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鈺
(中北大學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山西 太原 030051)
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舉行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不懈地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1]。 新媒體具有傳播的迅速性、方式的多樣性、手段的兼容性等傳播特點,其方式符合大學生的生活習慣,易被大學生接受,它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深入、迅速有效地傳播帶來了機遇。
在傳統(tǒng)教育過程中,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任務的基本依據(jù),也是大學生直接的學習對象。 由于教材編撰具有一定的計劃性和周期性,教材往往不能及時反映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新情況和新變化,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育內容與社會實際的脫節(jié)。 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類以思想養(yǎng)成為目的的教育而言,教材的滯后會明顯降低理論知識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從而影響教育的有效性。 隨著新媒體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不斷深入,教育資源的更新明顯加快。 教育社區(qū)、教育微博、教育群組等新媒體教育平臺能夠將新情況、新問題、新思想作為教育素材帶入到教育過程之中,大學生通過新媒體教育平臺即可以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知識和內容,為他們的學習提供了更為新鮮的教育資源。 其次,新媒體具有更新速度快、時效性強的特點,它能夠解決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資源有限的困境,能夠提供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最新學習資料,給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資源的最大支持,使其教育資源更加鮮活,教育主題的時代性特點更為突出,為他們更好地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新媒體還打破了社會與高校之間教育資源的壁壘,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融入到校園活動與社會熱點事件之中,在強化大學生校園認同感和歸屬感的同時,還將教育資源以小見大并擴展到社會領域,從而擴大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感染力、影響力和輻射力,增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維度。
新媒體承載著的文字、圖片和視頻等內容,讓傳統(tǒng)課堂的授課方式望塵莫及。 在傳統(tǒng)課堂中,教育者一般是權威的理論傳授者和思想發(fā)布者,他們較多采取“一刀切” “滿堂灌”的教育方式,很難顧及不同大學生的思想基礎、接受能力和性格特征差異等方面,這種教育方式使得大學生對于了解與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興趣并不高。 如今的大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喜歡和接受的方式進行學習,如觀看相關視頻,經過全方位、多角度傳遞,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自然而然地領悟教育的本質和目的,并且能夠激發(fā)自身的求知欲和想象力,在圖文并茂的語境中感知教育內容,在形象生動的教育情境中升華思想。 另外,借助新媒體虛擬性的特點,大學生可以自由地進行溝通交流。 他們是一個擁有活躍思想的青年群體,關心國家與社會的發(fā)展、關注自我成長,表達觀點的欲望強烈,但囿于教育體制,他們總是表現(xiàn)得內斂拘束。[3]新媒體恰好為他們提供了自由的空間,撇開了理念隔閡,消除了大學生的戒備心,使得大學生有更多的方式表達自己,因而增強了教育形式的生動性。 再次,由于新媒體具有交互性的特點,教師和大學生可以擺脫以往教育主客體的限制,二者都可以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進行傳授,也都可以對教育過程和內容進行評價,這樣就為傳授者提供了下一步教育調整的意見和建議。[4]這種交互性可以是“一對一” “一對多” “多對一”,它提供的雙向互動性使得交流更順暢,教師了解了大學生的思維模式,大學生也懂得了教師的邏輯方向,解決了大學生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理論學習興趣不高的問題。
傳統(tǒng)課堂灌輸式的教育模式,即教師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知識在有限的時間內傳授給大學生,而大學生只是一味地被動接受,導致雙方的交流和互動較少,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會抑制他們對于知識學習的渴望。 作為一種嶄新的教育平臺,新媒體打破了傳統(tǒng)媒體關于時間和空間的狹隘概念,為教師和大學生提供了知識共享和交流互動的渠道,改變了教師和大學生之間不能及時溝通與交流的境遇。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教師可以及時推送海量的學習素材,而大學生可以主動對這些素材進行瀏覽、選擇和學習,也可以隨時發(fā)表自己的學習體會和觀點見解,加強了雙方的互動性,助力他們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借助新媒體平等性的特點,教師和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網(wǎng)頁、論壇、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多樣化方式進行交流,這種新型模式拉近了師生的距離,除了有助于大學生接受和認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也可以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和掌握大學生的思想活動軌跡,為進一步對其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奠定基礎。 另外,利用新媒體平臺,大學生既可以在更多鮮活的正能量事例中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洗禮,又可以在關注和參與大眾對于負面事件的輿論中警示自我,加強自身反思,提高自身修養(yǎng)。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中國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據(jù)主導地位,它是民族的靈魂和精神,是一個國家生生不息的重要力量,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內容必須是主流的和嚴肅的。 由于各式各樣的新媒體手段已經完全進入大學生的精神世界,成為大學生獲取各種學習信息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它拓寬了大學生學習的選擇空間,但也會對其思維方式和認知方式產生不利的影響。
