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雨 聶森
(貴州民族大學 美術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貴州師范學院 設計學院 貴州貴陽550018)
苗族歷史悠久,有屬于自己的服飾文化。苗族服飾是苗族人民在他們的生存環(huán)境和風俗文化制約下形成的獨特的服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被稱為“穿在身上的苗族史詩”的百鳥衣。它是苗族人民實踐的產(chǎn)物,是苗族整個社會文明的結晶,體現(xiàn)著苗族人民內在的美學思想和歷史文化。[1]P(32)不管是其服飾本身,又或者是透過服飾所反映出來的苗族人民的審美意向,都是表達他們審美心理的一種特殊方式,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是民族觀念的具象表現(xiàn),是審美感受的集中體現(xiàn),可謂民族服飾藝術中的一件瑰寶。它所反映出的社會現(xiàn)象、民族心態(tài)和審美感情,自有其特別之處,蘊藏著苗族人民共同的審美意向。[1]P(35)本文將從生態(tài)人類學視角,通過對百鳥衣的來源、款式、圖案、色彩等方面進行分析,從而得出苗族人民尊崇自然、崇拜萬物的生態(tài)審美心理,更進一步地探尋其背后諸如圖騰崇拜、祖先崇拜和萬物有靈等崇教信仰的文化內涵。
百鳥衣是苗族服飾中流傳比較廣泛的一種服飾。由于衣服上繡著造型各異的鳥紋,加上裙腳綴滿白色絨球的彩條,看上去好像翩翩起舞的鳥兒,因此稱之為“百鳥衣”。關于百鳥衣的來源有這么一個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個叫阿町的獵手,為除虎害,一直在山上打獵。有一年冬天,村里要過鼓藏節(jié)了,他跑回家里??墒且M笙堂鼓場必須要有新衣。由于阿町一直沒種地,所以沒有新衣。于是他滿懷悲傷地回到自己在山上建造的那個小木屋里,躺在地上就睡著了。在夢中,他夢到很多只美麗的鳥兒,它們千姿百態(tài),相互間嬉戲打鬧。一轉眼,一件鳥羽衣飄落而下,他伸手去接,可又不見了。醒來以后,他便獵取百鳥,削羽做衣。人們看了以后,紛紛稱贊。[2]P(20)于是,聰慧的姑娘們從中得到啟發(fā),將林中的百鳥繡制在衣裙上,做成了流傳千古的百鳥衣。[2]P(21)另外,在苗族的神話傳說中還提到:蝴蝶媽媽生下的十二個蛋,是由鹡宇鳥孵化成自然萬物,而這其中就有苗族的祖先姜央。[3]P(65)
所以苗族人便把鳥作為自己的圖騰。他們?yōu)榱吮磉_對鳥的感謝,就在自己的衣服上繡上鳥的圖案,代代相傳。[3]P(66)苗族人民對于鳥、楓樹、蝴蝶媽媽等的崇拜,表現(xiàn)出苗族人民尊崇自然的生態(tài)審美心理。
百鳥衣的款式為對襟、長袖、無領、無扣。百鳥衣不但有男裝和女裝之分,還有分體式和連體式之分。[2]P(17)男裝在苗語中叫“歐花勇”,女裝在苗語中叫“歐花鬧”。分體式,即衣和裙是分開的。連體式,即開襟無紐的衣裙連體衣。
