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對于少數名族學生來說,漢語文水平的高低不僅對其他學科學習有很大的影響,而且對于以后高中、大學、甚至工作時候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而初中漢語文課堂教學又是影響學生漢語文學習好壞的關鍵,所以初中漢語文老師應該做的就是盡可能為學生打造一個高效課堂,也只有在高效漢語文課堂上,才能夠更好地提高初中漢語文教學效率和質量,同時全方位提高學生漢語文水平。
【關鍵詞】 高效課堂 初中漢語文 教學 策略
雖然新課標中也著重強調了現在的初中漢語文課堂應更加注重對學生學習漢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夠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和應用能力,并讓他們能夠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以及科學文化素養(yǎng),這也是為學生以后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而在目前的初中漢語文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不容樂觀的現象,例如漢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低下。之所以會造成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有一部分雙語教師有意或是無意間剝奪學生的人性。初中生按照年齡來說還處于愛玩好動的階段,而傳統(tǒng)的初中漢語文教學課堂卻把學生的這種天性磨滅了,也可以說是長期把學生的情感給壓抑了,而且在無形中還對學生的個性形成了束縛,這對正處于中學階段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極大的約束。在這種約束力下,學生就會很容易造成人格上的失落,在漢語文能力表達上也會有所缺陷,更甚者還會造成學生語言干癟,或是思想僵化,最終的結果就是完全的失去自我。對于現在初中雙語教師來說,現在能做的就是反思自己在漢語文課堂上的教學現狀,然后進行仔細分析,通過各種手段,最終實現初中漢語文教學的高效課堂。
1、對初中漢語文高效課堂的理解所謂的初中漢語文高效課堂,其實就是說在漢語文教學過程中能夠實現課堂的高效率和高效果。如果從新課程改革的角度來看,主要是說能夠在初中漢語文課堂授課中以教師和學生的健康、持續(xù)發(fā)展為本,同時能夠實現新課程改革的三維目標,這三個目標分別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初中漢語文課堂上的時間是有限的,每節(jié)課也只有那么四十五分鐘,教師必須要在這有限的時間內做好課堂時間的安排,更重要的是還要在這有限的時間內實現課堂教學的最高效率,實現漢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讓學生在漢語文課堂上盡可能減少作業(yè)負擔,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實現課堂效益的最大化。
2、在高效課堂視角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需“以學生為主體”
陶行知曾說過:教是為了不教,也就是教師種種的努力最終都是為了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都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能做的就是被動的聽課,這種教學模式很容易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要想避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帶來的這種現象,首先來說,教師就要充分尊重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對于所要傳授的知識、技能以及思想,只有在通過學生自己的觀察或是思考之后才能夠被融化、理解,最終把這些知識變?yōu)樽约核?。對于學生來說,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學以致用,教師就可以針對學生的這種情況制定不同的課堂教學目標,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使其真正成為知識和學習的主人。
以教學八年級上冊文言文《桃花源記》為例,在學習文言文時,初少數名族學生一般會對文言文產生一種懼怕感,他們會覺得文言文語言晦澀,與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話語有差別,而且還比較難理解,所以教師在講授新課之前先布置學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讓他們通過不同途徑搜集一些有關這篇文章的評論資料以及相關背景,先讓學生對作者和文章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3、轉變教學觀念,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
隨著新課改要求的不斷更新,對于初中漢語文教學來說,要想提高教學效率,首先要做的就是需要教師轉變現有的教學觀念,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新時期下也是需要用新的教學手段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與此同時,還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因為這也是保證初中漢語文實現高效課堂的關鍵。
要想能夠切實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轉變,首先就需要教師認真踐行新課標的理念以及標準,徹底轉變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同時還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良好溝通與交流,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并提高他們課堂活動的參與度,教師最終的教學進度也是需要根據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以及學生實際情況而制定的。除此之外,師生之間關系是否和諧也是影響能否打造成為高效課堂的關鍵因素之一,如果師生之間的關系不融洽,那么對于學生來說,就很難能夠在課堂上集中精力去學習,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僅是開展?jié)h語文課堂教學的良好開端,更是營造輕松愉悅課堂氛圍的保證。
例如在學習《蘇州園林》這一篇說明文的時候,為了能夠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的幫助,學生可以在這些音像資料的幫助下一邊欣賞園林的真實景象,一邊可以聆聽課文的范讀,在這個過程少數名族學生不但能夠看到聽到,而且會對課文的印象更為深刻,所以說只要教師在課前多做一些準備,盡可能地把課堂氛圍營造得更為輕松愉悅一點,對于提高學生學習漢語文的能力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4、在高效課堂視角下,初中漢語文教學有必要采用多種教學手段
與現代教學手段相比,傳統(tǒng)的漢語文教學方式多采用“灌輸式”教學法,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成為了課堂的主體,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這種教學模式存在弊端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太少,教師為了能夠把一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完成,很少與學生進行交流,對于學生來說,課堂只是老師的課堂,不管是否能聽懂、能理解,只要聽完一節(jié)課就行了,從課堂效果來看,這種課堂現象是很不利于打造高效課堂的。但隨著近年來教育背景不斷改革更新,教師也可以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嘗試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做到寓教于樂,這種教學方式不但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
比如說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童話《駱駝尋寶記》這一課時,因為這篇文章中有不同的角色,利用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遠比教師對文中人物、知識點進行反復拆分講解容易得多,更重要的是這種教學方式更容易讓學生進入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在這種氛圍下,也就更有利于打造高效漢語文課堂。
我們知道,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的古詩還是比較多的,有不少學生對背誦古詩心存畏懼,因為這些學生從心底就覺得古詩比較難理解,更別說是要背誦了,針對這種現象,教師就可以通過“擊鼓傳花”的方式讓學生背誦古詩文,這種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從心底消除這種恐懼感,而且還有助于學生提高背誦的效率,在這種教學方式的幫助下,學生還能夠在緊張的學習中感受到更多學習的樂趣,更重要的是教學效率也會隨之而提高。所以不管是進行角色扮演還是通過“擊鼓傳花”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漢語文學習,盡管教學手段有所不同,但其目的都是為了強化初中漢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當然這也是提高初中漢語文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5、結語
時代在發(fā)展,以往的初中漢語文教學模式也需要及時改進和更新,教師也應以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調整教學進度,改進教學模式,做到與時俱進,也只有如此,才能夠保證學生有足夠的興趣去學習漢語文,保證初中漢語文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因此,只要學生與老師之間能夠和諧相處,彼此共同努力,共同探索,一定可以營造出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初中漢語文教學就一定能夠實現課堂高效率。
參考文獻
[1] 王俊濤.淺議初中漢語文高效課堂的打造[J].新課程,2010.2.
[2] 徐軍方.淺議初中漢語文教學中高效課堂的構建[J].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