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珠玲
【摘要】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制約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阻礙了閱讀教學質量的優(yōu)化及學生各種能力的提高。在這種情況下,要想顯著提高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質量,教師就需要明確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現(xiàn)狀,并有針對性地探究解決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現(xiàn)狀;解決措施
課堂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關鍵內(nèi)容,是學生積累語文知識,探究大千世界,提高人文素質的有效形式。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明確閱讀教學的價值與作用,并加大課堂閱讀教學比重,依據(jù)小學生特點及閱讀教學目標,恰當選擇及大膽創(chuàng)新課堂閱讀教學模式,從而為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顯著優(yōu)化奠定基礎。但是,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阻礙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如何有效解決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面臨的問題,是教師需要研究的核心問題。
一、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現(xiàn)狀
筆者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當前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活動中普遍暴露出一些問題,限制了教學有效性的增強,制約了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審美能力及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
(一)教學目標缺乏有效性
教學目標在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發(fā)揮著綱領性作用,是決定教學效果優(yōu)劣的關鍵因素。但是,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目標普遍具有弱化、泛化、脫離教材等問題,這就不利于其綱領、核心、依據(jù)作用的發(fā)揮,制約了教學有效性的增強。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北京亮起來》這篇閱讀課文的時候,有些教師把“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之情”當成主要教學目標,而這一目標本身概念就很模糊,難以讓學生明白該學什么,從而降低了教學效率。
(二)教學重點不突出
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沒有深入挖掘課文深意,在教學中出現(xiàn)偏離原意的情況,導致教學重點泛化與偏頗,難以讓學生精準把握閱讀文本內(nèi)涵。
(三)未尊重學生閱讀教學主體地位
當前,一些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采用的依然是枯燥、乏味、被動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閱讀興趣的提升,難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終制約了教學質量的優(yōu)化。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時,教師采用的是“自導自演”的灌輸教學模式,直接把小葫蘆變黃的原因告訴學生,導致學生沒有參與思考和分析的機會,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
(四)設置過多問題
恰當?shù)拈喿x教學問題,可幫助學生理清文章思路,抓住文章核心內(nèi)容及關鍵知識點,在推動教學質量提升方面發(fā)揮著重大作用。但是,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數(shù)量過多,且缺乏啟發(fā)性,基本變成了填空題的格式,讓學生應接不暇,沒有充足的時間深入思考與探究關鍵性問題,不利于學生對閱讀文本的關鍵內(nèi)容的把握。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丑小鴨》一課時,如果教師為學生設置了如下問題:“安徒生的作品都有哪些?”“丑小鴨‘丑在哪里?”“它出生后的處境如何?”“課文線索是什么?”“丑小鴨都到哪里流浪了?”“故事結局怎樣?”“讀完故事你有什么想法?”這一個接一個的問題會讓學生覺得沒完沒了,產(chǎn)生疲憊感,最終不利于他們對故事主旨的精準把握。
二、有效解決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現(xiàn)狀問題的措施
(一)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活動開展的依據(jù)與中心,只有確保教學目標科學而明確,才能增強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因此,要想確保教學目標明確而有效,教師應做好以下幾點。
1.恰當設計基本目標。各個學段的課堂閱讀教學基本目標不盡相同。比如,低學段的閱讀教學目標是“掌握字詞句”;中學段的閱讀教學目標是“學會閱讀,掌握課文內(nèi)容”。只有設立不同的教學目標才能使得學生在閱讀教學中有一定收獲。通過長時間的閱讀學習積累,學生就能對語文課程的重點知識及基本框架有更好的掌握。
2.應結合新課改標準恰當設計閱讀教學目標。新課改理念是教師組織閱讀教學的指導思想,是教師設計教學方案的標準與依據(jù),對教學目標發(fā)揮著指引作用。具體來講,新課改標準中涵蓋有三個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價值觀與情感態(tài)度目標。其分別指向小學生的不同語文素養(yǎng)方面。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課堂閱讀教學目標的時候,主動把三維目標恰當融合在一起,以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
3.所有課文均具有自身的個性教學元素,因此教師在設置教學目標的時候不可求全貪多,而需要結合課文的意蘊與脈絡,抓住一兩個關鍵問題,遵循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進行細致闡釋,使得學生明確關鍵的教學內(nèi)容是什么。
(二)體會閱讀材料字句的深意
語文教材中的所有作品都是作者情感與思想凝聚而成的,學生只有在仔細研究與慢慢品味中才能體會到作者滲透到閱讀材料字里行間的各種深意,才能更好地把握課文的內(nèi)涵。因此,教師在備課中必須深度研讀閱讀材料,分析字里行間蘊含的深意。在實際操作中應做好以下幾點。
1.教師應精準領會新課改的精神與內(nèi)涵,并把其合理、科學地滲透到閱讀教學中。
