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和偉 李樺春 周龍源 江小燕 黃好日 張凱先 楊潔
大學課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項課程就是公共體育,這也是高等教學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它對培養(yǎng)全面高素質人才來說非常重要。近年來體育教學中的安全問題備受關注. 一方面,學生體質不斷下降,許多學者呼吁學校體育要發(fā)揮其真正的作用。另一方面,許多高校由于考慮安全問題,弱化了學校體育的作用為廣大教師和體育管理者在教育實踐中提供針對性、實效性的有益參考。由于體育運動具有一定的激烈性和競技性,難會免因各種主、因素的影響而發(fā)生意外傷害事故。由于近幾年生源的擴招,雖然部分高職院校擴大學校規(guī)模,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擴建和遷移,體育場館設施滿足平時教學的需要,但大部分高職院校體育設施環(huán)境沒有同步跟上,在自由活動時體育器材滿足不了學生人手練習需要。一些學校甚至不進行相應的培訓,在意外事故出現后很難迅速反應,進行處理。目前很多高校每年都發(fā)生不少意外事故,嚴重者甚至有學生猝死的情況。體育教學中事故頻發(fā)令人扼腕嘆息。意外體育事故的傳播速度非常快,現在隨著網絡的不斷普及和進步,各個高校如果出現了學生突發(fā)意外事故,那么就會很快傳播出去,如今并會引發(fā)社會的熱議?;诖朔N背景,本文對影響高校體育教學安全的因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保證高校體育教學安全的相應策略。
1.1 研究對象:茂名市部分高職院校
1.2 研究方法
1.2.1 訪談法:訪談專家和一線體育教師,聽取他們對課題的相關問題、觀點和方法的意見和建議。
1.2.2 問卷調查法:對粵西地區(qū)高校5所大專院校,在校大學生800名,公共體育教師及相關領導85名,進行問卷調查。
1.2.3 數量統計法:對回收問卷進行整理,運用SPSS13.0應用軟件包對數據進行重復運算,驗證計算結果的可靠性。
1.2.4 邏輯分析法:通過對調查問卷數據統計結果分析和走訪觀摩獲得情況的總結歸納,提出相應的對策。
高校中,新生在入校以后,一般只是進行一些象征性的身體體檢,比如量身高、測體重、測胸圍等,這導致每個學生并沒有健全且詳細的身體檢查檔案,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也不能夠及時地了解學生的身體狀況,所以在安排運動量時,就不能區(qū)別地對待某些有著特殊體質的學生,這就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發(fā)生,最終可能產生一些嚴重的后果。現實中還會出現一些從發(fā)現問題到解決問題過程中繁瑣的工作流程,造成一些本來能夠及時發(fā)現的問題也不能夠得到及時解決的局面,并最終出現安全事故,然后相互進行推諉的狀況。
首先,調查現實25%高校體育教師在思想方面對于體育安全問題的認識還相當不足。有些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只注重體育成績而忽視了學生的體育安全問題,在進行備課時沒有從學生的體育安全角度出發(fā)去考慮問題,在上體育課時也只是對可能存在體育安全隱患一帶而過,并不重視對于體育安全問題的提示,調查發(fā)現65.5% 的體育教師教案沒有涉及體育課安全的任何內容。另外,調查顯示68.3%教師課前沒有檢查體育場地的習慣,這樣容易發(fā)生體育安全事故。
大部分的學生對于體育教學和體育教學時的安全保障工作并不重視,體育課容易被學校其他活動而取消,調查顯85.3%的體育教師有這樣的經歷。很多高校特別是一些師資力量不足的高校在每學期的體育教學活動中一般很少組織教師學習體育活動相應的安全保障措施,也很少學習如何預防和處理體育活動中出現意外事故的相關知識;一些學校也沒有相應的保障學生體育活動時人身安全的制度和規(guī)章;一些學校甚至不進行相應的培訓,在意外事故出現后很難迅速反應,進行處理。
