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標下的語文閱讀教學應更多的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產生主動閱讀的內驅力,逐步養(yǎng)成主動閱讀的習慣,更多地激勵他們主動思考,引導他們關注自身及他人的生存,思考生命的價值,培養(yǎng)他們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并通過與文本、同學之間的交流,汲取一切有利于他們自身發(fā)展的知識、信息,不斷地實現(xiàn)心靈的轉變和行為方式的變化,以促進自身的發(fā)展。
關鍵詞:語文教學 課外閱讀 指導方法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基礎工具學科,更是一門情感學科;從某種意義上講,又是一門德育教育學科。要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讓學生在學習、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師淵博的知識、豐富的材料、善辯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以外,課外閱讀教學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教師必須把指導學生課外閱讀作為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下面我想結合教學經驗,談談小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一、課外閱讀的作用
(1)積累和構建文化。學生通過閱讀在腦海里點滴積累的有意義的東西,就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課文閱讀是學生積累和吸取優(yōu)秀文化營養(yǎng)的主要窗口,但學生文化的積累和文化的建構更多的還要依靠課外閱讀。在閱讀中,“各種信息、文化因子在頭腦里聚集、碰撞、滲透、積淀?!敝鸩浇嬜约旱奈幕问逑嫦壬浾f過:“少數(shù)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說是得益于課外?!笔聦嵰沧C明,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實際上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在教師指導下,靠學生課外自學、自修而成。只囿于課本里的幾篇文章,是不可能提高語文能力的。只有在長期的課外閱讀過程中日積月累、潛移默化,才能吸收文化,感悟、積累、運用語言,形成文化的積淀,逐步建構自己的文化。
(2)構建智力背景。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閱讀是智力和思維發(fā)展的源泉,通過廣泛大量的課外閱讀,可使學生獲得知識底子、智力基礎,乃至情感、審美基礎。他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說:“學生的學習越困難,他的腦力活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閱讀,就像感光力弱的膠卷需要更長的感光時間一樣,成績差的學生,智力也需要更明亮和更長時間的科學知識之光來照耀。不是補習,不是識字一樣的督促,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碧丶壗處熷X夢龍在談到自己少年時代的經歷時就曾說到:“是大量的課外閱讀使一度被老師認為是低能兒的他奇跡般地改變了命運,進入了優(yōu)等生的行列。”可以說課外閱讀可以改變人生。
(3)寫作能力的提升主要靠閱讀積累。閱讀是寫作能力的支撐,優(yōu)美詞匯的運用,表現(xiàn)手法的運用,人物形象的刻畫,篇章結構的安排,都可以在閱讀中獲得生動的示范。這種示范比教師講得那些更具體、更生動、更能在學生心中扎根。通過閱讀、日積月累,學生逐步積累了大量的名篇名作,到了一定時候,量的積累就會產生質的飛躍,達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地步,學百家之長,變?yōu)榧核?。廣泛的課外閱讀多了,課外練筆、閱讀筆記自然也就隨之增多。同時,課外練筆在內容形式和寫作安排上,能夠使學生有較大的選擇自由:可以評論天下大事;可以記述生活瑣事;可以對人物品頭論足,包羅萬象,縱橫天下,正像李廣田所說:“自己在心里說自家事,或對著自己說人家的事情”,獨來獨往,無拘無束,落個自在,總之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學生文化底蘊不同,個性不同,興趣不同,語言陳述風格不同,課外練筆不斷錘煉,不斷促進語言向個性化發(fā)展。這樣,學生的文思才不會枯竭,想像才會豐富,思想才會深刻,才會有文采,作文才能成有源之水。
(4)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動力?!睂δ抽T功課有興趣,學生往往會自覺地投入精力和時間,刻苦努力而不知疲倦。學好語文,寫好作文,最需要產生興趣,進而由興趣上升到愛好。這樣,學生才不會覺得上語文課太枯燥,沒什么意思,學語文不感興趣。這時,教師應當主動尋找辦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突出閱讀是最好的辦法,閱讀有興趣的故事,欣賞優(yōu)美的文章,開展課前演講活動,使學生意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處處離不開語文,學語文不只是思考的需要,這樣就大大增加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前演講不僅僅是語文學習的好方法,也是思想教育的新形式。大語文教育觀認為,語文學習的功能不應停留在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上,還肩負著思想教育、審美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的重任,使學生在激烈、愉快的氣氛中感受語文學科的魅力所在,喚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消除他們對語文的冷漠感。
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品味,加強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促進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內容積極、健康向上的作品,潛移默化中,學生的思想也會與作者的思想產生共鳴,逐漸受到作者思想的熏陶,久而久之,高尚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就會形成。
二、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整體把握,重視學生的閱讀感受和體驗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整體把握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是新課標的基本要求,具體的“整體把握”的方法,可通過“誦讀”、“情境教學”、“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教學方式來實現(xiàn)。重學生的閱讀感受和體驗就是要引導學生自己去感受體驗文本中豐富的人文性,濃厚的感情色彩,并逐漸受其熏陶和感染,而不能以教師的講析替代學生的感悟。例如詩歌教學,要讓學生自己去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情感的豐富,并能展開想象,體會讀者詩歌描述的意境和詩人的情感,引導學生對其思想感情傾向,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說出自己的體驗。
三、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習慣
這可以說是提高學生閱讀教學質量的關鍵。我們知道,學生的閱讀本身具有一種自我生成的內在機制。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與學生、文本與生活之間實現(xiàn)著多維度的融通,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認識偏見得以克服,產生新的視野;隨著閱讀的深入,往往會產生出更加深邃的、新穎的、富有啟發(fā)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火花。但這樣思維常常只是混合、精疏、零碎而飄忽的,還不能算是閱讀者自己的東西,必須經過自己的重新篩選、組織,“用自己語言敘述——那種知識,思想方可算是你的了?!狈駝t,一切書籍的閱讀、一切思考、一切感想,都有可能成為過眼云煙。因此,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隨時記錄下“智慧的火花”,寫下閱讀內容的提要、體會、報告等等。還要在這方面做出表率,最好能定時在閱讀的內容、感想等方面與學生進行及時的交流、切磋。這樣,學生的閱讀不但能及時得到教師的幫助、指點,而且他們能及時體驗發(fā)現(xiàn)的快樂,創(chuàng)造的快樂。充分感受到閱讀積累對于自身提高的作用,從而長久地保持閱讀興趣,形成良好的習慣。
總之,新課標下的語文閱讀教學應更多的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產生主動閱讀的內驅力,逐步養(yǎng)成主動閱讀的習慣,更多地激勵他們主動思考,引導他們關注自身及他人的生存,思考生命的價值,培養(yǎng)他們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并通過與文本、同學之間的交流,汲取一切有利于他們自身發(fā)展的知識、信息,不斷地實現(xiàn)心靈的轉變和行為方式的變化,以促進自身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