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陽, 楊洪濤, 盧清玉
(北京市海淀醫(yī)院/北京大學(xué)第三醫(yī)院海淀院區(qū) 心血管內(nèi)科, 北京, 100080)
緩慢性心律失常(TBM)是一種因外源性因素(感染、缺血、水腫等)或傳導(dǎo)系統(tǒng)病變而導(dǎo)致的傳導(dǎo)功能異常、傳導(dǎo)功能障礙性疾病,臨床特征為心率顯著減慢,心臟搏停,常伴有心悸乏力、頭暈、胸悶等癥狀,甚至猝死,最終導(dǎo)致腦栓塞、心力衰竭及休克的發(fā)生[1-4]。研究[5]顯示,該病在各個年齡階段均可發(fā)生,且發(fā)病率呈逐年遞增趨勢,病死率高。早期的臨床治療以藥物為主,但療效欠佳[6]。有研究[7-9]表明,心臟起搏器具有模擬心臟傳導(dǎo)功能和電刺激等優(yōu)點,節(jié)律性起搏進而形成生理性收縮,最終改善心臟功能,恢復(fù)循環(huán)。本研究探討心臟起搏器用于預(yù)防和終止慢性心律失常的療效及對心功能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4年1月—2017年7月TBM患者62例,男30例,女32例,年齡32~87歲。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平均年齡(65.6±9.8)歲,實驗組平均年齡(65.9±10.5)歲。納入標準: ① 按照紐約心臟病學(xué)會(NYHA)損傷程度標準劃分,屬于Ⅰ~Ⅳ級的TBM病患; ② 臨床伴有頭暈、乏力和心絞痛患者; ③ 患者及家屬對本實驗過程知情了解,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 ① 精神疾病患者; ② 具有認知功能障礙,語言障礙患者; ③ 凝血功能異常患者; ④ 具有內(nèi)分泌異常,結(jié)締組織性疾病; ⑤ 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者; ⑥ 惡性腫瘤患者。
2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局部麻醉。對照組植入Evia SR單腔心臟起搏器(生產(chǎn)廠家: 德國百多力有限公司)和美敦力公司的品牌進行治療。實驗組則在局部麻醉完成后進行EviaDR雙腔心臟起搏器(生產(chǎn)廠家: 德國百多力有限公司)和ADDL1雙腔心臟起搏器(生產(chǎn)廠家: 美國美敦力有限公司)植入治療,具體操作如下: 對患者左或右鎖骨下靜脈進行穿刺,送心房電極固定于右心耳,送心室電極固定于右室間隔部,于深筋膜間的囊袋處植入起搏器。植入完成后設(shè)定標準模式。
采用DW-C8(VIVID7)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對2組患者的心功能參數(shù)進行測定,包括心率(HR)、心輸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心臟指數(shù)(CI)。通過檢測不同組別的顯效程度來判斷療效,同時采用調(diào)查問卷形式分析治療后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分數(shù)高低與不良反應(yīng)的輕重呈正相關(guān),即分值越高臨床癥狀越輕。結(jié)束治療6個月后,重新對心臟的功能進行分級。Ⅰ級: 患者在運動后無呼吸困難、心絞痛等癥狀; Ⅱ級: 患者在運動后出現(xiàn)輕微呼吸困難、心絞痛等癥狀; Ⅲ級: 患者在運動后出現(xiàn)明顯呼吸困難、心絞痛等癥狀; Ⅳ級: 患者無勞動能力。Ⅰ和Ⅱ級視為有效。
采用統(tǒng)計學(xué)軟件SPSS 17.0計算和分析實驗結(jié)果,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和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組患者性別、年齡、心功能分級、體質(zhì)量等一般資料均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治療結(jié)束后,將2組患者的CO、LVEF、HR和CI與給藥前進行對比,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實驗后心臟功能指標均有顯著改善(P<0.05), 且實驗組改善水平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見表2。實驗組治療后有效率為93.54%,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0.96%(P<0.05), 見表3。2組患者治療前的臨床癥狀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6個月后, 2組臨床癥狀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提高,且實驗組提高程度更為顯著(P<0.05), 見表4。
表1 2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心臟功能水平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 *P<0.05; 與對照組相比, #P<0.05。
表3 2組患者療效對比(n=31)
與對照組相比, *P<0.05。
TBM患者常表現(xiàn)為傳導(dǎo)阻滯、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停搏等,其發(fā)病機制是由于自主神經(jīng)和心臟細胞膜表面跨膜離子通道對心臟異常節(jié)律調(diào)節(jié)作用[10-12]。研究[13]表明TBM是導(dǎo)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植入具有生理性起搏功能的心臟起搏器已被廣泛應(yīng)用于臨床治療TBM。雙腔起搏器作為心臟起搏器的典型代表,存在功能佳、療效好等優(yōu)點,與單腔起搏器比較而言,具有模式自由切換功能,模擬心臟進行電激動和信號傳導(dǎo),為患者提供相匹配的頻率需要,從而進一步對心臟發(fā)揮起搏作用,最終誘導(dǎo)TBM患者恢復(fù)心率并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14-16]。有研究[17-18]表明,患者接受心臟起搏器植入治療效果顯著,TBM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心功能大幅度改善。
表4 2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比較 分
與治療前比較, *P<0.05;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患者雙腔心臟起搏器植入治療6個月后,對照組有效率為70.96%, 而實驗組有效率為93.54%, 其中判定為Ⅰ級的例數(shù)均顯著多于對照組。植入心臟起搏器后,實驗組的CO、HR、LVEF和CI等心臟功能指標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從TBM臨床癥狀評分結(jié)果可以看出, 2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氣短、頭暈、心悸乏力與胸痛癥狀。2組治療前臨床癥狀評分普遍較低,而治療后評分顯著提高,且實驗組的提高程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心臟起搏在對TBM病患治療過程中的應(yīng)用價值。總之, TBM患者接受心臟起搏植入治療后可有效提升有效率,改善其心臟功能,減輕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zhì)量。
[1] 徐鴻遠, 吳鯤鵬. 人工心臟起搏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的現(xiàn)狀及展望[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1, 04(5): 147-150.