為了確保我國的公共體育教學的順利展開和安全性,以現有的高校公共體育教學設計思路為參考,75%學校已經取消了比較危險的體育活動,例如鉛球、標槍等等。調查顯示75%的學校公共體育課取消了單杠、雙杠、支撐跳躍、跨欄、投擲等帶有一定危險性的好教材。然而由于體育運動自身的特殊性, 安全事故不可能完全的避免,以我們學校為例,足球教學中有踢斷腳踝的,籃球教學中有扭斷腿骨的,甚至簡單的單杠引體向上都有摔著后腦勺的。
調查顯示: 有90.42%的學生缺乏安全意識和良好的安全行為習慣,有53.48%的學生尚未掌握簡單的體育安全知識。
2.5.1 主觀因素
相關研究表明,不合理的作息習慣、不良的飲食習慣以及缺乏體育鍛煉,這些都導致學生身體素質的下降。加之學習任務繁重、睡眠時間不足,因此一些學生發(fā)生了運動損傷。運動裝備方面:比如,經常穿著限制身體活動幅度的牛仔褲上體育課,在跑步過程中會由于牛仔褲的限制步幅變小,跟平時跑步訓練時養(yǎng)成的前傾角不相協調,致使學生因為身體重心太過向前傾而跌倒。安全意識淡薄。學生缺乏自我安全意識和未能養(yǎng)成良好的安全行為習慣。
2.5.2 客觀因素
學生的體質狀況整體不佳,學生體質下降,國家對學生體育達標的要求一再降低。引領學生體育鍛煉的國家鍛煉標準,經過了 1989 年、1990 年、2002 年和 2007 年四次修訂,每修訂一次,標準下降一次。以大學生組男子 1000 米為例,1989 年的合格標準是 3 分 55 秒,2007 年合格標準是 4 分 33 秒,降低了 38 秒;女子800 米則從 3 分 50 秒改至 4 分 23 秒,降了33 秒。即便如此,目前合格率也僅為三成,相關數據證實,學生體能素質中的速度素質和力量素質連續(xù) 15 年下降,耐力素質則連續(xù) 25 年下降。[2]視力下降和肥胖問題所占比例越來越大。
體育教育管理者應每年對各學院分管體育教學的領導進行體育基礎理論和介紹體育功能培訓,改善體育教學設施并定期檢修。 體育場地器材是體育教學活動能夠順利實施的必要物質條件。另外,學校的室外體育器材,如單杠、雙杠、爬竿、爬繩等,受日曬雨琳,天長日久就會生銹、腐爛,學校沒有及時保養(yǎng)和修理更換,何體育場地、設施和器材都需要正常的維護和保養(yǎng)。
負責高校體育場館管理的工作人員必須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對場館內的各種體育器械進行不定期的嚴格檢查和維修,以便于在發(fā)現問題時及時解決,消除安全隱患。要明確禁止一些易燃易爆物品進入體育場所,定期檢查相關的電線和電路,防止出現火災,滅火器要進行定期更換,對于消防栓等一些消防措施也要進行定期的檢查,嚴禁在消防通道堆疊雜物等。
高校不僅應該在新生入學的時候組織體檢,了解其身體狀況,還要在學生入學后定期進行檢查并建立健康檔案。加強對請假、曠課的學生管理,合理安排好見習學生。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內容,對體質較弱或者有疾病的學生要給予適當的照顧,掌握學生是否有某些不適宜劇烈運動的疾病,以便在安排有關活動時加以控制,并要求家長定期為學生做檢查,以保證學生在校期間的安全?!盵5]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3.4.1 加強意外事故防范意識
意外事故從表面上看都是因為不同的原因產生的,但是究其根本就會發(fā)現彼此之間有著一定的規(guī)律。一般來說,人是責任事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很多意外事故之所以產生就是因為當事人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對事故防范問題認識不足,因此加強意外事故防范意識對于提高公共體育活動的安全性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促進生命安全教育與大學體育教學相結合,喚醒大學生生命安全意識,提高其預防危機、突發(fā)事件的能力,融體育安全行為于體育教育教學之中,課堂上可以結合運動內容、結合課堂游戲、結合意外事件、結合理論教學的高校體育教學結合生命安全教育的路徑,以理論指導實踐。結合教學內容融入安全教育思想,比如教授武術的內容時候,要教授學生基礎的身體防衛(wèi)術,教田徑項目的時候教其如何運用這些基本姿勢去躲避意外,減少自身損傷。
