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茂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時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學生面對作文題目,不知如何下手,只好拿課外作文書“照貓畫虎”,其后果是,一旦離開作文書就寫不了作文。鑒于這種情況,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中積累、效法,來掌握寫作的方法和技巧。
關鍵詞:作文教學;學習課文;指導寫作
對于現(xiàn)在許多初中學生來說,寫作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拿到題目,不知如何下手,只能大量的借助課外作文書,這樣造成的后果是越借助作文書,越不會寫作。其實,要學會寫作并不難,我們完全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平時課文的學習來掌握寫作的技巧。尤其是人教版教材所選文章內(nèi)容豐富,體裁多樣,以主題單元形式出現(xiàn),更利于我們綜合分析、總結與引導。重點放在指導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上,針對學生平時在寫作中存在的問題,我決定從以下幾方面引導:
一、理清文章思路,學會整體構思
寫作首先是個整體構思的過程,但有些學生的作文雖然內(nèi)容很多,卻顯得凌亂,不會去安排。其實,我們只要平時留意,不難改變這一點。比如朱自清先生的《春》,這是一篇寫景的美文,作者在寫景時很有順序,先總寫春天的感受,再分寫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迎春。思路非常清晰,并且選取的都是能代表這個季節(jié)的事物。同樣的,在描寫其他季節(jié)時,也可這樣安排。比如寫《夏》,也可先總寫夏天給我們的感受,再分寫夏風、夏雨等等。以此引導學生,再讓學生說說寫《秋》時,學生很輕易得出先寫秋天給我們的感受,再分寫秋葉、秋風、秋雨、秋天里人們的豐收等。另外,在教學《故宮博物院》這篇文章時,作者是用了“移步換景”的方法,使介紹顯得自然,再經(jīng)過和學生討論,發(fā)現(xiàn)“移步換景”的關鍵就是要用動詞來連接,比如原文中出現(xiàn)的“沿著”“走進”“從……出來”等等,于是讓學生用這種方法介紹一下我們的校園,大家都能理解,并且說得很好,寫出了“走進校門,繞過郁郁蔥蔥的花壇,就被一陣朗朗的讀書聲所吸引……”這樣的句子,使寫作有了頭緒。
二、運用修辭手法,寫出精彩句子
有些同學總抱怨說看作文書上的文章,句子表達很生動,而自己卻寫不出那樣的句子。問題的關鍵就在于修辭手法的運用上,我感覺修辭手法就像是人的著裝打扮一樣,看你怎樣去裝飾了,裝飾得好,句子自然就會與眾不同,會讓人駐目。但也要以寫出實際和自己的真實感受為前提。就像《紫藤蘿瀑布》這篇文章,就有很多精彩的句子,比如“每一朵盛開的花像是一個張滿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流沙河的《理想》里面的“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茨威格的《列夫·托爾斯泰》中的“寬約一指的眉毛像糾纏不清的樹根,朝上倒豎。一綹綹灰白的鬈發(fā)像泡沫一樣堆在額頭上。不管從哪個角度看,你都能見到熱帶森林般茂密的須發(fā)”等。通過分析,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正是因為用了修辭手法,所以這些句子很富有感染力,以此鼓勵學生,在平時的寫作中注重這一點,這樣,學生感覺像在做文字游戲一樣,在寫作中刻意去裝飾,使原本普通的句子顯得與眾不同起來。像有位同學在描寫落葉時,原來寫的是“一片片落葉落下,地上一片黃色”,在經(jīng)過指導后,運用了修辭手法,變成了“一片片落葉像舞倦了的蝴蝶,給大地添了一抹金黃”。還有的同學寫爺爺?shù)陌櫦y,寫出了“爺爺?shù)陌櫦y像山上的土壟,有著歲月修飾的滄桑”這樣優(yōu)美的句子。
三、注意積累用詞,做到活學活用
雖然說學生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六年的小學教育,積累的詞語很多了,但往往在寫作中,用到的還是最簡單表達意思的那些詞,并且多次重復,顯然把學到的詞語沒有靈活運用,這樣寫出的文章質(zhì)量肯定不是很好。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課文學習中要積累用詞,弄懂詞義,并要用到實際。初中所選課文幾乎每一篇后面都有讀一讀、寫一寫的需要識記的詞語。我在平時教學中要求學生弄懂詞義后要造句,句子質(zhì)量還要保證,有時是要求同時用幾個詞語造句。通過這種方法的練習,為寫作中詞語的運用做了很好的準備。像在學習《再塑生命》這篇文章時,讓學生用“油然而生”“繁花似錦”這兩個詞語同時造句,有一個學生說:“走過繁花似錦的春天,經(jīng)歷了生命的希冀,一股青春的活力油然而生”并在之后一篇寫景的文章中寫到了這句話,為文章的表達增添了活力,顯然這兩個詞語他已經(jīng)會靈活運用了,這真是一舉兩得的事情??粗鴮W生的進步,是作為老師最開心的事情,因此,交給學生方法,讓寫作變得簡單,讓我們從學生優(yōu)美的習作中去感受一顆顆靈動的心。
四、觀察生活,積累寫作材料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真情哪里來個性怎么展“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在生活中洞明世事,練達人情,則能通曉人情世故,積淀真情,張揚個性。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須得親口去品嘗,才知其真味。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熱忱地投入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親身體驗各種滋味?!白R得人生愁滋味”,才不“為賦新詞強說愁”,不去矯揉地“為文造情”了。引導學生積極積累寫作資料,比如:搜集民間故事,傳說……在搜集整理中,學生既按自己的目光審視客觀世界,用自己的思考方式感知世間萬物,形成獨特的視野,孕育鮮活的思想又有興趣地參與寫作,得一石二鳥之效.學生可以在搜集中去感受,在整理中去體會.弘揚人文精神,重視人格的養(yǎng)成,這既是時代的需求,也是作文本身規(guī)律的體現(xiàn).作文課要向生活“開放”,讓學生走向社會,走向自然,深入生活,接觸人民,培養(yǎng)關心社會,熱愛自然,愛護生命,同情弱小的赤誠愛心,讓自己筆下的文章,更富人文的底蘊,更具人格的力量。所以課標要求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胺e極參與”首先是熱愛,對看似平凡的生活充滿愛心,參與其中,而不是做旁觀者。其次是指導學生怎樣細心地觀察、感受、體驗,用心靈的觸角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真、善、美。情真意切,當不必做作以蒙人,矯情以引人?!薄扒Ы倘f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知語)“我手寫我口,我筆寫我心:文如其人,心口如一。
閱讀是輸入,提高語文能力;寫作是輸出,表現(xiàn)語文能力。閱讀和寫作是互為補充,互相促進的。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是要讓學生認識閱讀和寫作的關系,以讀促寫,以寫促讀,讀寫并重,方能全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