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自己參與學校生本課堂實踐研究的實際,我對“生本教學”有了全新的理解,下面說說我的粗淺認識:
一、“教案”變“學案”
教案轉變?yōu)閷W案是老師備課的一次變革,它不僅是一個字的改變,而且是體現(xiàn)教與學深層次的變革,特別是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重“學”而不重“教”。這就要求教師課前深鉆教材,了解學情,精心設計前置性作業(yè)研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學習的自主權放手交給學生。
二、“講堂”變“學堂”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人,是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把“玩”的權利還給學生,把“做”的任務派給學生,把“說”的機會讓給學生,把“創(chuàng)”的使命留給學生,把展示的舞臺放給學生。從而將學生被動接受老師填鴨式的灌輸知識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獲得知識的舞臺,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老師講”變“學生講”
老師走下三尺講臺,把講臺讓給學生。努力做到: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的,教師不教;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教師不替代;凡是能讓學生自己講的,教師不急于暗示。通過學生個體講,小組講,全班匯報展示真正體現(xiàn)出以生為本。
四、“課后作業(yè)”變“前置研究”
傳統(tǒng)教學,老師為了達成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往往會在課后布置大量題進行題海戰(zhàn)術。而實行生本課堂教學模式,把課后題練習變成課前前置研究,學生通過自主查找資料,搜集處理信息,自主探究,小組分工合作。學生在跳起來摘蘋果的過程中不僅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而且已經(jīng)達到了學習能力的提高,學習知識的掌握。
五、“客體”變“主體”
生本教育,實際上就是讓學生由苦學到樂學,由教為不教,由老師講為學生講。教師創(chuàng)設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在課堂上爭先恐后的匯報展示,在展示的過程中升華提高。
六、“對學生個體評價”變“對學習小組的評價”
生本教學,學生的學習不是個體的孤軍奮戰(zhàn),而是通過建立科學合理搭配的學習小組,使小組成員通過互相幫扶,互相激勵,互相啟發(fā),互相監(jiān)督,協(xié)調合作來不斷優(yōu)化學習過程。在合作中,能激勵學生的內在需求。通過建立一套小組全方位的評價體系,讓每個學生深刻的知道自己的學習行為,學習效果,匯報呈現(xiàn)都不僅僅代表的是自己個人,還代表著小組的榮辱。這樣就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增強學生學習的責任感和自信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總之,課程改革形勢嚴峻,作為新時代的教師必須適應新的形式,敢于創(chuàng)新。努力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大膽實現(xiàn)生本教育模式,讓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成為學生智慧閃耀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