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萌,萬青云,吳文忠,陳 棟,劉成勇,趙亞楠,賀 挺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南京 210029)
慢性疲勞綜合征(CFS)是一組以長期極度疲勞為主要表現(xiàn)的全身性癥候群,常伴有頭痛、咽喉痛、淋巴結腫大和壓痛、肌肉關節(jié)疼痛以及多種神經精神癥狀[1]。作為時代性疾病,CFS雖無近期生命危險,但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導致社會各方面功能下降,因此引起廣泛的關注。據(jù)文獻報道,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一項全球性調查顯示,真正健康的人僅占5%,20%處于疾病狀態(tài),而75%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目前西醫(yī)對本病的病因及病理機制尚不明確,多認為與感染、免疫系統(tǒng)受損、內分泌系統(tǒng)異常有關[2-4],治療上以藥物治療[5]和非藥物治療[6]為主,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筆者嘗試以中醫(yī)學“整理觀念”和“辨證論治”兩大思想為指導,結合慢性疲勞綜合征的臨床表現(xiàn),從中醫(yī)“郁”的角度探討慢性疲勞綜合征的病因病機及治療原則。
何謂“郁”?人類以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為基礎,總結并發(fā)展與疾病作斗爭的經驗,概括了“郁”的兩大內涵——天地自然之郁和人體之郁。前者與筆者所闡釋的CFS之“郁”相關性較小,在此不詳細贅述,后者則表現(xiàn)為氣血津液之郁、臟腑之郁、經絡之郁等[6]。中醫(yī)學“郁”的內涵,是指在氣機升降出入失常的條件下,形成的以“結聚而不得發(fā)越”、“抑而不通”等為特點的一種狀態(tài)?,F(xiàn)代中醫(yī)多認為“郁”多表現(xiàn)為心情抑郁,情緒低落,咽有異物等,此乃狹義之“郁”。而筆者論述的“郁”,既不是獨立的疾病,又不是相應的癥狀,此乃廣義之“郁”。筆者擬從“郁”的角度出發(fā),從“氣血津液之郁、臟腑之郁、經絡之郁”三個角度闡述慢性疲勞綜合征。
宋·陳言在《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指出:“六淫天之常氣,冒之則先自經絡流入,內合于臟腑,為外所因;七情人之常性,動之則先自臟腑郁先,外形于肢體,為內所因;其如飲食饑飽,叫呼傷氣,盡神度量,疲極筋力,陰陽違逆,乃至虎狼毒蟲,金瘡踒折,疰忤附著畏壓溺等有背常理,為不內外因?!本筒∫蚨?,慢性疲勞綜合征多為內因與不內外因,即七情內傷、飲食失宜、勞逸失度。但從病機上來說,慢性疲勞綜合征為肝郁氣滯,濕阻脾胃,經絡阻滯。
1.1 氣血津液之郁——情志內傷之肝郁氣滯 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情志方面多表現(xiàn)出心情抑郁,焦慮不安或急躁、易怒,情緒不穩(wěn),脾氣暴躁,思緒混亂等神經精神癥狀[8]?!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吩唬骸靶脑谥緸橄?,肝在志為怒,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憂(悲),腎在志為恐?!薄鹅`樞·本神》曰:“脾愁憂而不解則傷意,意傷則挽亂,四肢不舉?!逼咔閮葌讉迮K六腑,則失其生理功能。袁蘋[9]研究發(fā)現(xiàn)CFS在科技人員中發(fā)病比較高占26.23%,其次是大學生和干部分別為18.31%和17.32%。CFS是由心理因素引起,而以學習壓力為主要誘因,并與社會信息化、快節(jié)奏化息息相關。而心理因素通過影響機體自主神經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神經遞質和免疫系統(tǒng),從而影響機體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使機體的防御機制被破壞,最終導致疾病的發(fā)生??梢娐云诰C合征與情志因素密切相關,“一有怫郁,百病叢生”?!杜R證指南醫(yī)案·卷六·郁》亦明確言明:“悒郁動肝致病?!备问栊?,情志抑郁,日久可出現(xiàn)身體及心理的疲勞,發(fā)展為慢性疲勞綜合征。
