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對聯(lián)是漢語言一種獨特的藝術。它的內容、形式和撰寫等方面體現(xiàn)出語文新課程的性質。應將其充分納入課內外學習中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 對聯(lián) 人文性 工具性 實踐性 語文教學
對聯(lián),她曾是詩詞藝苑中的一株瑰麗的奇葩,她曾是古典文學浪濤中一股奔流的清泉,它點燃多少人對語言的熱望,喚醒多少人對美的遐想。但筆者縱觀日常教學,發(fā)現(xiàn)對聯(lián)在課堂上只是“提”到為止,淺“賞”輒止,沒有深入的品味,領悟蘊味,獲得享受和熏陶。運用與創(chuàng)作就更少了。筆者以為應該充分利用對聯(lián)承載著語文新課程性質的特點為教學服務,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首先,對聯(lián)的內容體現(xiàn)語文新課程人文性的特點。
對聯(lián)形式精短,只是“兩行文學”,但包蘊豐富,萬物皆可入聯(lián)。對聯(lián)種類里,奇巧絕妙的趣聯(lián)最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比如諧音聯(lián)、嵌名聯(lián)、回文聯(lián)、隱字聯(lián)、析字聯(lián)、方位聯(lián)數(shù)字聯(lián)等,這些巧聯(lián)妙對。運用疊韻與修辭,或狀物摹景,或抒情托意,或緬古諷今,令人叫絕。尤其聯(lián)語中涉及的各類史學典籍知識,更見“兩行文學”內涵的廣度,如果沒有相關的知識積累,就會一頭霧水,難以讀懂。
一、趣聯(lián)蘊含的各類知識體現(xiàn)其人文性。
1、文史典籍知識:“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 “嘗烹天子父——亦做圣人師”“文章西漢兩司馬——經(jīng)濟南陽一臥龍”
2、藥學知識:( 畫線處均為藥名)“芍藥還為藥——山茶不當茶”
“神州到處有親人無論生地熟地——春風來時盡著花但聞霍香木香”
“一匹天青緞——六味地黃丸 ”(無情對)
3、學科知識:“為X Y Z送了君命——叫W F S依靠何人”“三強韓趙魏——九章勾股弦”、“五行金木水火土——七音徵羽角宮商”
4、民俗民情:“花甲重逢,增添三七歲月——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
“醉漢妻弟尼姑舅——尼姑舅姐醉漢妻”
二、健康審美的思想內容凸顯其人文性
1、意蘊深邃的思想美。蒲松齡的一副自勉聯(lián):“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沒落的社會,破滅了蒲松齡的濟世夢,但沒有銷蝕他的意志。他寫下此聯(lián),警醒自己自強不息、銳意進取。林則徐的自勉聯(lián)“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狀物與言志融為一體,語帶雙關又不露痕跡,警戒自己要胸懷開闊,廉潔自律。還有如“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告誡人潛心向學,厚積薄發(fā)。
2、意味雋永的自然美。不少描摹山川景物的對聯(lián)意境優(yōu)美、畫面明麗,古詩中就有許多這樣兩兩相對的句子。它們獨立出來,就是精美的對句:“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看滿天霞光,幻化出碧空織錦;望江水澄澈,白練般靜靜地流淌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浩蕩的江水似乎要天地之外,蒼翠的遠山蜿蜒連綿,時隱時現(xiàn)?!坝奶m間修竹,流水抱春山”、“一水護田將綠繞,兩上排闥送青來”等運用擬人的修辭,化靜為動,別有情趣。
