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文在語文教學中是重點,也是難點。廣大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花費了不少精力,但學生的作文水平并沒有什么提高。學生依然重復著自己的老毛病,錯別字、病句、立意不新等多次強調(diào)的問題還在影響著作文的整體質(zhì)量。特別是學生的作文速度慢、效率底,要求一節(jié)課完成的作文,往往幾節(jié)課的時間才能勉強完成。這樣不僅浪費了許多時間,而且嚴重影響了教學質(zhì)量。
【關鍵詞】 審題 立意 選材 激發(fā) 寫作興趣
作文是學生思想水平、知識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筆者認為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設法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啟迪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作文能力。
一、審題要認真細致
審識題目是作文成功的關鍵,是作文之前戰(zhàn)略決策性的步驟,是決定戰(zhàn)略方面的第一步,是作文勝敗的前提,所以要格外慎重,務要認真細致、審清拿準,確信萬無一失后才可動筆行文,切忌看到題目,眼熟心熱,操之過急裁縫師傅制衣,需先打量一番形體的高矮胖瘦,比量好尺寸的長短寬窄,爾后做出的衣服才會恰當?shù)皿w。 我們學生作文也是如此,做文之前,必須認真辨識題目,即吃透題目的含義,或把握準供料題目的內(nèi)涵、出題人的旨意,看清文前題后的各項要求,細致辨別文體及文體特征,爾后做出的文章才會合乎題意和文體的要求。
二、立意要、、新穎、深刻
“文意”作為文章的主腦靈魂,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所抒發(fā)的感情,當然首先要正確。所謂正確,是指它表達的思想情感合乎人們關于是非、美丑、憎愛、悲喜的標準,合乎時代的精神風尚、道德規(guī)范,是健康向上令人感奮有為的。
作文立意僅止于正確,是遠遠不夠的,立意還必須新穎——寫出新的事物,新的問題。表達出新的思想,新的見解,新的感受。總之,能給讀者以新的感受,新的認識,新的收獲。 一是題旨新。要筆鋒觸及別人尚未寫到的新人新事新問題,表達出自己的獨到的觀察發(fā)現(xiàn),獨到的感受認識,以此獨領風騷,高人一籌。二是選材新。盡管仍寫父母之愛,師生之情,同學之宜,人世冷暖等尋常主題,但所選材料不再是步人后塵,人云亦云,老生常談的一套,而是選取新鮮的材料,就能將舊曲翻新,就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三是角度新。盡管主題是永恒的,材料也是尋常慣見的,但只要能找到表現(xiàn)和感受事物的全新角度,獨辟了蹊徑。自然立意也是新穎的。富有新意,具有強烈的時代感,才談得上作文的社會效應,才能引發(fā)人們對新人新事,新風尚新問題的關注和思索,產(chǎn)生它應有的社會教育功用。
其次,在新穎之處,立意還必須深刻。所謂深刻,是指作者所寫的人物、所敘述的事件,所描繪的景物,以及由此所表達的思想所抒發(fā)的情感,能給人以相當深刻的感受和印象。深,當來自于平時對生活觀察的細致,積累的厚實,體驗得深切,思索認識的深邃。具體說來寫人物要能寫出人物典型的思想特征,深刻的靈魂本質(zhì),鮮明的個性,栩栩如生的形象,典型的社會意義,讓人物在讀者眼前活起來。寫事件確能反映時代的精神氣息,反映出生活的真實面貌,表達出對事件深層的思索體味,給人以深刻的人生經(jīng)驗、教訓、鼓舞和啟迪,讓讀者久久的咀嚼回味,難以忘懷。所寫的景或物,不僅具有外在的細致美妙,且有深邃的內(nèi)在寄托,耐人咀嚼玩味。
立意或新或深,或者既新且深,這就是“深刻”的內(nèi)涵。立意高遠,才有深度和力度,才有引人入勝的魅力。
三、選材要恰當、典型、新穎、真實
主題一旦確立,就要仔細考慮選用什么樣的材料來加以表現(xiàn)了。選材要突出一個“嚴”字,精心篩選,使所用材料盡可能充分地體現(xiàn)主題思想。
恰當,是最基本的要求,恰當是指所選材料切合題意,符合題目要求,確能表現(xiàn)主題思想。典型,是高一層次的要求。典型是指所用材料是有代表性的,它有一以當十,代表一般材料的功能,是最能反映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對表現(xiàn)主題最有力量、最具深度的材料。
新穎,是更高層次的要求。新穎是指所選用的材料是新鮮的,甚至有獨創(chuàng)性的,既現(xiàn)實生活中剛涌現(xiàn)的新人新事,新風尚,新思想或新問題,而不是人們早已寫濫的陳芝麻,爛谷子之類的事物,不是讓人剛一讀開頭便知道結尾與人雷同的材料,不是僅僅改頭換面的模仿之作。
真實,是選材的普遍性要求。真實是指所用材料是作者親見親聞甚至親身經(jīng)歷的,具有真情實感的材料。因為真,寫來就具體細致,有血有肉,不乏精彩動人的細節(jié),就能寫出喜怒哀樂的真情,寫出酸甜苦辣的感受。
四、結構要嚴謹,行文貴波瀾
要使文章結構嚴謹,開頭要簡捷入題,結尾要“卒章顯志”,自然貼切地點明中心,首尾兩端決不能穿靴戴帽。中間行文更要步步緊扣中心,不枝不蔓,刪凈與主題無關的內(nèi)容,決不讓任何段落偏離題旨,游離在中心之外。段落之間還要注意過渡自然,照應銜接的緊密。如此,開頭入題,中間扣題,結尾點題,自然結構就嚴謹了。達到了結構嚴謹,中心也必然是突出的,氣勢也必然是貫通的。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也就是說,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必須波瀾起伏,方能引人。人們?yōu)槭裁刺貏e欣賞漓江的風光?因為漓江兩岸重巒疊嶂,姿態(tài)萬千。有的山峰平地拔起,直奔藍天,有的峰回路轉(zhuǎn),搖曳多姿。如果文章能寫得象漓江風光那樣,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也就更能打動讀者了。作文雖不比文學作品,但同樣要求“結構嚴謹,構思新穎,層次分明,銜接自然”,行文貴有波瀾起伏。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要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經(jīng)常搜集發(fā)生在身邊的生動材料,從而進一步提高作文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