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作文教學,特別是作文評改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建立寫作興趣、自信心,促使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從而引導學生把聽說讀寫相聯(lián)系,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最終提高語文素養(yǎng)。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對于作文及評改作文的興趣;優(yōu)化作文評改課堂的組織形式;完善作文的評改方式;建立完整的評價體系。
關鍵詞:作文評改 語文素養(yǎng) 興趣 組織形式 評改方式 評價體系
課程標準在第四學段目標與內容中指出:“根據(jù)表達的需要,借助語感和語文常識,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寫作教學應……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币驗椤皩懽髂芰κ钦Z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备鶕?jù)將二十多年的語文教學經驗,個人也深刻意識到就語文教學來說,作文教學,特別是作文評改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建立寫作興趣、自信心,促使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從而引導學生把聽說讀寫相聯(lián)系,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最終提高語文素養(yǎng)。構建有效作文評改課堂,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在作文評改的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對于作文及評改作文的興趣。
在作文及其評改中,興趣是最重要的因素。只有讓學生充滿興趣,才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樂寫、樂評、樂改,并以評改促寫,使寫作進入良性循環(huán)。
(1)命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好的作文題目可以成為一種“誘因”,幫助學生打開記憶庫房的大門,激起寫作的靈感和欲望。語文教師在作文題目設計上,既不能讓學生無話可說,也不能讓學生雖然有話可說卻滿紙空話、套話、假話。因此作文的命題應該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
(2)評改要及時。俗話說:趁熱打鐵。學生作文時雖沒有作家的那種創(chuàng)作激情、創(chuàng)作沖動,但畢竟要動一番腦子,下一番功夫,搜腸刮肚,斟詞酌句,才能完成自己心目中那不足千字的“力作”。于是,學生在交出作文的同時,對作品的評價便翹首以待了。時間久了就淡化了作文的特定情緒,錯過了最佳學習時機。
(3)評改形式應豐富。任何新奇、新鮮的事物都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所以,只有多變才能適應學生的發(fā)展。
(4)讓學生在寫作及評改中擁有自我成就感。興趣的產生,往往源于成功。因此,提高學生作文評改興趣的首要任務是要讓學生擁有一種成就感。不再讓自己是一個旁觀者而是一個參與者、互動者。
二、優(yōu)化作文評改課堂的組織形式
任何一個集體行為的培養(yǎng)都要具備合理、規(guī)范、完善、有紀律的組織形式。否則,一切設想都是天方夜譚,最終陷入一團糟的局面。這就要求我們進行合理分組,由于班級人數(shù)過多,想要實施批改作業(yè)方式的改革,必須進行分組教學。分組要兼顧三個原則:
(1)成績均衡。我們以入班時的語文成績?yōu)橹饕罁?jù)。按照成績進行“S”型分組。兼顧了每組學生成績的優(yōu)劣程度差不多,這樣有利于對小組的整體評價,也有利于開展“一幫一”活動。
(2)性格均衡。我們在按成績分好小組后,要看看每一個小組成員的性格特征。勿容置疑,學生的性格“多姿多彩”,有羞羞答答的內向型,也有快人快語的外向型。有慢慢騰騰的細致性,也有風風火火的潑辣型。外向型的人,容易在討論中先聲奪人,打開局面,拓展問題的廣度;而內向型的人,在聽了多種觀點后,深思熟慮,又有可能增加問題的深度。這樣以來,在小組討論才會生機盎然,永不敗色。而小組討論后的反饋,更是離不開小組中性格外向的急先鋒,他們有助于把小組討論引向全班討論,師生共論。同時,他們的魯莽和表述不當,有時還促使內向型的小組同盟軍起來補充更正,如此一來,他們一回“局促”,二回“羞澀”,三回就會“坦然”。因此,教師分組時,在兼顧學習成績的前提下合理搭配不同性格的學生,使一個小組之內,性格互補。
(3)男女均衡。因為,在異性面前,一般人都會精神愉快,精力充沛,思維活躍。初中生表現(xiàn)尤其明顯,渴望在異性面前表現(xiàn)自己,是共性。男女生由于性別不同,思維方法也有所差異,有助于問題討論的深入。另外,男生一般比較理性,而女生比較感性;而我們瑣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有各種各樣的任務,男女搭配的小組更有利于瑣碎工作的分配。因此,小組成員的分配不但要兼顧成績、性格、同時也要調配男女生的比例。
三、完善作文的評改方式,切實提高學生評改作文的能力、作文水平及鑒賞能力
(1)學生自改作文。首先要求學生對自己的作文進行認真的閱讀、復看、審核,查找出標點、錯別字以及不通順的句子,并進行改正。這是寫文章最低的要求。接著對自己的文章來個“回頭望”,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鮮明、突出。在此時,自己可以多問幾個“是什么”、“為什么”或“怎么樣”,對自己的作文進行從點到面,實事求是的評價。學生經過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實踐,就能夠掌握這條要求了。最后,對文章再次閱讀,尋找出自己本次作文的最大亮點,或指出今后作文中應該改進的地方。這就是所謂的作文評改三步法:第一遍,看有無錯別字,標點使用是否正確,用詞是否準確,句子是否通順。圈出錯別字,找出病句。第二遍,看段落、層次是否合理,聯(lián)系銜接是否妥當,內容是否完整,詳略是否得當??梢援嫵鑫闹械暮迷~好句并對精彩詞句進行點評。第三遍,看文章主旨是否明確,主題、內容是否符合題目的要求范圍和重點。從大局著眼,以寫作要求為準繩,以一分為二的觀點評價文章,寫好總評:提出優(yōu)點幾條;指出存在的問題幾點或修改建議;建議打分多少。在這樣的自我修改,自我反思的過程中,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在不斷提高著。
(2)同篇作文,在自評自改之后進行第二次評改,評改方式換為同桌互改。這樣方便在二次評改中同桌之間及時進行交流、比較。比如有同學在自評自改的時候,只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個別錯別字,并不能意識到有病句或選材、構思、立意、語言、表達與布局上有問題,這樣在第二次同桌互評中,對方就會馬上針對性地進行交流,自己呢,也很及時、很具體地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當然,這種評改方式最適合初步試驗階段,可以把評改人與小作者緊密結合,便于評改、交流、切磋。每個人評改作文前要讀三遍,第一遍以最快的速度瀏覽全文,了解文章全貌,邊看邊剔出錯別字。第二遍逐句逐段仔細修改,寫上眉評、旁評。第三遍一目十行掃視一遍,檢查評改情況,在記錄本上寫下感受最深的評語。組內成員都完成作文評改后,在組長的帶領下,針對每一個組員手中的作文進行相互傳換閱讀,共同復查、修改、完善之前的評改,同樣要在記錄本上寫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評語。傳閱一遍后,針對每一篇作文每個人提出的看法,組員參考討論,意見綜合后,每個人負責一篇,結合五原則寫出總評。
在此過程中激發(fā)了學生寫作與批改的興趣。學生在作文課堂中由 “受教者”變?yōu)椤皡⑴c者”,由“被動”變?yōu)椤爸鲃印保箤W生享受到課堂的樂趣、創(chuàng)作的樂趣。再者,作文課堂充分與學校的小組合作結合,也使學生的榮譽感增強,整個作文評改課堂真正“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