生的這一好奇心,將烏鴉喝水的過程用動畫的形式加以呈現,并為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把石子放進瓶子里就喝到了水?”學生一邊聽故事,一邊細致地觀察,隨著瓶子中石子的數量越來越多,水瓶中的水位也逐漸上升,即石子占據了原來水的位置,而水則被擠壓到水瓶的瓶口位置,這說明水的位置雖然發(fā)生了變化,但是體積卻沒有變化,因此,烏鴉才能喝到水。教師通過這樣的故事引導,能夠讓學生在趣味化的問題情境中,進一步理解體積的概念。
三、設計趣味游戲,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游戲教學是新課程過程中衍生出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小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尚不成熟,游戲是其認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在數學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中,教師可以利用游戲的趣味化優(yōu)勢,調動學生參與問題探索的主動性。例如在“倍數與因數”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利用接龍的方式為學生設計“倍數游戲”,即按座位順序,學生依次報數,在遇到3的倍數的時候,不報數而是拍手,如果沒拍手或念錯的則要接受懲罰,這樣在緊張的游戲氛圍中,學生不僅能夠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在數字分析中,還能夠逐漸靈活掌握3的倍數的特點,從而提高知識重難點的理解程度。除了這種個人游戲,教師還可以利用集體游戲的方式為學生設計問題情境,即在游戲中,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讓學生通過組員之間的合作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這樣學生在游戲過程中,不僅實現觀點的交流,還能夠體會合作的價值。
四、在教材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有效問題情境
教材是教學的基本的依據,也是知識的重要載體,教師在教導學生的同時,不僅應該結合學校的教材,也應該結合生活中的素材,實現教學內容的情境化。首先,教師可以積極的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可以挖掘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素材,教學內容越接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活背景,學生的理解程度和接納程度也就越高,因此,在教學內容中應該根據學生的自身來挖掘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素材。其次,教師要合理的整合情境化的素材,在教學過程中,要整合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二者之間不存在先后的問題,只有對二者進行合理的篩選和重組才能夠進行更加科學的加工與重組。通過合理的篩選情境化的素材,然后對生活素材進行數學化的加工,可以幫助學生更加容易地實現小學數學的情境。
五、重視實踐教學的合理開展
通過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能夠對日常生活中的諸多問題予以處理,如衣柜體積、油桶容量、地板面積等。生活情境教學法,實質上就是在數學課堂教學上運用生活情境,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與掌握數學教學內容,以此實現教學目的。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與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相關的實際案例,如圓柱體積是圓錐的3倍,當高與半徑一致時,在實踐中就容易對這個理論的正確性予以證實。
六、重視情境導入
情境導入,實質上就是為了對課堂趣味性予以提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增加一部分實物教學,即針對某一個教學問題,通過教學材料在教學中引入生活情境,使數學應用題更加直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一些難點、重點問題,合理開展情境導入,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對數學課程知識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對其思維能力予以培養(yǎng)。
七、結語
綜上所述,生活情境教學對小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意義重大。通過生活情境教學,能夠啟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更加有成就感,也會更有興趣去學習。
參考文獻:
[1]黃贊平.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的開展分析[J].亞太教育,2016,(04):38.
[2]葛芳.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
[3]韓偉.激發(fā)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實踐研究[D].魯東大學,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