1.2 臟腑之郁——飲食失宜之濕阻脾胃 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飲食方面多表現(xiàn)出食欲減退,無饑餓感,有時可能出現(xiàn)偏食,食后消化不良,腹脹;大便形狀多有改變,出現(xiàn)便秘、大便干燥或大便次數(shù)增多等。部分患者還會表現(xiàn)出全身困重,若累積數(shù)月或數(shù)年,則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可有一種重病纏身之感?!墩撜Z鄉(xiāng)黨·第十》篇中,孔子指出“食不厭精,繪不厭細……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然而現(xiàn)代人飲食習慣反其道而行之。《素問·痹論》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素問·太陰陽明論》明言:“四肢皆稟氣于胃而不得至經,必因脾,乃得稟也……今脾病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稟水谷氣,氣日以衰,脈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憋嬍呈б?,濕邪阻滯中焦,脾失健運,食物無法化生精、氣、血、津液“以灌四傍”?!吨T病源候論》亦有言“大飽傷脾,脾傷,善噫,欲臥,面黃”。故飲食失宜傷脾,不僅脾虛無法運化自身水谷精微,致其化為痰濕,若濕邪阻于經絡肌肉關節(jié),致“全身困重”;更使臟腑筋肉不得氣血濡養(yǎng),則“四肢乏力”。《風勞臌膈四大證治·虛勞》指出脾氣虛弱所致的“脾勞”,典型癥狀是倦怠兼發(fā)熱。此處的發(fā)熱意指低熱,符合CFS癥狀[10]。濕邪黏滯,除了癥狀多表現(xiàn)滯澀而不爽,如大便排泄不爽,病程亦會纏綿,故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病程多為半年以上。
1.3 經絡之郁——勞逸失度之經絡阻滯 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運動方面多表現(xiàn)出全身疲憊,四肢乏力,周身不適,活動遲緩。有時可能出現(xiàn)類似感冒的癥狀,如肌痛、關節(jié)痛等?!端貑枴ば魑鍤庹摗酚醒裕骸熬门P傷氣,久坐傷肉?!边^度安逸,或長期臥床,陽氣不振,可使氣血流通不暢,進而出現(xiàn)氣滯血瘀,以致臟腑經絡功能減退,肌肉四肢軟弱無力,甚至形體虛羸?!熬门P”或“久坐”,可以說是目前人們所習慣的一種不良生活方式,而正是這種不良生活方式的積累,使機體處于固定的姿勢,肢體得不到舒展,造成局部肢體部位經絡循行不暢,阻滯不通,久則肌肉關節(jié)酸痛,四肢乏力,周身不適。
2.1 調暢情志,木郁達之 《格致余論·陽有余陰不足者》明確提出:“主閉藏者腎也,司疏泄者肝也?!鼻橹疽钟簦襞瓊?,可致肝氣郁結,疏泄失司,木郁也?!夺t(yī)旨緒余》言:“木郁達之,木郁者,肝郁也。達者,條達、通達之謂也。木性上升,怫逆不遂,則郁。故凡脅痛耳鳴,眩暈暴仆,目不認人,皆木郁癥也。當條而達之,以暢其挺然不屈之常?!薄夺t(yī)貫·郁病論》言:“予以一方治其木郁,而諸郁皆因其而愈。一方何曰:逍遙散是也?!备螝馐栊构δ苁С?,可引起情志活動異常,而強烈或持久情志刺激,亦可影響肝氣疏泄,導致肝氣郁結或肝氣上逆。逍遙散中柴胡為君,疏肝解郁,使肝氣得以調達,另佐以薄荷少許,疏散郁遏之氣,透達肝經郁熱。情志之郁初起傷氣,繼而及血,不可治以消散,應治以苦辛涼潤宣通。除湯藥外,還多用艾灸、飲醇酒、怡情、以情勝情等法治療。故當患者出現(xiàn)明顯的心理問題傾向,情志干預治療亦必不可少。
2.2 合理飲食,土郁奪之 《素問·至真要大論》言“諸濕腫滿,皆屬于脾”。脾在水液代謝中起樞紐作用,凡水液上騰下達,皆賴于脾之樞轉?!夺t(yī)旨緒余》言:“土郁奪之,土郁者,脾郁也。奪者,攘奪之謂也。土性貴燥,惟燥乃能運化精微,而致各臟也。壅滯漬濡,則郁。故凡腫滿痞塞,腫,大小便不利,腹疼脹,皆土郁癥也。當攘而奪之,以復其健運之常。”參苓白術散益氣健脾,化濕和胃?!毒址健ぞ碇我磺袣狻酚醒裕骸爸纹⑽柑撊?,飲食不進,多困少動,中滿痞噎,心忪氣喘,嘔吐泄瀉,及傷寒咳噫。此藥中和不熱,久服養(yǎng)氣育神,醒脾悅色,順正辟邪。”
《素問·藏氣法時論》中指出“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與今天提倡的“膳食指南”理念不謀而合。究其病因,飲食不當,濕邪阻滯,損傷脾胃,以致土郁,故改善飲食生活習慣應首當其位。
