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生活的變遷》這一課是初中八年級歷史第七單元的第二課,實際上也是整個中國近現(xiàn)代史部分的最后一課。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要使學生達成兩個教學目標:1、了解、感受新中國建立到改革開放到今天城鄉(xiāng)居民物質(zhì)、文化生活的變遷。培養(yǎng)學生認識分析問題和歸納概括的能力。2、通過對這種變化的了解和認識,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和學習機會。
但是學生身處鄉(xiāng)村,年齡小 經(jīng)歷又少。社會的演進、社會生活的變遷本身又及其抽象,讓學生真真正正感受到建國以來人們物質(zhì)與文化生活的巨大變化是一個重點同時也是個難點。而且第一個教學目標不能實現(xiàn),很難達到第二個教學目標。所以我在選用教學方法時就想,社會的演進、社會生活的變遷是抽象的,但這種變遷的過程中卻有著許多有關(guān)衣 食 住 行 用的歷史故事和笑話,我還能找到很多有關(guān)這種變化的圖片,這些歷史故事、笑話和圖片都是社會生活經(jīng)歷和變遷的縮影。如果能將這些有情節(jié)、有感情色彩的歷史故事、笑話和圖片,恰到好處地運用在歷史教學中,會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領(lǐng)悟道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所以我選擇了講故事、圖片展示對比等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方法為找故事講故事、看圖片說不同、探究思考討論敘述法、總結(jié)概括歸納法。
具體的教學過程是這樣實施的:
導(dǎo)入新課:
(出示老照片《73年畢業(yè)照》)(講老照片的故事。)
從爸爸沒能在上面找見自己。引出從建國到改革開放到現(xiàn)在,社會生活的衣、食、住、行、用、文化等方方面面到底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同時激發(fā)學生興趣,這種變化是巨大的,居然讓一個人自己都沒能在照片上找到自己。
講授新課:
1、(出示ppt:改革開放前的服飾與現(xiàn)在的服飾。)(出示老照片《73年畢業(yè)照》與新照片《各界學生畢業(yè)照》。)
引導(dǎo)學生分析圖片以及照片中服飾的不同,總結(jié)概括穿著上具體的變化。
衣著的變化:過去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青一色的灰、黑、藍、中山裝、軍裝?,F(xiàn)在是款式多樣、顏色絢麗多彩,千變?nèi)f化。追求個性與時尚。
2、(出示ppt:改革開放前的食物與今天超市的食物貨架。)
(2、講“一把豆子”的故事。)
(3、講述“六七十年代,父子的對話”的故事。)
(4、講年夜飯的故事,組織學生說說自家的年夜飯以及飲食的變化。)
當然“變”也不只是變得更好。3.15晚會揭露的黑幕,讓我們觸目驚心。加了瘦肉精的豬肉做的雙匯火腿腸,拋光的大米,加了黃色添加劑飼料的雞下的柴雞蛋,打了避孕藥的海鮮和蔬菜,轉(zhuǎn)基因大豆壓的色拉油,硫磺熏蒸的白面饅頭,漂白了的一次性筷子,沒有衛(wèi)生紙衛(wèi)生的餐巾紙。讓我們防不勝防。所以現(xiàn)代人的飲食更講究綠色,健康。過去沒有細糧吃粗糧、吃野菜?,F(xiàn)在是吃厭了細糧,吃粗糧,吃野菜。
引導(dǎo)學生說出飲食的變化。
飲食的變化:從過去吃不飽到吃得飽到吃得好,還要吃的健康。
3、居住條件的變化。
(出示PPt:過去居住條件和現(xiàn)在的居住條件的圖片。)提問學生“近十年有誰家修過房子”來說說居住的變化。
引導(dǎo)學生總結(jié)概括居住條件的變化。
居住條件的變化:從茅草屋、平房、土坯房、窯洞到現(xiàn)在的磚瓦房、商品樓。寬敞、明亮、方便、安全、防震。
4、行的變化。
(出事PPt:從過去到現(xiàn)在各種交通工具的圖片。) (可以講學校口國道上五十年前的汽車出的笑話。)
引導(dǎo)學生總結(jié)概括出行的變化。
交通工具、出行的變化:從過去的步行、人力車、自行車、蓄力車到現(xiàn)在的汽車、火車、飛機、高干線。速度更快、更安全、更方便。
5、通訊的變化。
(出示ppt,不同時期的通訊工具。)(出示實物四個不同時期的手機。藍屏、彩屏、觸摸屏、全鍵盤。)
由學生說出它們的用途從只能打電話,收發(fā)短信到收發(fā)彩信上網(wǎng),安裝應(yīng)用程序無所不能。
QQ你一定認識它,大家用它來干嘛?和現(xiàn)在遠在千里、萬里、甚至地球那邊的人都可以聊天,發(fā)送信息,還可以視頻聊天。
說到了手機,上節(jié)課我在教室沒收了一個手機,作為一個通訊工具,大家完全可以用。但是把它帶到了學校,甚至帶到課上,上課也是想著它怎么樣玩,這樣就影響了學習,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把手機帶到學校來好吧!
