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維+王慶獎
摘要:全球一體化促進了中國高校與世界各大學的交流與合作,各大高校網(wǎng)站的外宣英譯文本的跨文化交流作用日益突出。本文試圖從信息文本精度、文本結(jié)構(gòu)巧度、意識形態(tài)軟度和修辭文化風度四方面總結(jié)出我國高校外宣翻譯在平行文本的基礎(chǔ)上把握適度翻譯的策略與方法,為我國學校網(wǎng)站外宣文本英譯在文本內(nèi)容、文本結(jié)構(gòu)、文化規(guī)范以及修辭風格諸方面提供理論依據(jù)和參考。
關(guān)鍵詞:高校外宣;平行文本;文化空缺;適度翻譯
一、 引言
近年來,我國高校外宣資料的翻譯引起了研究學者的廣泛關(guān)注和興趣。目前我國高校外宣翻譯的研究方向大致可以分為三種,第一,從具體理論的角度出發(fā),舉例分析并從宏觀層面上提出翻譯策略。這些理論包括德國功能主義、跨文化交際、順應論、生態(tài)翻譯學、紐馬克文本類型和變譯理論等。第二,采用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調(diào)查國外受試者對中國高校英文網(wǎng)頁的可接受性,探索中國高校網(wǎng)頁翻譯的宏觀模式。例如,《高校英文翻譯的調(diào)查》和《傳播學視角下的高校網(wǎng)頁翻譯模式》。第三,運用平行文本理論,對比研究中國和歐美一流大學的學校簡介,總結(jié)翻譯過程中遇到的文本語言、信息內(nèi)容、呈現(xiàn)方式等問題和解決方法。例如,《中英高校網(wǎng)頁學校簡介平行文本分析》《外宣翻譯平行文本對比研究——以高校英文網(wǎng)站為例》。
平行文本一直是高校外宣翻譯的熱點話題。早在20世紀50年代,加拿大翻譯學者Jean Paul Vinay和Jean Darbelnet就提出了“平行文本”這一概念,即通過對比不同語言中具有相同交際目的的文本,指導翻譯實踐。Snell Hornby在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一書中指出,“平行文本”是指在語言上彼此獨立,但卻是在相同或相近的情境下產(chǎn)生的不同文本,可以用來研究分析不同的語言表達相同的事實材料的方法,對翻譯研究和詞典學研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House進一步分析了平行文本在文本體裁、類型和語篇功能方面的相似之處。平行文本對于應用型翻譯研究確實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特別是近幾年來不少學者將平行文本比較模式用于應用型翻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過度順應目的語的文化和表達習慣必定會造成本國文化因素的缺失。外宣翻譯首先要符合‘三貼近的原則:即貼近中國發(fā)展的實際,貼近國外受眾對中國信息的需求,貼近國外受眾的思維習慣。也就是說,外宣翻譯的目的首先是進行跨文化的交流,讓本國文化“走出去”。不僅要尊重外國讀者的認知方式,還要保留漢語源文承載的文化內(nèi)涵,才能讓目標讀者從更多的角度和層面來領(lǐng)略“異域文明”,達到文化宣傳的目的。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平行翻譯理論對高校外宣翻譯造成的文本與文化缺失的影響,以及在翻譯過程中對應的解決辦法。
二、 平行文本視域下的學校外宣文本英譯策略
中美學校外宣文本在語境和體裁上具有很多相同點,美國學校外宣平行文本是一種現(xiàn)成的規(guī)范文本,能為中國學校外宣英譯提供很好的參照。但是,在中國高校走向世界的階段中,首先要主動翻譯高校特色文本和文化。因為沒有“譯介”,就沒有世界化的可能。在全球多元文化交流與碰撞的過程中,即要保留自身文化又要開拓與其他文化的橋梁,其關(guān)鍵的成敗因素就是是否能將原語文化文本移植到陌生語目標語文化文本中,進而促使多元文化不斷發(fā)展。在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下保持文化多元化,就只有將各種文化“譯出”到國際共同語,從而成為全球文化的組成部分。因此在進行中國高校外宣翻譯的過程中,可以首先參考平行文本,了解目的語文化的主流價值觀,使文化文本更加流暢、地道。但是不能照搬平行文本,否則中國高校宣傳文本中的文化特色在翻譯過程和結(jié)果中會消失殆盡,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也會在譯文中掩埋,甚至因為譯入語的主流文化價值觀取代了原文本的文化價值觀從而造成翻文化信息失真,抹殺了中國高校特有文化內(nèi)涵。這樣,就很難實現(xiàn)向西方介紹真正的中國高校的外宣目的。保留中國高校特有的文化文本,雖然會讓外國受眾產(chǎn)生“陌生感”,但是卻能保留中國高校的“異國魅力”,向外國受眾展現(xiàn)切真切實的中國高校,讓其真實感受中國高校的教育文化、人文情懷和辦學優(yōu)勢,從而真正實現(xiàn)中西教育界的文化交流,讓中國高?!白叱鋈ァ薄>唧w而言,以美國學校外宣英語平行文本為基礎(chǔ)在把握翻譯適度的原則上至少能總結(jié)出以下四點關(guān)于中國學校外宣英譯的翻譯策略。
(一) 信息文本精度