男裝上有很多變形的龍紋和其他一些刺繡紋樣,裙腳還縫綴著鳥羽。穿著時,頭部用外面鑲著兩排銀錐的銀帶箍著的青色土布包裹著,在腦袋后面打一個結,并將飄帶掛在身后,一直到臀部下面。上衣對襟無領,比較寬松,兩個袖子寬大挺直,與衣身成垂直關系,下擺與飄帶裙連接在一起。直襟無紐扣,除了袖口用土籃色布裝飾外,其余全部繡花,也有織錦的。繡花者為精品。圖案結構為衣背正中有一斜著的正方形圖框,框內中央或為一太陽紋或一圓形圈龍紋,四角為楓葉紋或蝴蝶紋,框外四角為鳳頭龍身圖或異形龍圖,兩袖則多是圈龍圖,也有各種飛鳥或異形動物圖案。[3]P(68-69)女裝由前后幾幅條帶的“鳥龍”構成。在穿著時,身上會佩戴很多銀飾。比如頭上常常佩戴山字形銀角或者是用鳥羽裝飾著的銀冠,與銀角搭配使用的還有銀梳、銀花、銀鉤。上裝基本布滿刺繡圖案,其肩部、背部、衣袖上都用手工繡著龍鳳圖案;下裝是連接在衣擺上的飄帶羽毛裙。裙子前面系著一塊菱形刺繡裙帕,腳上穿蠟染腳套并用編織帶系住。長袍上主要有鳥紋,還有龍紋、銅鼓紋、蝴蝶紋、魚紋等紋樣。飄帶裙由16至18根繡滿花鳥等圖案的彩條組成,裙腳還排列著一束束鳥羽,但現(xiàn)在已改用家禽羽毛。[3]P(69)透過男裝、女裝的款式,可以發(fā)現(xiàn)它來自于對鳥和其他自然萬物的仿生,表達了苗族人民崇拜自然萬物的生態(tài)審美心理。
苗族服飾的圖案素材來源很廣,其中以歷史傳說和大自然為主,比如有模仿自然物或神話傳說中的一些形象,當然也有抽象的幾何圖形。[1]P(33)苗族百鳥衣上的圖案,主要是鳥還有蝴蝶、青蛙、石榴、花草和幾何紋等圖案。這些圖案不但有美化服飾的作用,而且還承載著苗族許多的歷史文化。
鳥紋,是百鳥衣的主要圖案,體現(xiàn)著他們的祖先崇拜心理。百鳥衣上的鳥紋千姿百態(tài),有側面、正面,有仰視、俯視,有大、有小,而且每一根羽毛都可以單獨成為一個鳥圖形,姿態(tài)萬千,含義委婉生動,造型美麗大方。
蝴蝶紋,體現(xiàn)了苗族人心中的祖先崇拜。傳說楓樹生出蝴蝶,后來蝴蝶又生下了十二蛋,這十二個蛋包括了宇宙萬物,于是人們稱蝴蝶為蝴蝶媽媽。苗裝中蝴蝶的造型有的形象,有的抽象,有的寫實,有的則蘊藏內涵,可謂形態(tài)各異。
蛙紋,體現(xiàn)了苗族的蛙神崇拜。古人的生殖能力和成活率比較低,所以,遠古先民希望能像“蛙”一樣生出許多健康的寶寶,祈求繁衍不息。于是蛙就被作為象征生殖崇拜的一種圖騰,逐步運用在服飾之中。
石榴紋,由于石榴外觀特別,皮內百籽同房,籽粒晶瑩,象征多子多孫、生殖繁衍,被運用在服飾之中。在服飾上石榴紋多以紅色為主,光彩奪目。
花草植物紋,如蕎花、蕨花、梅花、杏花等,在百鳥衣上非常普遍,通過藝術加工,描繪出生機盎然并極富生活情趣的畫面。這也反映了苗族在遷徙過程中,將沿途所見植物繪制于衣裙之上,作為人們對那段歷史的記憶,后來便作為傳統(tǒng)圖案而傳承下來。
幾何紋,表達了苗族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和理解。苗族先民采集、耕作時,體會到了自然的美,因此在服飾上描繪出太陽紋、星辰紋、水波紋、山川紋、湖泊紋等圖案,寄托了他們對自然的喜愛之情。從該圖案可以看出苗族不僅僅是停留在對自然物象的模仿,而且還進行了藝術的加工,這也反映了對遷徙路線的記錄。[3]P(71)
苗家婦女們?yōu)榱藢徝赖男枰?,還將它們進行組合,比如蝴蝶和鳥的組合,鳥與花的組合,牛和龍的組合,龍和鳳的組合等,很多看起來不合邏輯但又合乎其原始思維的藝術形象。[4]P(77)這些大自然中的花、鳥、蟲、魚等物象被繪制在同一個畫面上,體現(xiàn)出苗族人民心中萬物平等、和睦相處的生態(tài)觀。