2.3 動靜結合,經絡活之 “經脈所過,主治所及”,根據(jù)這一原理,穴位可有近治作用、遠治作用、特殊作用?,F(xiàn)代研究表明,穴位下的解剖結構為神經、肌肉、血管等組織。目前針灸治療CFS中,方式具有多樣性,如單純針刺、電針、溫針灸、穴位埋線等。安貴霞[11]用俞募配穴針灸治療CFS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疲勞、疼痛和抑郁癥狀,同時通過提升體內細胞因子水平方式改善患者免疫力。陳杰[12]針刺百會、膻中、內關、中脘、足三里、關元后加電針,予以低頻率連續(xù)波刺激,留針30 min,總有效率88.89%。程良利[13]選用肝俞、脾俞、腎俞溫針灸與足三里注射黃芪注射液同用,穴位、針刺、藥物三者結合,使臟腑安和、陰陽平衡、氣血調和,從而消除疲勞、緩解疼痛。周蕾等[14]通過取穴關元、腎俞、血海、足三里、陽陵泉對CFS患者進行穴位埋線治療,有獨特優(yōu)勢。以上臨床研究觀察證明,針灸治療對于CFS患者療效顯著。針灸治療效果除了基于辨證取穴原則以外,更多是源于針灸本身能通經活絡,理氣活血。就病因而言,CFS患者自身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十分必要,通過日常運動訓練加強血液循環(huán),不“久坐”,亦不“久臥”,動靜結合,氣血方不瘀滯。
慢性疲勞綜合征是一組以長期極度疲勞為主要表現(xiàn)的全身性證候群。清·林佩琴《類證治裁·郁證》曰:“七情內起之郁,始而傷氣,繼降及血,終乃成勞”。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慢性疲勞綜合征可以理解為以“郁”為標,氣血失衡為本,將解郁與調補氣血有機結合,集“木郁達之,土郁奪之,經絡活之”為一身,以更好地指導臨床工作。
參考文獻:
[1]Fukuda K,Straus SE,Hickie I,et al.The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its definition and study[J].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1994,121(12):953-959.
[2] 田 萌,毛麗娟,趙 影,等.慢性疲勞綜合癥的發(fā)病機制及運動處方制定[J].體育科研,2015,36(1):45-48.
[3] 侯曉勇,賈廣坡,田連營,等.慢性疲勞綜合征發(fā)病相關機制探討[J].河北醫(yī)藥,2015,37(16):2463-2466.
[4] 潘 莉,張靜平,李麗花.慢性疲勞綜合征研究進展[J].中國熱帶醫(yī)學,2010,10(12):1556-1557.
[5] 丁 興.慢性疲勞綜合征的現(xiàn)代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8):248-249.
[6] 彭 偉,王康鋒,楊曉楠,等.亞健康狀態(tài)干預措施的探討[J].光明中醫(yī),2014,29(2):211-213.
[7] 李 清.中醫(yī)學“郁”的理論研究[D].北京: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10.
[8] Cockshell SJ,Mathias JL.Cognitive functioning in people with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a comparison between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measures[J].Neuropsychology,2014,28:394-405.
[9] 袁 蘋.慢性疲勞綜合征的心理影響因素[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1,9(5):375-376.
[10]朱 玲.從肝脾論治慢性疲勞綜合征[J].北京中醫(yī)藥2012,31(4):292.
[11]安貴霞.俞募配穴針灸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臨床分析[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14,20(7):970-971,991.
[12]陳 杰.針灸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63例臨床觀察[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1,3(16):56-57.
[13]程良利.溫針灸結合穴位注射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42例療效觀察[J].新中醫(yī),2013,45(1):111-112.
[14]周 蕾,馮禎根.穴位埋線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的臨床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14,31(2):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