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素琴
【摘要】 指導小學生對習作的修改,首先,最重要之點是要引導學生推敲自己的習作所用的材料與表達中心的一致性及其充分性;二是要引導學生推敲習作的邏輯聯(lián)系的緊密性;三是要引導學生把握好描寫方法和表達方式的典型性和科學性運用;最后是要引導學生從治本出發(fā),有效避免習作的字、詞、句以及標點符號的使用錯誤。老師的指導修改,如果有側重地從上述幾方面進行,一定會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 指導 學生 習作 修改 推敲 治本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8)10-153-010
老師指導學生對習作進行修改,方法和步驟各有不同,但明顯的分水嶺則絕對是庸劣指導和睿智指導的效果之別。究竟怎樣的方法和步驟最具科學性和在啟導過程中產(chǎn)生最明顯效果性?對此,我作點探索。
一、要指導學生推敲習作所用的材料與所表達的中心的一致性和充分性
我認為,一個教師指導學生推敲自己的習作,把此點放在首要位置上,是最明智之舉。因為它關系到學生的作文是否離題,一篇離了題的文章,盡管寫成“天花亂墜”,最后也會歸零。所以,通過教師指導性分析,就能確保學生的習作不偏離題意,你說這種先“立于不敗之地”之舉重要嗎?
例如:今日是母親節(jié),學生如果要完成《我勤勞的母親》這篇習作,顯然地,文章要表達的中心是勤勞的母親,那么,根據(jù)這個中心,教師就應該啟導學生:你習作里所用的材料元素同這個中心吻合嗎?充分嗎?就是要讓學生圍繞“勤勞”兩字去選擇合理、典型、充分的材料元素去表達此文的中心(思想)。但這里的“充分”還是要避免冗長和堆疊。
二、要指導學生推敲習作的邏輯聯(lián)系的緊密性
一篇好文章,材料典型、充分,中心突出,固然是首要的,但是邏輯聯(lián)系的緊密性也非常重要。文章的所謂邏輯性,就是說文章的節(jié)與節(jié)、段與段、甚至材料與材料之間聯(lián)系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例如拿文章整體結構舉例,在母親節(jié),假如讓學生自命題《我包容的母親》作文,某學生用了三個材料:A、我生活上的小節(jié)、小事,母親從來是以信任態(tài)度待我;B、我鑄成大錯的事,母親的教誨也表達豁達和包容;C、對別家孩子的損事,母親的教誨也有寬廣的海量。這篇習作,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邏輯聯(lián)系性方面的修改指導,就是要提醒學生注意寫作材料的先后順序安排,讓學生展開思考,正確的為什么要選A—B—C順序,而不選B—A—C順序,或不選C—A—B順序。因為這么推理才符合材料安排的遞進性順序。
三、要指導學生把握好描寫方法和表達方式的典型性和科學性運用
在小學教科書里出現(xiàn)的知識點有關描寫方法方面的,我將其變?yōu)橐粋€泛概念:不但包括自然環(huán)境描寫和社會環(huán)境描寫,還包括人物語言、動作、心理、神態(tài)、外貌的細節(jié)描寫,同時也應該包括多種修辭方法的運用描寫。此點,我強調(diào)它的指導價值應重點放在典型性和科學性的運用上。
我在這方面的指導經(jīng)驗,是我在學生時代一位中學語文老師傳授給我的。當時他講《父親背影》一課,特別強調(diào)此文章的價值,在于它擅長運用典型的細節(jié)描寫(即兒子通過淚眼盯著父親背影過火車站“月臺”為自己買東西幾個特別感人動作:顫危危、趴下、抓起、探身、情態(tài)的動作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一個父親對自己孩子的關愛之情,從而烘托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所以,由此推及,在母親節(jié)里讓學生寫《我勤勞的母親》的作文,要指導學生修改得有深度、富典型性和震撼性,就必須向?qū)W生導明,要善于“回放”母親的勤勞往事中最具典型性事件所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動作、情態(tài)或語言細節(jié),這樣才顯示出一個血肉豐滿的母親形象。
關于表達方式的運用。表達方式通常有三種,都是中小學生作文不可缺少的。它們是:記敘、議論、說明。記敘文(含散文)是以記敘性語言為主,必要時可用上說明性和議論性語言;說明文是以說明性語言為主,必要時也用到記敘性和議論性語言;議論文是以議論性文字為主,必要時也用上記敘性和說明性語言。但他們都有一個主次問題,離開了這個主次,文章就成了“三不像”,所以,指導老師一定要讓學生避免犯這個錯誤。
記敘文中的議論性文字是點睛之筆,是事件細節(jié)描寫過后的情感火山之引爆,往往使文章得到立馬的“拔節(jié)”性升華。但對學生習作的指導,教師一定要告誡學生切忌“小疾大號”或“無病之啼”,強調(diào)學生一定把寫細節(jié)的功夫做到家后,才由景觸情,生發(fā)議論,這樣,才使文章景情交乳,引人入勝。
四、要指導學生學會正確使用字、詞、句以及標點符號
指導修正學生習作中字、詞、句及標點錯誤是教師最擅長、用功夫最多的一點,但有些教師都是現(xiàn)賣的多。學生在這個范圍里有多少毛病,都讓他們挖出來,似乎功夫十分到家了,但學生的癥結是缺乏了語感所至,正如一個患了闌尾炎,不動切除手術,讓庸醫(yī)無休止地“下藥”,那絕對是徒勞。同理,教師強調(diào)學生把這篇改正過來了,下篇同樣會犯這些錯誤。所以,我認為,治本之法,必須讓學生通過增強語感的讀、寫訓練,來提高學生的字、詞、句、標點的運用能力。一個教師如果善于從這方面采取措施引導學生展開“持久戰(zhàn)術”,那學生的收獲就非同一般了。
綜上所述,只有如此有側重地指導學生修改習作,才能讓學生收到好的作文效果。
〔本文系廣東教育學會2018年度教育科研規(guī)劃小課題,(課題批準編號:GDXKT14465)的研究成果〕
[ 參 考 文 獻 ]
[1]陳麗.淺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下的小學作文教學方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04):146.
[1]張雪蓮.淺議優(yōu)化小學作文教學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0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