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面對水平較低、進步緩慢、性格孤僻、自由散漫的學困生轉化仍是廣大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廣大農(nóng)村,由于進城務工成為家庭經(jīng)濟主要來源,隨之而來的就是留守兒童的急劇增多,學困生占比高的現(xiàn)象尤為嚴重。結合多年的觀察實踐,我對學困生轉化的一些膚淺的看法和思考。
【關鍵詞】 學困生 轉化 措施
素質教育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要面向全體學生,《小學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的精髓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同時提出實現(xiàn)“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shù)學,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的目標。面對水平較低、進步緩慢、性格孤僻、自由散漫的學困生轉化仍是廣大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廣大農(nóng)村,由于進城務工成為家庭經(jīng)濟主要來源,隨之而來的就是留守兒童的急劇增多,學困生占比高的現(xiàn)象尤為嚴重。結合多年的觀察實踐,我對學困生轉化的一些膚淺的看法和思考整理如下:
(一) 尊重、信任學生,用愛心、耐心、恒心轉化他們
一個學生喜歡這個老師,那么就會盡可能的去學好這個老師教的每個課程,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在日常生活中,老師對學生要加以關心,相信他們能在數(shù)學上得發(fā)展。對于學困生,教師要傾注更多的愛,時刻把他們放在心中。平時多詢問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找到學習中的難題,不斷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例如:我班上的一個單親家庭學生在我剛接手這個班的時候他對一切事都漠不關心,甚至作業(yè)都不交,抱著破罐子破摔的態(tài)度??吹竭@種情況我很為他著急,為了解情況我找原班主任了解原因之后,我并沒有著急的找他談話而是先主動的接觸他,通過簡單的問候,如:媽媽給你打電話了嗎?身體是否有不適、早晨有沒有吃飯、老師講課的方式你還適應嗎?等等這些簡單的問候看起來和學習沒有多大關系但卻起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從那以后他很努力的做著每一件事。我想在不久的將來他會有更大的進步。正是我對他的充分的尊重與信任,換來了他學習上的轉變。對于其他學生我也同樣對待,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針對他們的實際情況經(jīng)常給他們輔導,對于那些基礎知識特別薄弱的學生,從基礎的知識和基本的技能進行輔導。樹立他們學習的信心,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對于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學生,要對今天所講的內容加強輔導和鞏固,爭取今天的內容今天過,盡最大的努力使他們不掉隊,還要有意無意表現(xiàn)出對他們的關心,詢問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找一找他們的進步和閃光點。這樣使他們感覺到自己在老師心目中的位置,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熱情。
(二)教師要改進教學方法讓人人都能學到有用的數(shù)學
1、面向全體分層教學
對于在學習數(shù)學中存在困難的學生,教學中需要能夠面向全體。培養(yǎng)學生對課堂的接受能力。訓練學生們具有優(yōu)秀思維能力,在教學設計中,對于有難度的問題要讓學生通過練習不斷突破。比如說在教學課堂上,講解《圓的認識》,讓學生自己觀察,加強對圓的感性認識,給每位學生創(chuàng)造發(fā)言的機會,讓學習困難的學生也能夠回答,并體會到回答問題的快樂,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這樣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思考,都有所發(fā)展。這樣就幫助了學困生,讓他們不會積累太多的知識盲區(qū),為后面的輔導減輕負擔。在布置作業(yè)時,也要非常注意難易練習的搭配,有必做題和選做題,作業(yè)的批改采用當面批改和課后批改兩種方式,面批是為了及時糾正輔導,而課后批又是為了保護學困生的自尊心,不能每次都讓自己的弱勢都展現(xiàn)在同學面前。根據(jù)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了解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輔導學習的方法。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盡量把要求放低,循序漸進的學習。
2、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
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來體會成功的樂趣。比如說老師提出來一個問題,如果基礎較好的學生回答之后,教師不僅要肯定他答對了,還應該開發(fā)更具激勵的評價。對于學習中等的學生來說,教師在肯定他們答對就可以了。對于學習較為困難的孩子,除了肯定他們答對問題外,還要肯定他們參與思考的良好表現(xiàn)。以此激勵學生,讓他們越來越自信,提高學習興趣。讓學困生在賞識中得到品德的修養(yǎng),人性的交流,在數(shù)學學習中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
在教學評價中,一定程度上不僅僅要關注學生們的學習的過程,還需要了解他們思考問題的能力。減少學生間的橫向比較,積極倡導學生學會肯定自我。
3、培養(yǎng)良好習慣,并鞏固加強
學困生的習慣培養(yǎng)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在邏輯性較強的數(shù)學學習時。老師需要不斷加強對于學生們的指導,讓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只要形成了好的習慣,他們才會在之后的學習中受益,很多學困生的心智水平其他孩子區(qū)別不大,就是因為沒有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才導致意志薄弱、情緒不穩(wěn)定。因此對于學困生,要嚴格的訓練,磨練他們意志,直到他們真正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密切家校合作共促成長
學校教育在學生的教育中起著主導作用,但它不能替代家庭教育。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家庭是人生啟蒙的也是終生的學校,家庭影響一個學生的一生。學生一大半時間是在家里度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的爭取家長的支持,加強學校和家庭之間的合作,營造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
為了取得家長的密切配合,教師可以制作了一個成長記錄卡,里面有他(她)在學校的表現(xiàn)記錄,比如課堂聽講情況、課堂作業(yè)情況;同時也有需要家長記錄的家庭學習情況,比如家庭學習情況、作業(yè)完成情況等,良好習慣堅持情況。堅持經(jīng)常和家長交流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對家長匯報學習檢測成績,與家長一起分析失誤的原因,總結進步的經(jīng)驗,鼓勵學生揚長避短,不斷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