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傳統(tǒng)美德教育,我認為應充分利用數學教材中的傳統(tǒng)美德教育素材,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充分發(fā)揮教師人格魅力,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及心里需求出發(fā),找準切入點,在精心創(chuàng)設的數學學習活動中,使學生受到傳統(tǒng)美德教育的熏陶,實現傳統(tǒng)美德教育的目的。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課堂上,除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外,還必須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良好品行。小學階段是基礎教育階段,每個小學生入學時就像一張白紙,需要我們這些基礎教育工作者幫他們在紙上描畫美麗的圖景,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不能不說我們起著尤其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尊敬老師,心疼父母,關愛他人,熱愛祖國等良好品行,無疑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關鍵詞】 傳統(tǒng)美德教育 尊敬老師 心疼父母 關愛他人 熱愛祖國 義不容辭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傳統(tǒng)美德教育,我認為應充分利用數學教材中的傳統(tǒng)美德教育素材,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充分發(fā)揮教師人格魅力,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及心里需求出發(fā),找準切入點,在精心創(chuàng)設的數學學習活動中,使學生受到傳統(tǒng)美德教育的熏陶,實現傳統(tǒng)美德教育的目的。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課堂上,除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外,還必須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良好品行。小學階段是基礎教育階段,每個小學生入學時就像一張白紙,需要我們這些基礎教育工作者幫他們在紙上描畫美麗的圖景,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不能不說我們起著尤其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尊敬老師,心疼父母,關愛他人,熱愛祖國等良好品行,無疑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充分挖掘數學教材中的傳統(tǒng)美德教育素材。
數學的課堂教學,過去往往被人認為是枯燥乏味的機械知識類別,沒啥興趣性和人情味。其實這是一種偏見。在數學課堂中,同樣包含著豐富多彩的社會景觀和育人哲理,其中,就包含著感恩教育的滲透。只要我們愿做這方面的有心人,在任何時候的教學內容中,都可以得到體現。例如在教學“5的乘法口決”時,我先出示課件(徐徐升起的五星紅旗),莊嚴雄壯的國歌聲,自然而然激發(fā)起學生的愛國之情。此時我問:“五星紅旗上有幾顆星星,”學生立即齊答“5顆”。我隨即完成板書并引出課題:“5的乘法口訣。如在“統(tǒng)計”圖表的教學中,我們可以把年度工、農業(yè)生產值、財政收入或城鎮(zhèn)、農村百姓生活消費水平進行比較,指出這是治國有方、政策英明的結果,增強學生愛黨愛國的情感。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有許多數學史料或插圖,是很好的傳統(tǒng)美德教育素材。但大部分傳統(tǒng)美德教育內容并不突出,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充分發(fā)掘教材中的傳統(tǒng)美德教育因素,并有效貫穿于學生的學習活動中。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一課時,我告訴學生,距今約2000年前,中國古代數學著作《周髀算經》中就有“周三徑一”的說法;約1500年前,中國偉大的數學家、天文學家祖沖之就計算出圓周率應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精確到6位小數的人,比十七世紀的荷蘭人安托尼茲還早一千一百多年!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另外,教材中還有:我國商代形成的十進制,比西方早2000年;公元3世紀數學家劉徽最早提出了分數除法法則,給出了最小公倍數的嚴格定義; “我國在2000多年前用算籌記數”;大約在2000年前,我國數學名著《九章算數》中的方田章就論述了平面圖形面積的算法;“小數是我國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國勞動人民就會計算土地面積”等都是很好的傳統(tǒng)美德教育素材。通過組織學生閱讀、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激勵學生發(fā)奮學習,長大后為國爭光。
二、在數學學習活動中進行傳統(tǒng)美德教育。