在傳統(tǒng)教育活動中,由于教育資源匱乏和教育方式落后,主要采取的是“點對面”的線性教育模式,即以教育、說服和灌輸為主,因此,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往往是在相對封閉的條件下進行的,教師掌控教育的全過程,占據(jù)教育的主導地位,擁有較高權威,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違背的思想和言論很難進入大學生的視野。 新媒體的發(fā)展為普通人收集信息和發(fā)布信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條件,這使得以往教師在知識儲備上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的格局被打破,創(chuàng)造出了全新的教育環(huán)境,即每個人都擁有屬于自己的“麥克風”,都能夠表達自己的觀點。[5]借助新媒體廣泛性的特點,多元化的價值觀念與思想文化影響了更多大學生的成長,他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可接觸到的內容更加復雜,因此,大學生在思想方面變得千差萬別,在信息掌握方面變得獨樹一幟,在信息理解與接受方面變得與眾不同,他們會自覺將各種信息進行分析,做出判斷后將理論付諸于實踐之中。 綜上所述,教師權威的弱化和大學生個性的張揚成為新媒體去中心化最主要的表現(xiàn)形式,為把傳統(tǒng)課堂當做主要陣地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帶來了重大影響,以往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教師的尊重感和主導性被削弱與淡化,師道尊嚴趨向于邊緣化、碎片化。[6]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上網(wǎng)人數(shù)最多的國家,新媒體走進了千家萬戶。 現(xiàn)有的部分教育資源由于規(guī)模過小,淹沒在生活休閑和娛樂信息的海洋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網(wǎng)絡陣地近乎拱手相讓。 根據(jù)調查,排除考試、考查等壓力因素,在半年內通過網(wǎng)絡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理論的網(wǎng)民不足被調查數(shù)的10%。 通過和受調查者的訪談可以確定,“教育理論與其自身發(fā)展缺乏直接聯(lián)系”和“受到新媒體內容娛樂化誘惑”是影響他們理論學習的主要原因。[7]新媒體內容娛樂化與注重規(guī)范性、穩(wěn)定性、嚴肅性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傳統(tǒng)話語具有鮮明的差異,大學生沉迷于新媒體環(huán)境下碎片化的娛樂內容中,鮮有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進行深度思考。 如果他們只是一味從這種娛樂內容中尋找簡單、淺顯的快樂,就會逐漸失去思考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8]新興的網(wǎng)上游戲、網(wǎng)絡直播的出現(xiàn)也對大學生的日常學習帶來了消極影響。 筆者作了關于大學生網(wǎng)絡直播的相關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參與調查的260名大學生中,42.3%的同學在課間休息時間段觀看,27.7%的同學在上課時間段觀看,80.9%的同學在晚上臨睡前觀看,這說明網(wǎng)絡直播嚴重壓縮了大學生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間,并且大學生的思維正處于活躍期,極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但因經歷尚淺,往往不能辯證地看待所有問題,可能迷戀于網(wǎng)絡游戲和直播中的不良內容中,此時若不及時正確地對其引導,大學生就可能被不良內容吸引,分散他們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專注力。
在傳統(tǒng)媒體時代,各國只能在相對封閉的境遇下對國民進行政治意識形態(tài)灌輸,外來價值觀的沖擊相對較弱。 新媒體改變了這一局面,由于它的開放性特點,使各種價值觀都可以借助這一平臺傳播到全世界任意一個角落,世界上處于對立的社會政治制度和價值觀之間的地域屏障已經不復存在,各種價值觀念和思想觀念紛紛呈現(xiàn)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既有資本主義,又有社會主義;既有個人主義,又有集體主義;既有激進主義,又有保守主義;既有無政府主義,又有新權威主義。 同時還有一些具有誤導性的文化價值觀念,如個人主義、利己主義、種族主義等也在新媒體中被大量傳播和宣揚。[8]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借文化交流之名,行思想腐蝕之實,利用新媒體的技術優(yōu)勢,或取消翻墻設置方便西方主流媒體進入大學生視野,或開通中文推特以嘩眾取寵的話題博大學生眼球,其目的都是向中國大學生宣揚其政治理論、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占領中國主流價值觀陣地。[9]同時,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不少低俗文化、浮躁文化也通過各種方式在網(wǎng)上肆意散播。 目前來看,大學生還不足以判斷在新媒體中遇到的繁雜信息,容易被不良信息所誘惑。 因此,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他們很容易在不同價值觀的沖突中動搖立場,不利于其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新媒體已經成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載體。 因此,我們應著力發(fā)揮新媒體平臺的積極作用,樹立新媒體導向思維,拓展新媒體應用模式,加強新媒體法治建設,建立利用新媒體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全新機制,使新媒體成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陣地與主渠道,切實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