其次,對聯(lián)的運用與形式體現(xiàn)語文新課程工具性的特點
一、對聯(lián)的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體現(xiàn)其工具性
春聯(lián)“美酒千盅辭舊歲,梅花萬樹逐新春”、婚聯(lián)“琴瑟永偕千歲樂,芝蘭同介百年春”、“玉鏡人間傳合璧,銀河天上渡雙星”壽聯(lián)“文移北斗成天象,日捧南山入壽杯”、挽聯(lián)“白馬素車揮別淚,青天碧海系離愁”等。這些對聯(lián)表達了作者或喜上眉梢的祝福之意,或痛徹肺腑的哀挽之情。還有情趣盎然的行業(yè)聯(lián),。如理發(fā)店聯(lián)“雖然毫末技術。卻是頂上功夫”;旅店聯(lián)“君行且止,賓至如歸”;眼鏡店聯(lián)“懸將小日月,照澈大乾坤”;筆店聯(lián)“五色艷稱江令夢,一枝春暖管城花”;廁所聯(lián)“有小便宜,得大解脫”,豆芽店聯(lián)“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生動詼諧,猶如一幅幅宣傳廣告語,一張張自我推介的名片,令人過目難忘。
二、對聯(lián)的表現(xiàn)形式體現(xiàn)其工具性
對初中生進行語法、修辭和表達方式等知識的訓練,如能結合對聯(lián)的例子,要比單純獨立的講解,更生動易懂。學生初識對聯(lián)時,上臺講關于解縉的對聯(lián)故事,將一副對聯(lián)板書錯,卻不知覺?!伴T口千竿竹短無,家藏萬卷書長有”。從詞性角度一經(jīng)引導,恍然大悟,改“口”為“對”??梢娰p析對聯(lián),有助于學生推敲字句,講究遣詞用句的準確。
修辭中講解比喻、擬人、象征、雙關等方面時也可運用生動的對聯(lián),以增加課堂的藝術性。講擬人如“云臥山頭聽鳥語,石潛海底望魚游”。諧音雙關,可引“蓮(憐)子心中苦;梨(離)兒腹內酸”,或“因荷(何)而得藕(偶);有杏(幸)不須梅(媒)”,饒有雅趣。
對聯(lián)還可加強學生對表達方式的認識。如“一徑竹蔭云滿地,半簾花影月籠紗”是描寫?!盁o情未必真豪杰,有度方為大丈夫”是議論。
再次,對聯(lián)的搜集與創(chuàng)作體現(xiàn)語文新課程實踐性的特點
一、在搜集對聯(lián)的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留心生活的語文學習習慣。首先將知道的律詩中的對偶句挑出來品析。如“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等。再將目光移到課外,搜集生活中的對聯(lián)。留心身邊的對聯(lián)。走上街頭采擷來“心牽移動,愛會聯(lián)通”;漫步公園發(fā)現(xiàn)了“雨灑山青青山吐翠,風和日麗麗日含輝”。 爬茫蕩山欣賞“清風蕩蕩,云霧茫?!?。
二、如果說賞析對聯(lián)是發(fā)現(xiàn)美,鑒賞美,那么撰寫對聯(lián)則是創(chuàng)造美。首先集結課文中現(xiàn)成的篇目,將它們串聯(lián)成對,也饒有趣味。如“《化石吟》,《雷電誦》”;“曹操觀滄海,杜牧泊秦淮”; “孟浩然過故人莊,陸放翁游山西村”;“《約客》《飲酒》;《登樓》《論詩》”學生欣喜的體會到對聯(lián)的魅力,也加深對課文的印象。再進一步結合課文內容撰寫對聯(lián),加深課文內容的理解。如《背影》作聯(lián)“老父爬月臺,過鐵道,替兒買橘;小兒望背影,嘆家境,為父動情”?!稄陌俨輬@到三味書屋》一課創(chuàng)作出對聯(lián)“猶記百草樂園,真斑斕多彩,只因熱愛自由;不忘三味書屋,雖枯燥乏味,是為追求知識”;學習了文言文《口技》《活板》,鼓勵學生扣住兩者的特點,嘗試作聯(lián)“口技表演,真假莫辨,功夫全在‘口’上;活板印刷,更替自如,技術皆因‘活’字 ”。學生浸湮其中,深得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