傳統(tǒng)美德教育內容不能僅僅局限在數學教材上,還應該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及課內外學習活動有機結合。例如:學完分數應用題后,針對寄宿制學生近期亂扔飯菜現象,我?guī)ьI學生到食堂調查并設計這樣一道應用題:平明中心小學寄宿制有500名學生,每人每天的生活費是8元。如果每人每天的生活費節(jié)約1/8,一個月(按22天算)一共可以節(jié)約多少元?如果食堂一個月節(jié)約的錢全給你,夠你多少天的生活費?通過調查和計算,學生發(fā)現食堂一個月節(jié)約的錢竟然夠一個人吃1000多天!做完題后,我聽到有的學生小聲議論:“這么多!要是給我多好?!?“想好事,怎么可能節(jié)約那么多錢?!蔽页藱C引導:其實,通過調查老師發(fā)現,每人每天的生活費節(jié)約1/8是完全可能的!這1/8,就是早晚各1/3饅頭、1/4碗稀飯、1/5菜和中午1/6碗米飯、1/5的菜和1/4的湯,合起來大約是1元錢。我又引導學生就餐時留意飯菜浪費現象。這件事對學生觸動很大。從那以后,我們班飯菜浪費現象明顯減少,有的同學見到其他同學浪費飯菜還主動上前勸阻、甚至指責。許多同學勤儉節(jié)約的良好品質已經養(yǎng)成。再如:學完統(tǒng)計知識后,我讓學生調查自家家庭收入和開支情況,并制作統(tǒng)計圖,借此促進學生了解父母工作的艱辛,培養(yǎng)學生孝親敬老的美好品德。
三、充分發(fā)揮教師人格魅力的傳統(tǒng)美德教育功能。
我在“噸的認識”的教學中,電腦出示一輛載重10噸的大卡車,我隨即問:“如果超過10噸,會怎樣呢?”學生齊答:“會車毀人亡”我馬上又出示一副車毀人亡的圖片,當學生感到震驚之時立即告訴他們:“回家一定要告訴自己的家人,開車一定要小心,不能開超過載重量的車子,容易造成交通事故,這也是我們心疼父母、家人的一種表現。如在“購物”的教學設計中,我們可以用子女為父母選購衣物的小品表演,計算消費情況,在問答中流露對父母的感恩,衣物在貴也愿意付出。在此基礎上,老師在輕點幾句,說明尊敬父母、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千年傳統(tǒng)美德,人人都應自覺履行。做到知識美德收益雙豐收
身教重于言教。教師自身的形象和高尚的師德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就餐時,我和學生一起打飯一起吃,能吃多少就打多少,決不浪費一粒米、一口菜。受我的影響,我們班的同學大都養(yǎng)成了節(jié)儉的習慣,和其他班比,我們班倒掉的剩飯菜總是最少的。每次組織學生打掃衛(wèi)生,我總是與學生一起拖地、擦玻璃,重活我領頭做,這樣同學們個個積極肯干,我們班的衛(wèi)生工作做得總是又快又好, “班級管理流動紅旗”一到我們班就流不走了。有時,為了上好一堂數學課,我連休息日都放棄了,認真?zhèn)湔n,認真做課件。有時,心情不好,甚至生病,只要一走上講臺,我立即振奮精神,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學活動中。這樣,我總能用我的積極情緒感染學生,學生情緒高昂,積極參與,學習效果自然就好。不管是課堂上還是生活中,我總是注意自己的言行,處處做學生的表率,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傳統(tǒng)美德教育要注意滲透的可行性和反復性。我相信只要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有機滲透,潛移默化,定能讓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教育發(fā)揚光大。
團體活動是集體合作的項目,任何一個人離開他人都無法單獨完成,任何一個人的缺失都可能導致整體的失敗,因此在每堂課的分組討論、協作學習過程中,我們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表述,說明團結互助、協作探索、齊心求知、合力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使學生的團結友愛精神時時加固,合作奮進精神日日翻新,為將來步入社會、求的成功和生存奠定穩(wěn)固的交際基礎。 “分一分”的情境創(chuàng)設,我們也可以指定同學上臺來表演,讓他們動手演示,說明有了任何好東西,不能自私獨占,而應該發(fā)揮團結友愛的精神,分給自己的同學、兄弟、親友、伙伴,從小養(yǎng)成大公無私、克己待人的好品德。
但應值得一提的是:數學課堂教育中滲透德育,不要變成一種機械、生硬、死板的環(huán)節(jié),在滲透過程中,要注意到第一、不能把數學課變成思品課,要把數學知識與思品有機結合起來,結合得溶為一體,不能有絲毫隔層。如果是生硬地套上去,效果不會好的。第二、思品滲透的內容和語言要簡單明了,切中根本精髓。不可夸夸其談,長篇大作,形成喧賓奪主,沖淡了數學知識的主體傳道。第三、接觸的道理,要讓學生聽得懂、接受得了,激起興趣。不可將說理說成枯燥的催眠劑,催得學生沉沉欲睡。
總的說,感恩教育是一種以情動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種以德報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種以人性喚起人性的人性教育?!诟卸饕庾R日益淡薄的今天數學教學理應擔負起自己的歷史使命,讓感恩教育與數學教育相得益彰數學課滲透思想品德教育重要,在具體的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中豐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學資源,把每位學生都教育成懂得感恩,學會感恩的人,是我們教育者責無旁貸的職責。但要滲得有法、透得有果。不可留于形式,引起學生反感。不然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