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fā)展”是素質教育的三個主要意義。近年來,我們以此為引導,以布盧姆掌握學習論為指導,根據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guī)律,構建小學數學“目標導學”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 小學數學 目標導學 模式探討
一、該模式通過以班級教學為主
采用及時的反饋矯正措施,輔之以小組學習和個別指導的教學形式,讓全體學生在目標的指導和激勵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全面完成教學目標。它主要包含以下幾個含義:
1、課堂教學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布盧姆掌握學習理論認為:主要給予足夠的學習時間和適當的教學,幾乎所有的學生對幾乎所學的學習內容可達到掌握的程度。我們在教學過程,一方面綜合運用班級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和個別指導教學形式,面向有差異的每一個個體,讓學生都能在目標的導學下開展不同程度、不方式的學習活動,有效解決統(tǒng)一教學與個別需要之間的矛盾,另一方面將反饋矯正與教學評價穿始終,及時給予必要的肯定和幫助,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認識結構不斷完善的過程,使全體學生人人成功。
2、課堂教學必須提高學生全面素質。要求教學必須根據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基礎準確確定素質化課堂教學目標,并將教學目標的實施穿課堂教學始終。我們要求教師憑借教學目標,利用教材固有的認知、情意和思想因素,誘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反饋、矯正學生的學習結果,學生在學習目標的導向下,積極主動地開展認知操作,把數學知識轉化為個體知識,把凝聚于知識之中的人類智力活動的方式化為個體的心智素質,把蘊含于知識之中的社會觀念轉化作個體思想,從而實現提高學生素質的目標。
3、課堂教學必須讓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fā)展。課始,教師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產生面臨各種刺激模式不知用何種手段方能達到某個特定目標的心理困境,主動認同教學目標,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通過個體的自主探索,學生發(fā)現知識,課堂教學屬于發(fā)展型教學。
二、“目標導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操作程序
我們把“目標導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操作程序分為“復習鋪墊、激趣明標——導學施標、導練達標——當堂檢測、反饋矯正”三個環(huán)節(jié)。下面試以“梯形面積的計算”為例,具體說明這一操作程序。
1、復習鋪墊、激趣明標
復習的目的就是為了喚起相關舊知內容的回憶,為新知識的學習鋪路搭橋。并對個別舊知識內容掌握欠佳的學生進行補償。在學生已具備學習新知識的情況下,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及時引入探求知識的積極狀態(tài)中,此時,教師應及時抓住這個最佳時機,使學生認同教學目標。
2、導學施標、導練達標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整節(jié)課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引導學生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并廣泛收集反饋信息,及時給予評價、矯正,逐步完善教學目標。
如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可采用下面幾個步驟:
(1)自主探索。學生帶著急于解決問題的心理,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進行探索:有的學生通過“倍拼”得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有的通過“割補”得出計算方法;有的運用“分合”得出計算方法。當然也有一部分學生砬到障礙或出現一些錯誤,此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針對性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促使學生再思考、再分析、再探索。
(2)合作討論。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借助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各自推導出了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此時,組織學生討論,使他們相互民解彼此的見解和不同的推導方法,不斷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進行分析、叛斷,這樣不僅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使少部分學生困難的學生在討論中得到啟發(fā),又有利于學習的廣泛遷移。
教師在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和合作討論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積極的交流和自我檢查、自我反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進行評價、矯正,使全體學生都能逐步體驗成功,不斷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2)達標訓練。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討論后,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結合課本中的內容,選編一些小型多樣的習題,進一步鞏固新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題目要突出重點,重視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以及能力方面訓練和練習。
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可以兼容各種有利于目標實施的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這就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學生以及課型等,將各種方式、方法等融匯于教學目標中,在提煉、綜合的基礎上擇優(yōu)應用。
3、當堂檢測、反饋矯正。
這一環(huán)節(jié)實施目標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內容。通過形成性測試全面反鎖信息,首先選取主要問題進行矯正,使學生獲得第二次學習機會。對于個別學生出現的個別問題,應通過學生自我分析或學生之間相互分析來解決。同時,對已達標的學生可以讓他們輔導未達標的學生或給予更高的目標讓其達到,從而使全班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fā)展。
形成性的目標不宜過多,題目的內容要緊扣教學目標,難易程度適當。一般由教師把課前準備好的與教學目標相對應的一份測試題,讓學生限時完成,然后公布答案,統(tǒng)計結果。
三、“目標導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反思
“目標導學” 課堂教學模式雖然可以讓全班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fā)展,但是學生的認識水平是有差距的。對于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來說如魚得水,因為他們的自學能力較強,理解力較高,在“目標導學”下,能夠循序漸進地完成學習任務,知識、能力等各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和發(fā)展,對自己充滿信心,學習勁頭十足;然而對于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生,由于理解能力較低,自學水平較差,面對“目標導學”有點力不從心。課堂上教師要注意觀察,重視對學習水平較差的學生進行幫助,并注重發(fā)揮優(yōu)秀學生的優(yōu)勢,讓學生幫學生,才能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高。如果我們的課堂教學顧及不到差生,我們教學依然是失敗的,因此在“目標導學”下,我們既要給學生獨立思考,又要讓學生合作交流,讓學生100%地參與。這樣才可以促使全班同學思維的發(fā)展,達到全員參與思考的目的,我們的教學目標才能達到。
總之,“目標導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探討,意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主動學習、獨立學習、帶著思考學習。因此,在“目標導學”課堂教學中,優(yōu)化了教學環(huán)節(jié),成功實現了學生的主動學習與教師的適時引導的和諧統(tǒng)一,為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