中文文本往往提供信息數(shù)量過多,非常具體和詳細,但是不符合國外讀者的閱讀習慣。產(chǎn)生堆砌冗余感。如果參照國外高校平行文本的文本樣式,譯文文本就要進行大量的選擇、刪減、壓縮、增添、安排文本信息內(nèi)容與篇幅。因此,參考平行文本英譯時,不宜全盤照收,應酌情選擇,強調(diào)信息文本的精度,在傳遞原文信息實現(xiàn)文化交流的基礎(chǔ)之上,進行適當?shù)膭h減保留或增加簡化,實現(xiàn)創(chuàng)新創(chuàng)譯。以上海外國語大學為例:
上海外國語大學(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SISU)創(chuàng)建于1949年12月,是新中國成立后興辦的第一所高等外語學府,是新中國外語教育的發(fā)祥地之一,是教育部直屬并與上海市共建、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shè)的全國重點大學……
歷史承傳
上海外國語大學與新中國同齡,其前身為華東人民革命大學附設(shè)上海俄文學校,首任校長是著名俄語翻譯家、出版家、中國百科全書事業(yè)的奠基者姜椿芳……
Upholding the motto of “Integrity, Vision and Academic Excellence”,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SISU) is an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prestigious academic institution distinctive for its multi disciplinary and multicultural nature, committed to preparing innovative professional sand future global leaders for a wide range of international expertise to address the critical challenges of our times...endprint
OUR HISTORY
Our history began in December 1949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hanghai Russian School affiliated to East China Peoples Revolution University, as one of the earliest institutions where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stook shape...
顯然,上海外國語大學的英文版學校簡介,沒有完全模仿國外平行文本簡約、線條化的風格,而是在平行文本的基礎(chǔ)上,對原文進行了適當?shù)母淖g,改譯后的譯文簡潔、清楚地表達了原文需要傳遞的精確信息,譯文簡潔、清楚,無冗余信息。同時,還配備了中英文的校園視頻簡介,增強對外宣傳的效果,充分考慮目標語讀者的閱讀習慣,避免了讓讀者產(chǎn)生閱讀疲勞,構(gòu)建了自己所特有的校園外宣簡介風格。
(二) 文本結(jié)構(gòu)巧度
如前所述,中美學校外宣文本的文本順序不盡相同,英譯文本如果沿襲平行文本的結(jié)構(gòu)和文本順序形式,會失去自身優(yōu)勢特色,因此譯者要參考平行文本的主流價值觀,同時保留自身的教育文化和辦學優(yōu)勢。以北京大學的外宣板塊設(shè)置為例,主要包括了About PKU、News、Events、Schools&Departments、Admission、Academics&Research、Administration、Employment、Health Science Center、Library、Giving To PKU、Alumni等12個主要欄目,個個欄目下又分別設(shè)有單獨的信息網(wǎng)站。整體布局模式即參照了歐美主流院校的基本板塊的流行頁面布局風格,同時又保留了原有中文網(wǎng)站特色的辦學優(yōu)勢內(nèi)容,各類信息豐富龐大,但是沒有密密匝匝地堆砌在一起。充分發(fā)揮了文本結(jié)構(gòu)的布局優(yōu)勢,體現(xiàn)了布局取舍的巧度。即照顧了國外受眾的閱讀習慣,又保留了源文化文本的信息,條理分明。巧妙地分類格局了龐大的信息量,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同時又不會讓想要瀏覽學校網(wǎng)站的讀者產(chǎn)生閱讀疲勞、影響繼續(xù)閱讀的效果。
(三) 意識形態(tài)軟度
受中文文本文化規(guī)范的影響,英譯文本中包含了不少具有濃厚意識形態(tài)色彩的政治性導向信息內(nèi)容。在十分注重傳播宣傳效果和讀者反應的外宣英譯中,應該適度地保留或改寫這些信息內(nèi)容,增強英譯文本的宣傳性和對外交流性。以清華大學為例:
2016年,是清華大學發(fā)展進程中不平凡的一年。2016年4月22日,在清華大學105周年校慶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母校寫來賀信??倳洺浞挚隙饲迦A大學一百余年來的辦學成就和優(yōu)秀傳統(tǒng),要求學校堅持正確方向、堅持立德樹人、堅持服務(wù)國家、堅持改革創(chuàng)新,面向世界、勇于進取,樹立自信、保持特色,廣育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各類人才,深度參與創(chuàng)新驅(qū)動發(fā)展戰(zhàn)略實施,努力在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方面走在前列。這既是對所有清華人的極大鼓舞,更是對我們的巨大鞭策。