新媒體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供了全時間與全領域的平臺。 新媒體形成的虛擬性、開放性、自主性等特點,是大學生行為方式個性化、價值取向多元化、語言表達時尚化的重要原因。 因此,為了積極發(fā)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就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新媒體的發(fā)展規(guī)律,要重點利用新媒體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主陣地和主渠道,樹立新媒體導向思維,強化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理念。[10]要堅持新媒體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主導地位,及時更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最新理論與實踐成果,為大學生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有力的支持與保障。 在新媒體平臺中要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理念的運用與指導,運用多種模式吸引大學生進行參與、了解和學習。 具體來說,首先,根據(jù)大學生的思想現(xiàn)狀,創(chuàng)建一批集思想性、知識性和服務性于一體的主題宣傳教育網(wǎng)站,及時添加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會議視頻,更新教育理念;設置網(wǎng)上問卷調查、開展關于教育理念的話題討論,吸引和鼓勵大學生進行參與,并根據(jù)大學生參與情況分析其思想特征與動態(tài);其次,借助微博、微信和手機報強大的宣傳功能,或借用生活中充滿正能量的故事發(fā)揮其榜樣作用,或制作最新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片,用真實的案例和最新的理論進行闡釋,以此感化和教育大學生,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感染力、影響力和輻射力。
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應貫穿于其全部校園學習與生活中,但目前多數(shù)高校只是在大學生一年級與二年級進行理論課程指導,新媒體的出現(xiàn)可以彌補傳統(tǒng)課堂之外對其進行教育的不足。 值得思考的是,先前已有部分高校在其校園網(wǎng)站開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專欄,但是從反饋情況來看,點擊觀看率較低,宣傳效果并不理想。 原因在于大學生登陸校園網(wǎng)站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和獲取學校的相關內容與文件通知,查找與下載相關學習資料,少有觀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專欄內容,觀看的大學生給予的反饋是: 此類網(wǎng)頁“更新速度較慢、理論知識繁雜、表現(xiàn)形式古板”。 因此,高校應重視開發(f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專欄網(wǎng)頁,將顯性教育轉化為隱形教育,加強此類網(wǎng)頁更新速度,將理論知識結合大學生生活中遇到的情景在網(wǎng)頁中展開,運用豐富多彩的表現(xiàn)形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相關知識躍然網(wǎng)上,增強其信息量,以吸引大學生進行觀看與學習,消除他們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抵觸心理。 其次,為了去除傳統(tǒng)課堂教育給大學生帶來的不適感,高校教師應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論壇、微信公眾號相關留言等手段了解大學生心理動態(tài),根據(jù)大學生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看法,及時更新與改進教學方式,運用平和的語言與大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對其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新媒體發(fā)展迅猛,但相關約束性立法還沒有及時完善,使得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環(huán)境日益復雜化,其漏洞與弊端已經凸顯出來,包括利用新媒體進行詐騙以占領大學生意識形態(tài)高地、低俗信息傳播以危害大學生心理健康和碎片化傳播以出現(xiàn)大學生認知偏差。 同時,新媒體的高速發(fā)展還使得大學生的價值觀認同受到多元化思潮的沖擊,出現(xiàn)了價值觀念的迷茫和錯位等問題。 所以,為了規(guī)避這些消極影響,根本的解決之策就是要加強新媒體法治建設,創(chuàng)建文明與理性的網(wǎng)絡秩序,以凈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環(huán)境。 具體來說,一是要制定新媒體法律法規(guī),健全網(wǎng)絡立法工作,規(guī)范和制約新媒體行為;運用法律手段遏制不良網(wǎng)絡信息對新媒體的滲透,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 二是要提高政府對媒體的管理能力。 面對新媒體應該避免簡單粗暴的管理方式,比如刪帖、設置關鍵詞等。 對于新媒體宣揚的錯誤信息必須進行及時、準確地糾正,這樣才可以營造健康的環(huán)境。 三是要加強監(jiān)控和分析新媒體的內容,及時了解和掌握新媒體反映出的大學生思想動態(tài)和心理活動,并適時開展輿論指導,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減少負面信息對其干擾和破壞,凈化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