3.5.1 對教學問題進行規(guī)范
目前,為了有效改變現狀,我國很多高校在公共體育課的教案里寫明了安全知識的教育。在進行教學管理時,毫無疑問學生的安全教育必須放在重中之重來進行考慮。因此在進行教學改革時,首先就要求教師必須充分考慮活動的安全措施和學生的人身安全,以確保整個教學活動的科學性和安全性,從而正確的指導學生進行體育活動。
3.5.2 建立健全相應規(guī)章制度
我國只有一部分相關的法律,比如《教師法》等等。高校的管理者和體育教師必須從思想和行動上把教學安全當作頭等大事來抓,制定符合實際情況的規(guī)章制度,建立體育教學安全監(jiān)督、檢查、評價機制。調查顯示,56.1% 的高校沒有制定專門的體育教學安全規(guī)章制度和相應文件,95.12% 學校沒有成立專門的體育安全管理機構來負責學校體育教學安全工作。
教育行政部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鼓勵學生參加學校責任保險。風險是無處不在的,加強教育和管理等方法不能消除風險,只能降低風險出現的幾率。所以,鼓勵學生參加體育意外保險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化解學生人身意外傷害事故風險。調查數據顯示,學生對參加保險認同度很高,83.05%的學生愿意參加體育意外傷害保險,55.43%的學生能夠接受的投保金額為每年10元-20元,可以看出學生關于參加保險的態(tài)度還是積極的。
保障體育教學的需要,定期對體育場地、器材進行檢修,消除潛在的安全隱患。體育設施、器材實行誰購買誰負責,只要是體育設施、器材本身質量問題,購買者要追究一定的責任。把不合格的、劣質產品拒之門外,消除教育教學環(huán)境中存在的安全隱患。相關領導要正確使用體育經費,合理的支出,有些領導在體育經費方法管理不嚴格,容易打擦邊球,低價買,高價報銷是慣用計量,還在群眾面前裝清高,在當前形式下這樣的領導應該收斂,有些學校出現年年有經費,年年器材不足的怪現象。
2005 年,《教育系統突發(fā)公共事件應急預案》也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學校體育安全應急預案的基本框架應該包括總則、組織體系、運行機制、應急保障、監(jiān)督管理、附則這六方面的內容。建立學校體育醫(yī)療應急制度。學校的醫(yī)務部口應該加強自身的應急醫(yī)療保障能力建設,在學校體育活動開展中努力做到未雨調繆,充分考慮實施應急救援時可能碰到的各種間題,并據此建立起相應的醫(yī)療應急預案,從而使醫(yī)療救援工作有章可循,不會因情況緊急而慌了陣腳。
綜上所述,體育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學是體育教育的重要內容。應關注高校的體育安全問題,對高校的體育安全隱患進行預防機制地構建與完善,不斷建立高校體育安全問題的措施體系,從而有效地減少以及避免高校體育安全事故的發(fā)生。
體育教師不僅要能在出現運動傷害事故后及時采取必要的現場處理,還要了解每項運動易發(fā)生傷害事故的原因,從而在教學中強化組織管理,做到最大可能地預防傷害事故的發(fā)生。 對于體育教學中的安全問題, 學校和教師都應以一種客觀的態(tài)度去看待,以積極的方式去思考,用正確、合理、科學的方法來預防和杜絕安全事故的發(fā)生, 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終生體育的發(fā)展。確保學生的安全工作能夠落到實處。還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進行課程的調整,從而讓學生能夠真正釋放自己的壓力,確保身心健康,促進他們的全面成長。同時我們要不遺余力地宣傳體育教學安全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安全關注問題,從各個方面提高學生、教師、學校的安全意識,最大限度的避免高校體育教學傷害事故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