該段借鑒著名校友習近平總書記在105年校慶之際的來信,闡明了新時代新背景下,清華大學作為中國前沿高校所承載的歷史使命和教學愿景,具有濃厚的意識形態(tài)色彩。這些意識形態(tài)的軟文化信息雖然不符合目標語受眾的閱讀習慣和交際需求,但是能夠產(chǎn)生特有的文本的宣傳功能即感染功能的實現(xiàn)?;谶@層考慮,不應該完全參照美國高校關(guān)于校長致辭的英文平行文本,對英譯文本進行了大量刪減,而應該根據(jù)中國軟實力“走出去”的戰(zhàn)略目的,保留引起目標語受眾關(guān)注的意識形態(tài)信息:
One year ago, as we celebrated the 105th anniversary, CPC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sent a congratulatory letter to Tsinghua, his alma mater. He praised Tsinghua for its fine traditions and outstanding accomplishments in its proud history of over 100 years, and encouraged Tsinghua to stay true to its mission and foster great virtues in our students. Tsinghua, as he said, should move forward with an unwavering commitment to the nation and embrace reform and innovation. Proud and confident, Tsinghua should keep its distinctive features as it reaches out to the world and cultivate talents with a diverse variety of skills that meet the needs of our country and people. General Secretary Xi also called on Tsinghua to be part of Chinas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and become a pacesetter as it grows to be a worldclass instit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His message represents a tremendous source of inspiration and encouragement to the Tsinghua community as we continue to go forward.endprint
(四) 修辭文化風度
中國文本受到傳統(tǒng)文化、思維模式和表達習慣的影響,容易產(chǎn)生特有的修辭風格,富有濃郁的異域文化色彩,譯文如果采用平行文本的翻譯策略,刪除或重新定義原文的文本信息,不僅會造成文化空缺或文化偏差,也不利于真正宣揚高校外宣翻譯中的文化情懷,人云亦云,阻礙了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的步伐,而是應該對原文采用適當?shù)姆g策略,以傳遞文本信息為核心,爭取修辭文化風格的表達,以復旦大學為例:
1905年,于右任、邵力子等原震旦公學學生脫離震旦,擁戴馬相伯在吳淞創(chuàng)辦復旦公學。校名擷取自《尚書大傳·虞夏傳》“卿云爛兮,糾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兩句中的“復旦”二字,本義是追求光明,寓含自主辦學、復興中華之意。
In 1905, Yu Youren and Shao Lizi left Zhendan Public School to support Ma Xiangbo in founding Fudan Public School in Wusong. The schools name was chosen from the “Biography of Yuxia” in the Classic of History, where the two characters fù 復 (“return”) and dàn 旦 (“dawn”) are found in the lines “Auspicious clouds are splendid, they gather and fill the sky; Brilliant are the sunshine and moonlight, again the morning glory after the night.” The original meaning was the pursuit of greatness, and it implies selfrun education and the revival of China.
