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水縣鼎屏鎮(zhèn)第三小學
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社會活動,教育必須關心所有學生的最充分的發(fā)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造適合每個學生的教育,要充分認識學生的巨大發(fā)展?jié)摿蛡€性差異,努力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善于與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敢于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為以后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轉化觀念,變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語文是一門具有情感性的學科,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隨著新課程改革步伐的加快,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要在教育方法上作出有重大轉變。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課堂教學更應注重學生合作學習方式的應用,這對于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具有積極的意義,應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是主體因素。上好一堂課,既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也要發(fā)揮好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如備教材、備學生、指導預習、組織學習、布置作業(yè)等方面;學生的主體作用表現在掌握學習主動權、積極預習、主動發(fā)言、按時完成作業(yè)等方面,只有將主導和主體保持和諧一致,方能取得教學的最佳效果。
二、激發(fā)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就好比是點燃火藥的導火索。在教學中,教師應從實際出發(fā),確立教學方法和手段,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為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方式,一開始上課就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如“設疑引趣”“懸念引趣”“謎語引趣”“故事引趣”“創(chuàng)設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都是很好的開端引趣方法。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之一。如比一比誰認得快、記得牢,誰組的詞多,誰讀得有感情,誰發(fā)言最積極等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還可以采用分組討論、說笑話、分角色表演、做游戲等活動等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只要對學習發(fā)生了興趣,就會促使各種感官,共同引起對學習的高度注意,從而為參與學習活動提供了最佳的心理準備。
三、加強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
語文學習是不斷積累的過程,有效的閱讀活動是建立在學生原有的知識積累上的,積累越多、越扎實,學生的感悟就越深刻。因此,開展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教師要激活和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首先,要激活學生的表象積累,教師可以通過“聯系生活”“直觀演示”“語言描述”等方法來引發(fā)學生的想象和聯想,將語言文字還原為語言形象,變語言的感知為形象意境的感受,使文章所描繪的人、事、景、物立體豐滿起來。其次,要激活學生的生活積累,教師要有意識地以教材文本為軸心向生活相關的領域拓展,使語文教學形成一個“輻射型”的整體網絡結構,架設一條溝通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橋梁,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以此來強化他們對這些知識的感悟和掌握。
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弊鳛樾W語文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到語文基礎知識掌握語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會學生怎樣學習,掌握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能夠自己去獲取知識。
自學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種能力。對于小學生來講,培養(yǎng)語文自學能力,目的是為了調動和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其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發(fā)現、學會創(chuàng)造,掌握一套適應自己的學習方法,做到在任何時候學習,學習任何一種知識都能“處處無師勝有師”。為此,教師有必要更新觀念,深入鉆研新教材,充分挖掘新教材中培養(yǎng)學生的因素,讓學生們多參加一些課外活動,去感知學習語文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和實用性。我們與人交流都是用的語文知識,我們讀報紙和看新聞都是在和文字打交道。讓學生懂得學習語文是非常有用的,而不是單單的應付考試。從而激活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傊?,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是學生自身學習的需要,也是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傳授知識,數量有限,培養(yǎng)能力,受用無窮。
總之,提高學生興趣,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的方法很多,需要我們語文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在教學活動中,我們語文教師要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靈活運用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興趣,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熱愛學習、主動學習,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