色彩是服飾中一個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們感知服飾美的一個最基礎的內容,一直散發(fā)著獨特的魅力。對于苗族服飾,人們往往最早注意到的就是其艷麗的色彩。[3]P(32)百鳥衣上紅、黃、藍、黑、白等各種絲線繡出的五彩繽紛的圖案,讓人著迷。她們能夠用幾個的顏色創(chuàng)造出單純、強烈、鮮明的色彩效果,這就是苗族刺繡圖案所追求的藝術風格。這種簡約的用色方法,也源于中華民族在遠古圖騰時期創(chuàng)立的“五色論”,即青、赤、黃、黑、白,世間萬物都可以用這五個顏色來表現(xiàn)。[5]P(91)這正是體現(xiàn)了一種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中華民族的服飾色彩觀念,正來自于中華民族的這種宇宙觀。這種宇宙觀,將人們所穿著的服飾,作為能與天、地、人同構共感的宇宙觀的一種物化的感性顯現(xiàn)。[5]P(90)表達了苗族人民追求天人合一境界的心理愿望。
社會人的心理被視為該時代的包括藝術在內的所有意識形態(tài)的共同基礎。這也就是承認,藝術最直接的受社會人的心理制約和決定。[6]P(10)百鳥衣作為一件被稱為“穿在身上的苗族史詩”的服飾,它所體現(xiàn)的審美理想是對整個苗族群體審美經(jīng)驗的總結,一種集體無意識的積淀,保存著苗族深厚的審美趣味和文化內涵。
在原古時代,很多氏族或部落認為自己的始祖不是人而是某種動物、植物、無生物甚至某種自然現(xiàn)象,所有的成員都是由它繁衍而來,都是它的后代,并用特別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在自然界中的“始祖”同類。[7]P(5)鳥本來沒有任何所謂的觀念意義和社會屬性,它只是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一個普通物種。但是人們卻將一些觀念意義強加在它的身上,這明顯是出于一種超現(xiàn)實原始觀念的考慮。其實,將鳥與祖先聯(lián)系在一起的想法,最早產(chǎn)生于圖騰崇拜的歷史時期。[7]P(5)圖騰文化是一種世界性的文化現(xiàn)象。但是從中國所有的民族來考察,目前仍把圖騰放在頭上作為族徽的,已很少見。而苗族正是把圖騰放在自己的頭上、身上。比如在鼓藏節(jié)中鼓藏手盛裝時穿著的百鳥衣,衣身布滿鳥紋刺繡,飄帶裙上的圖案也多以五彩繽紛的幾何紋與花鳥紋為主,形成二方連續(xù)的效果,裙擺還縫著白色的羽毛。[8]P(118)這都表現(xiàn)出苗族圖騰文化的獨特之處。由于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各氏族人口的相互融合,導致苗族支系眾多,因此所崇拜的圖騰也就有很多種。苗族用羽毛裝飾自己的歷史非常遙遠。堯、舜、禹時期,華夏同現(xiàn)在南方苗族祖先的三苗之間爆發(fā)戰(zhàn)爭,結果三苗戰(zhàn)敗。于是他們被迫一路遷徙到西北方的三危一帶。后來以鷹為圖騰的東夷人后代的九黎族也被打敗,一路南遷,最后融入三苗。至此鳥紋進入了苗族人的生活。[7]P(5)
苗族對自然界的認識非常復雜,一般認為苗族對自然界的認識是從神靈角度展開的,所以,他們賦予自然萬物以人性化的精神和情感,他們對自然的表達也充滿了神性。[9]P(129)在百鳥衣上的很多圖案都寄托了苗族人民神靈崇拜的思想。
蝴蝶紋就是指生下宇宙萬物的蝴蝶媽媽,在苗族人民心中具有無上崇高的地位,是苗族原始觀念的物化顯現(xiàn)。要關注神話傳說,要討論他們的哲學思想,首先便會遇到他們的“蝴蝶媽媽”的故事,這個故事至今還存活在黔東南苗族生活中。[10]P(184)魚紋是構成苗族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苗族原始觀念中,魚是生命力的象征,代表著繁衍不息。苗族有一句俗語說:“舊歐若舊然”,意思是:“要讓魚絕種,除非河斷流”。