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田濱
(黑龍江省醫(yī)院放射診斷部,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6)
腰椎間盤突出癥為臨床上十分常見的疾病,該疾病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若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身心健康[1]。由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早期癥狀為腰腿疼痛,但臨床上還有其他疾病可引起該現(xiàn)象,因此,不能將腰腿疼痛作為判斷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依據(jù),應根據(jù)臨床診斷與表現(xiàn)進行確診。有研究認為,對其進行早期診斷能夠為臨床提供可靠的依據(jù),促進患者盡快恢復健康[2]。因此,本文對2016年~2017年收取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客觀的研究,并選擇一項合理的診斷方法,詳情見下文。
1.1 基線資料:選擇我院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收取例數(shù)(100),收取時間為2016年1月20日至2017年1月20日,患者年齡在(52.52±1.23)歲,年齡范圍上限值:87歲,下限值:18歲;男女性比例各占69/31例。臨床表現(xiàn)為腰腿疼痛,一側或雙側出現(xiàn)放射性下肢疼痛,采用直腿抬高試驗呈陽性。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②所有患者臨床癥狀均符合我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標準。③臨床依從性較高者。④無嚴重臟器疾病、精神疾病及內分泌疾病者。⑤臨床資料完整者。排除標準:①患者配合度較差者。②臨床情況不符合我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標準。③伴有嚴重智力障礙、精神障礙者。診斷標準:①硬膜外脂肪及硬膜囊出現(xiàn)移位或受壓的現(xiàn)象。②椎體邊緣之外可見規(guī)則、對稱的環(huán)形軟組織,且外圈具有明顯鈣化現(xiàn)象。③椎間盤偏側或后緣正中局限性突出軟組織影,其密度與椎間盤呈一致性。④突出的椎間盤具有游離及鈣化的現(xiàn)象,且均脫離于椎管內。⑤神經(jīng)根增粗,湮沒和移位。
1.2 方法:對所有患者均采用螺旋CT機實施檢查(型號為東芝Aquilion64層螺旋CT),均取仰臥位作為本次操作體位,采取常規(guī)L3~4、L4~5、L5~S1椎間盤掃描,對每位患者每個椎間盤掃描7層,層厚選擇為2~3 mm,層距選擇2~3 mm,掃描層面與椎間盤中心層面呈平行狀態(tài)[3]。
1.3 觀察指標:分析本院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CT表現(xiàn)與臨床價值。
本院10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92例患者CT表現(xiàn)為陽性(其中單個椎間盤突出或膨出29例,占總例數(shù)的29.00%;兩個椎間盤突出或膨出43例,占總例數(shù)的43.00%;三個椎間盤突出或膨出20例,占總例數(shù)的20.00%),8例患者CT呈陰性(8.00%)。本次研究共掃描椎間盤479個,其中102個為L3~4椎間盤突出或膨出;200個為L4~5椎間盤突出或膨出;177個為S1椎間盤突出或膨出。在陽性病例中,有2例患者椎間盤突出方向與下肢肢體疼痛表現(xiàn)不在同一側,占總陽性病例的2.17%。
腰椎間盤突出癥為臨床上十分常見的疾病,該疾病最為常見的癥狀為腰腿疼痛[4]。近年來,該疾病的發(fā)病率具有逐漸上升趨勢,若不及時采取有效的處理,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身心健康。該疾病的發(fā)病機制主要是由于人體腰椎間盤纖維環(huán)、髓核及軟骨,尤其對于髓核伴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后,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椎間盤的纖維環(huán)被破壞,髓核組織從破裂處突出于椎管或后方內,進而導致其脊髓及脊神經(jīng)根受到壓迫或刺激,最終導致腰腿部產(chǎn)生疼痛感(即腰椎間盤突出癥)。雖然腰椎間盤突出癥最為常見的癥狀為腰腿疼痛,但在臨床上還可因其他疾病產(chǎn)生腰腿疼痛[5]。在本次研究中,有2例患者疼痛部位與椎間盤突出部位不在同一側,由此可見,即便患者伴有腰腿疼痛癥狀者,不一定為腰椎間盤突出癥。
通過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92例患者CT表現(xiàn)為陽性(其中單個椎間盤突出或膨出29例,占總例數(shù)的29.00%;兩個椎間盤突出或膨出43例,占總例數(shù)的43.00%;三個椎間盤突出或膨出20例,占總例數(shù)的20.00%),8例患者CT呈陰性(8.00%)。在陽性病例中,有2例患者椎間盤突出方向與下肢肢體疼痛表現(xiàn)不在同一側,占總陽性病例的2.17%。
綜上所述,CT已成為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首選診斷方案,能夠有效提高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符合率,值得進一步推廣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