2.教師應深度解讀教材,從宏觀上掌握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各單元中心主旨、教材編寫體系。
3.深度分析閱讀文本的字詞句段篇章。閱讀文本是一個邏輯嚴密的整體,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站在全局角度分析閱讀文本的思想與情感、文章深意、寫作背景、脈絡與結構等。對教材進行整體解讀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重點分析課文中的每一個關鍵詞,它們在文章中都發(fā)揮著“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作用,可幫助學生精準捕捉課文關鍵信息。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恰當?shù)卣页稣n文中的關鍵詞、過渡句及總結句。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葡萄溝》這篇閱讀課文的時候,假如教師在上課初始就讓學生重點分析課文中描寫葡萄溝葡萄的句子,那么就會給學生留下這樣的印象:本課的重點是寫葡萄溝葡萄的香甜、美味。假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從整體出發(fā)引導學生全面了解文章線索“葡萄溝盛產(chǎn)水果-葡萄美味、香甜-居民好客熱情-葡萄溝是好地方”,就可讓學生對閱讀文本有更全面與合理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學習本課的重點詞語、語句與段落關系,就可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夸贊自己的家鄉(xiāng),并由衷夸贊葡萄溝。endprint
(三)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在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會出現(xiàn)大量的生成性資源,這是教師在備課中難以全面設想與預測到的,而學生則是課堂生成性資源的主體。因此,教師在實際的課堂閱讀教學備課過程中,應避免出現(xiàn)“過度預設”的情況,應預防生搬硬拉地把學生的思維扯到標準答案上,否則還是很難擺脫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新課程改革倡導教師將課堂主動歸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由表達感受與想法,激勵他們思維方式的多元化發(fā)展,以彰顯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他們對符合自己興趣愛好的事物有很高的探究熱情。因此,只有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才能讓他們自覺參與閱讀教學,才能顯著提高教學效率。在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做到“導入有趣,過程激趣,歸納品趣”,把課堂閱讀教學的趣味性體現(xiàn)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從而讓學生將閱讀當成有趣的活動,進而在閱讀中感知快樂,體悟情感,最終顯著增強教學有效性。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桂林山水》這篇閱讀課文的時候,教師就可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中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桂林山水的瑰麗景色,讓學生在欣賞云霧繚繞、畫卷一般的美景的同時,產(chǎn)生置身仙境中的真實感,并激起他們深入學習桂林山水奇麗景色的興趣,最終的教學效果自然十分理想。
(四)根據(jù)要求恰當設計問題
教師應結合閱讀材料的特點及教學需求恰當設計閱讀問題。無效或低效的問題難以啟發(fā)學生深入思考,還可能因問題不當而引起思路混亂,從而挫傷閱讀積極性。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課堂閱讀問題的時候,應確保每一個問題都能切合教材,并且各個問題之間具有很強的邏輯聯(lián)系,以避免“啟而不發(fā)”情況的出現(xiàn)。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結合課文內(nèi)容恰當?shù)剡x擇一個或兩個主要問題,根據(jù)主要問題再設計若干個發(fā)散性及有深度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使得學生快速而精準地掌握閱讀文本的內(nèi)涵,才能使得學生就具體的問題進行多維度與深層次的思考。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落花生》這篇閱讀課文的時候,教師就可將閱讀的主要問題設計為“花生具有怎樣的可貴之處?”然后依據(jù)這一主要問題再設計幾個有深度的問題:“父親把石榴、桃子與花生作比較的用意是什么?”“你是怎樣看待課文內(nèi)‘做人應做有用的人,不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用的人這句話的?”教師還可結合主要問題設計一些發(fā)散性問題,像“你還能從其他植物身上獲得怎樣的做人道理?”只有這樣設計問題,才能在確保問題結構嚴密的同時,還具有一定的廣度與深度,從而可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掌握閱讀課文的內(nèi)涵與深意。
總之,閱讀是學生獲得知識,提高素質,優(yōu)化能力的關鍵方式。只有顯著增強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才能為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及教學質量的優(yōu)化創(chuàng)造條件。因此,教師應系統(tǒng)了解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問題,然后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措施,以增強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趙培香.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研究及啟示[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34(01):85-87.
[2]王利峰.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4(S2):304.
[3]田春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策略研究[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5(06):160-161.
[4]伏鳳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探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09):166,156.
[5]蔡文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J].教育教學論壇,2016(15):283-28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