(5、講述了馮鞏、牛群小品的“點子?!钡腂P機故事。)
讓學生總結(jié)概括通訊工具的變化:由過去的拍電報,寫信到現(xiàn)在打電話,移動電話,以及即時聊天。
6、文化生活的變化,
(出示ppt:過去現(xiàn)在文化生活圖片6、講述小時候看電視的故事。)而今天呢?前天,我聽你們數(shù)學孫老師說他安裝了數(shù)字接收機有120套電視節(jié)目。
7、⑴、學生總結(jié)概括社會生活變遷各方面的變化。
⑵、提問:衣服艷麗款式多樣,飲食豐富、健康,住房寬敞明亮,出行方便、快捷,文化生活豐富多彩,那這么幸福的生活是怎么來的,得益于什么?
這是我們八年級歷史課的最后一課了。上一冊,整一百年的民族屈辱史。這一冊,六十年奮斗史。告訴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shù)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得益于改革開飯鄧小平英明決策,當然也是像王進喜、鄧稼先等共和國的脊梁用汗水奮斗來的。所以我們該怎么辦?要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作業(yè):
1、總結(jié)建國、改革開放到今天社會生活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發(fā)生的巨大變化。
2、暢想一下10年后、20年后、甚至50年后。我們的社會生活會變成什么樣。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我準備了老照片、一把豆子等6個故事,和學生準備和演講的一些故事。
在歷史教學中,我總覺得教師除了充分利用課本的教學資源外,還要善于挖掘、搜集歷史故事和笑話等各種資源來充實歷史教學,使歷史變得鮮活。歷史教學中恰當?shù)剡\用這些歷史故事和笑話能提高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強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夠讓學生陷入沉思,思索這些故事背后深刻的社會人生真諦,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
當然歷史教學并不像有的人認為的“歷史課,就是講故事”,歷史課不是故事課,只有精心的設(shè)計,有的放矢的利用故事,講故事才能成為歷史課堂教學中一種得天獨厚的好方法。所以在歷史教學中運用故事,也要注意一些問題,遵守一定的原則。
1、分清故事、傳說與歷史的區(qū)別。
歷史是過去真實發(fā)生過的事情,雖然在記錄和保存的過程中可能會不可避免的出現(xiàn)一些問題,但畢竟強調(diào)的是真實、合理和證據(jù)確鑿。而故事和傳說是口耳相傳的,必然經(jīng)過了人的加工整理,即使保留了一些社會生活和文化的歷史記憶,但更多的還是有后人的添加、渲染和夸張,所以故事是“不真實性”的。
2、要讓學生搜集和講故事
找故事可以鍛煉學生搜集整理的能力。講故事可以鍛煉學生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還為學生提供了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課興趣,讓學生喜歡歷史課。
3、不要為講故事而講故事
歷史課堂上講故事,不能是隨性的、漫無目的的,更不是單純的著眼于課堂活躍或“熱鬧”,為講故事而講故事。而是必須有助于歷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講故事永遠都是為達成教學目標而采取的手段。如果教學過程偏離了教學目標,課堂上再講多少故事也只能看上去很熱鬧,學生卻談不上由任何收獲。
4、講故事要講時機。
在什么時候講故事、在什么條件下講故事是很重要的。講前要設(shè)計,將后要討論??傊适轮挥兄v的恰到好處,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