[2] 孫延宏, 趙一秀, 張鑫, 等. 緩慢性心律失常發(fā)生機制與藥物治療的現(xiàn)狀[J]. 中國醫(yī)院藥學(xué)雜志, 2016, 36(19): 1715-1718.
[3] 路美娟, 趙英強. 緩慢性心律失常研究進展[J]. 山西中醫(yī), 2013, 29(6): 58-60.
[4] SalahEldin M A, Wahba H A, Halim A A. Biweekly peglated liposomal doxorubiein/oxaliplatin for ovarian cancer resistant to taxane platinum treatment: a Phase 11 study[J]. Indian J Cancer, 2012, 49(1): 169-175.
[5] Qingfang Fang, Youhao Qiu, Guoyi Yang.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polyethylene glycol doxorubicin(DOX)liposomes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for advanced malignant tumors[J].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Applied Pharmacy, 2011, 28(6): 575-578.
[6] 李慧, 吳巍, 王欣月. 不同年齡段心肌梗死發(fā)病的相關(guān)因素研究[J]. 貴州醫(yī)藥, 2017, 41(2): 155-156.
[7] Ondrej Kubecek, Milan Bláha, Daniel Diaz-Garcia, et al. Extracorporeal elimination of circulatingpegylated liposomal doxorubicin (PLD)to enhance the benefit of cytostatic therapy inplatinum-risistant ovarian cancer patients[J]. ACTA MEDICA, 2015, 58(1): 3-8.
[8] 李廣平. 緩慢性心律失常與猝死[J]. 臨床心電學(xué)雜志, 2007, 16(5): 344-347.
[9] 吳雪照. 多巴酚丁胺治療收縮性心力衰竭合并緩慢性心律失常的療效觀察[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5, 12(2): 67-68.
[10] Conference report: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2012 annual meeting update: summary of selected gynecologic cancer abstracts[J]. Gynecologic Oncology, 2012, (126): 319-324.
[11] Filippos koinis, Aristidis polyzos, Athina christopoulou, et al. Salvage chemotherapy with docetaxel and pegylated liposomal doxorubicin in pretreated patients with platinum-and taxane-sensitive ovarian cancer: a multicenter phase II trial of the Hellenic Oncology Research Group (HORG)[J]. 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 2014, (73): 819-825.
[12] 楊杰孚. 心臟起搏技術(shù)應(yīng)用的回顧與展望[J].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3, 15(6): 561-562.
[13] 李穩(wěn)慧, 盧振華. 臨時起搏在非心臟手術(shù)中的應(yīng)用分析[J]. 陜西醫(yī)學(xué)雜志, 2013, 42(4): 418-419.
[14] 張奇峰, 鐘志雄, 李斌, 等. 生理性和非生理性心臟起搏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臨床效果的對比研究[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5, 23(5): 104-106.
[15] 吳強, 俞杉, 陳亞寧, 等. 左心室起搏治療合并輕度心力衰竭的Ⅲ度房室傳導(dǎo)阻滯[J]. 中華危重病急救醫(yī)學(xué), 2016, 28(7): 648-650.
[16] 鄭華. 胺碘酮聯(lián)合臨時心臟起搏器救治心跳驟?;颊咝姆螐?fù)蘇的臨床研究[J]. 華南國防醫(yī)學(xué)雜志, 2014, 28(9): 885-886.
[17] 王偉, 龔仁華, 王尚中, 等. 心臟起搏器聯(lián)合超聲刀在心律失常患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shù)中的應(yīng)用[J]. 蚌埠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 2016, 41(4): 467-469.
[18] 武琦. 雙腔心臟起搏器改善緩慢性心律失?;颊咝墓δ艿淖饔醚芯縖J]. 基層醫(yī)學(xué)論壇, 2017(16): 2052-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