四字格語匯是一種漢語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一種修辭語言現(xiàn)象。這種固有語言單位結(jié)構(gòu)是我國豐富歷史文化的傳承,四字格修辭語言與英語語言體系相比是中華語言中獨有的文化特色。漢語語篇四字格語匯精心雕刻,渾然天成的四字結(jié)構(gòu),是文化影響語言傳承的一個生動形象的例子。這種表達法歷史悠久,展示了漢語巧奪天工、形美意美的特點。上文中“卿云爛兮,糾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闡明了復旦大學校名的歷史由來,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但是對于國外受眾而言,會產(chǎn)生理解層面的文化空缺。如果為了便于譯文讀者理解,參照平行文本的翻譯策略,不譯或采用其他符合目標語主流價值觀的表達,就會影響原文文化的正常輸出,失去原文文本的修辭風格,沒有把握適度翻譯的原則。因此譯文抓住文本信息實質(zhì),從華麗語言外殼中提取實際文化內(nèi)涵,較好地傳達了復旦大學的人文精神。譯文句式結(jié)構(gòu)優(yōu)美,語言表達生動、傳神,既符合目標讀者的閱讀習慣,又能恰當傳遞原文的修辭豐度,提升外宣翻譯的效果。
三、 結(jié)語
目前中國學校英文網(wǎng)頁中的學校外宣英譯已經(jīng)擺脫了按中文原稿逐字翻譯的階段,進入了參照平行文本翻譯的新階段,平行文本雖然可以增加譯文的交際功能、減少中西文化差異,滿足譯文受眾的需求、認知和價值觀,但是也會造成大量的文本文化空缺的問題,降低了譯文的外宣功能,阻礙我國高校“走出去”戰(zhàn)略的發(fā)展。本文從信息文本精度、文本結(jié)構(gòu)巧度、意識形態(tài)軟度和修辭文化風度四方面,探討高校外宣翻譯在平行文本的基礎(chǔ)上把握適度的翻譯方法和策略??傊?,中國學校在走向世界舞臺的過程中,要想提高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其英文網(wǎng)頁建設(shè)既要與國際主流價值觀接軌,也要滿足自身對外宣傳的需要,才能與其日益發(fā)展成為國際頂尖高等學府的形象相得益彰。
參考文獻:
[1]AronWisnewsky J, Clément K. The gut micro biome, diet, and link stocardio metabolic and chronic disorders. 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2016,12(3):169-181.
[2]任孝瑜.傳播學視角下的高校網(wǎng)頁翻譯模式研究[J].英語廣場(學術(shù)研究),2014(12):42-46.
[3]楊鳳.中英高校網(wǎng)頁學校簡介平行文本分析[J].海外英語,2012(03):78-80.
[4]張珺瑩.外宣翻譯平行文本對比研究——以高校英文網(wǎng)站為例[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5(04):235.
[5]Hartmann RRK. Contrastive Textology: Comparative Discourse Analysisin Applied Linguistics. Studiesin Descriptive Linguistics, Volume 5: ERIC,1980.
[6]SnellHornby M.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1988.
[7]Ribero D, Abdalla E, Madoff D, etal. Portal vein embolization before major hepatectomy and it seffect sonre generation, resectability and outcome. 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2007,94(11):1386-1394.
[8]黃友義.堅持“外宣三貼近”原則,處理好外宣翻譯中的難點問題[J].中國翻譯,2004,25(6):27-28.
[9]高鳳江.漢譯英中的中華文化失損問題[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06):24-27.
[10]潘文國.譯入與譯出——談中國譯者從事漢籍英譯的意義[J].中國翻譯,2004(02):42-45.
作者簡介:
潘維,王慶獎,云南省昆明市,昆明理工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