也就是說,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會有魚。因此,苗族民間祭祀儀式中消耗了很多魚。我們也能經(jīng)??吹礁~有關系的詞句和圖案。在苗族人的民間宗教觀念中也有魚變龍、龍變魚觀念,一般與荷花、蓮子等聯(lián)系在一起。苗族魚圖案的運用也與苗族生活風俗離不開魚有關。《山海經(jīng)》文中就有苗族先民“食海中魚”的記載。先秦時期生活在“右彭蠡,左洞庭”之間的苗人有著稻作漁撈的生產(chǎn)方式,并一直保持。[7]P(174)龍是一種虛幻的物象。它不僅有善惡之分,還有山龍水龍之別。龍上能登天乘云,下能入地探淵,可讓山崩地裂。龍變幻莫測,可能給人帶來災難也可能帶來福氣,龍既讓人害怕又讓人想親近。人死之后男人變龍,女人變鬼。人能夠變成龍,魚、蝦、牛、蛇等也都能變成龍,而龍又常常以這些動物的形象出現(xiàn)。這種相互間的轉換非常自然,讓人深信不疑。在苗族人的平常生活中招龍祭龍是一項隆重的民俗活動?;谶@樣的觀念和生活基礎,苗族婦女給我們創(chuàng)造了很多奇特的龍圖案。苗族這種龍紋無定式的現(xiàn)象正好反映苗族的龍的觀念,符合中國古代對龍的想象。[7]P(173)
石榴圖案多以紅色為主,鮮艷奪目。皮內共有百籽,寓意人丁興旺,因此人們常用石榴來表達他們對于生命繁衍的崇拜。
百鳥衣上具有這種神靈崇拜觀念的圖案還有很多,每一幅圖案完全憑借作者的想象和情感自由傾瀉。她們還讓不同的圖案在一幅畫面中共存,比如讓桃花、梅花、菊花共存,讓天地中的動物同生,藝術性極強。[4]P(77)這些被賦予神靈意義的圖案,表達了苗族人民內心神靈崇拜的觀念和萬物和平共處的心理愿望。
苗族是一個不斷遷徙的民族,從史前時代到有史可查的時代,從黃河流域到江淮流域,從洞庭湖畔到武陵地區(qū),進而到四川山區(qū)、云貴高原,甚至到東南亞各國,到澳洲、美洲和歐洲一些地區(qū)。痛苦的遷徙史并沒有讓苗族人忘記自己的歷史文化,反而是更加看重,并以古歌、服飾和宗教儀式等途徑把他們的歷史文化傳承下來。這些因遷徙而生的民間藝術成為苗族重要的美學基礎,也是傳承其美學思想的載體。[4]P(37)百鳥衣上的圖案象征著苗族祖先居住過的東方,波浪分別代表著長江黃河,交錯的條紋代表著田野,畫點代表稻谷。還有山川、湖泊、太陽、星辰等圖案,都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從該圖案可以看出苗族在模仿自然的基礎上又做了抽象與概括,也反映了對遷徙路線的記錄。[3]P(71)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苗族人民對那段悲慘的遷徙史的難忘,對于祖先的尊敬和崇拜,還有對于自然萬物的敬仰。
百鳥衣是苗族歷史傳承下的遺物,是苗族歷史文化的縮影,展示了苗族生態(tài)價值與生態(tài)審美的魅力,
是苗族在與自然的反復斗爭和融合中創(chuàng)造的,并隨著苗族的發(fā)展而發(fā)展。[11]P(68)不管是它的服飾款式、圖案還是色彩等都與自然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充分體現(xiàn)苗族的自然生態(tài)觀,展現(xiàn)著苗族人民尊崇自然、崇拜萬物的審美心理,顯露出苗族人民內心深處關于圖騰崇拜、神靈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信仰的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