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英語課程標準》指出: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評價要盡可能做到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形式和內(nèi)容的多樣化,評價目標的多維化。評價反應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過程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念、學習策略等方面的發(fā)展和變化。
所謂課堂評價指的是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促進學生學習和改善教師教學而實施的、對學生學習過程與結(jié)果的評價。特別是小學英語學科的教學,更離不開評價。因為小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促成他們在認知過程中,注意力時間較短,我們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年紀和對事物的認知水平,選用合理、多樣的評價方式。通常運用較多的如:自我評價、教師給予評價(課堂上的評價、課后評價、作業(yè)書面評價、口頭作業(yè)評價等)、家長評價、同學間評價等。為使學生在40分鐘課堂教學中能夠有效地學習,我在課堂中更加注重以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為評價的主要目的,采用符合小學生認知水平、具有多樣性和可選擇性地評價形式。
一、課堂情感運用式的評價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chǎn)生的體驗。在小學階段,學生與教師的情感體驗關乎學生知識認知水平的提高與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為此,我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不同的評價方式來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對課堂學習的專注力,向課堂四十分鐘要效率,開展有效地課堂教學。用不同情感表達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感,增大情感認可,從而達到“愛屋及烏”的目的,對一部分學生來說,會因為喜歡任教教師,從而更喜歡學習這一科目。
1.眼神語言評價
我在課堂中對更注重與學生的眼神交流,這樣既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避免不必要的時間浪費,也能更快捷更簡便地處理好問題。例如:在學生有溜號的現(xiàn)象發(fā)生時,我會一直盯住對方,與此同時在教學語言上有所變化,使學生察覺到課堂中出現(xiàn)的異樣情況,從而關注到我,并從我的眼神中感受到自己的錯誤,從而馬上回歸學習狀態(tài)中來。又如:在學生回答問題或讀詞、讀文過程中,無論優(yōu)秀的學生還是學困生,我都會在他們有失誤的時候,及時與他們形成最溫暖的眼神交流,在眼神中帶著鼓勵、溫暖、期待、原諒……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yǎng)出敢說、愛說、會說的孩子,在眼神交流中逐漸讓學生體會到只要敢于表達,做最棒的自己,就會得到老師和同學們認可的!
2.肢體語言評價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好肢體語言進行恰當?shù)脑u價十分的重要,特別是初學英語的學生,他們對教師課堂用語還不十分理解,這時就要恰當?shù)倪\用好簡單的評價。例如:在學習PEP小學英語第三冊第一課《Hello!》一課中,我就在學生表現(xiàn)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時,及時向全班同學雙手“點贊”,并表達出:“Good!” “Very good!”“ Excellent!”等等。在久而久之的學習訓練中,孩子們會逐漸明白老師所表達的贊揚的意義,也潛移默化地學會簡單贊賞的詞句。在日常的教學中,我還會與孩子們微笑或用擊掌、握手、擁抱、鼓掌表示肢體方式去贊賞和鼓勵他們。再如:學一些簡單的反義詞時,我也通過肢體語言進行詞義的滲透與贊賞。如:學習near和far 時,我通過多媒體課件向?qū)W生明確了學習的目標,學生對兩個詞基本了解。在訓練時,我就使用肢體語言進行評價,對離我近的表現(xiàn)好的同學用蹲的姿勢并豎起一只大拇指,來評價近處的孩子們表現(xiàn)的好;對離我較遠的孩子們則用起身并且上半身伸向前,手臂也向遠延伸著肢體語言邊學邊去評價遠處表現(xiàn)出色的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我不乏運用滑稽的表情去激趣,孩子們也樂此不疲的向我學習著,并試著去贊揚其他同學。使英語課堂上的肢體評價儼然成為激發(fā)學習興趣的另一種方式。我的課堂無形中成為孩子們的“樂園”,孩子們怎么會不喜歡幽默的老師,怎么會不愛上英語呢!
二、小組爭優(yōu)式評價
為使學生在學習這個特定的環(huán)境中齊頭并進、爭先創(chuàng)優(yōu),在我所教的各個班級中都設立了小組爭優(yōu)式的評價機制,平時評價積累,學期末就成為課堂表現(xiàn)評價的依據(jù)。在班級成立小型學習小組,通常四人或六人為一個學習小組,他們?yōu)樽约浩鹕虾寐牭拿?,如:follow ; Sun ; The Smurfs; lilac… 在每節(jié)課的學習中,都會安排小組、同桌進行詞、句、表演等方面的訓練,孩子們會在小組內(nèi)為每個成員在學習態(tài)度、學習成果、學習效率、學習主動性這四個方面進行評價,并在他們自己設計的表格中如實進行評價,組長監(jiān)督,每組選出最值得信任的同學做記錄員。為了使評價持久,對學生學習有提高的作用,又能在學習過程中不太占用孩子們的學習訓練時間。我在指導孩子們設計表格的時候就把以上四方面進行詳細說明,并在評價表中體現(xiàn)出來,記錄員只需在活動后在相應評價欄中打上幾個“√”,就可以明確孩子們這節(jié)課幾個活動的表現(xiàn)了。這種評價方式,我會隨著學生們年級的增高而加上更多項目,如:語感方面、課外詞匯量、主動舉手次數(shù)(因為年級越高學生會有不太愿意舉手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口語表達流暢度等。此種評價的使用,是對在課堂中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由課評到學期積累的一個整體過程的評價形式。學期末,我還會根據(jù)學生的評價結(jié)果進行表彰,并為孩子們發(fā)放小獎品,也同時合并到班級評價中,是學生獲得學習之星、三好學生的一項基礎依據(jù)。對學生來說是一項系統(tǒng)而全面的學習型評價方式。
三、整體——分層式評價
英語學習不僅是一個學科的學習,更是一種語言的基礎性學習。因為在縣級小學,沒有外教授課,沒有多少高學識家長配合,更沒有平日的語言氛圍去影響和熏陶孩子們,因此,英語教學對教師來講難度比其它學科要大。也因各種原因,學生在隨著學習年級的增高,有一部分孩子成為英語學習中的學困生。為此,我在多年的教學中逐漸摸索出“整體——分層式”評價機制。如:在PEP小學英語第六冊上 Unit3 My weekend plan 中,在學習Let’s talk 時,我將課文中的詞組:see a film╲lots of╲go to the cinema這些已經(jīng)學過的詞組交給學困生去領學(小組內(nèi)),一方面提升他們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加深學習印象。與此同時,在學習內(nèi)容相對難的內(nèi)容整體學習之后,在小組鞏固訓練時,由學習組長帶領。這時,學困生與學習組長的“工作成績”按相同難度進行評價,加分與等次相同,也就是說他們進行分層次評價并記錄在評價表格中,目的在于提升學困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在很多的課文學習中我都會采用這種方式,以至于訓練一段時間后,每個小組就會自行安排整體與分層學習、評價的內(nèi)容,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這種評價的形成是為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樹立自信、提升自我的評價機會。促進他們爭先奪優(yōu)的學習熱情與學習的持久性。也是與其它小組進行組組對比的一個依據(jù),每個小組之間還會在情境劇表演、課言語對話角色朗讀、單詞接力等活動中進行PK,也是提升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的有效方式。
總之,在多年的英語教學中,我在評價方面做過很多的嘗試,遵循小學生的認知水平,盡量采用多樣的和可選擇性的評價形式,以形成性評價為主,讓學生在平時的學習活動過程中,在評價機制的促動下,使每個學生都在收獲著、成長著、進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