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要》科學領域的目標中提出:“對周圍的事物、現(xiàn)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币虼?,在科學教育活動,我們更多的重視幼兒教育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更重視激活幼兒的思維,鼓勵大膽的表達及其具有個性思維的性格養(yǎng)成,以期待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培養(yǎng)。
一、創(chuàng)設情境,開啟探索之門
幼兒的天性是模仿與想象,受自然空間和人為空間意識的影響,幼兒會在一定的情境氛圍中潛移默化的去探索未知世界,并在世界中去模擬,感知未知空間。所以在教育活動中,教育工作者應創(chuàng)設良好的探索環(huán)境,有目的的創(chuàng)設良好的物質氛圍,在幼兒天性的潛意識作用下,這些外在的教育物件會不知不覺的使幼兒受到吸引,從而通過感官去感受世界,在觸摸、碰撞、聆聽等一系列觀察活動中,發(fā)現(xiàn)比較物體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與不同,開啟幼兒探索世界的啟蒙點。
在科學區(qū)域角,可以合理的擺放對幼兒具有探索作用的操作材料,彩色的軟泥,飄浮在空中的氣球,磁鐵,彩紙疊成的各種小動物和花朵,色彩的沖擊會引導孩子用視覺去探索未知世界,激活幼兒的思維,用觸覺感受彩泥和軟和磁鐵的堅硬,通過不同感官的相互配合,獲得更多的體驗。在科學活動中,小班的幼兒可以去用聽覺傾聽不同的樂意,中大班的幼兒可以感受電池給我們帶來的驚奇。探索活動中,教育工作者應借助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鼓勵孩子們大膽想象,用感官進行充分的感受,啟發(fā)每一個孩子潛在的探索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學會主動去探索新事物的能力。
教育家陳鶴琴曾提出“大自然就是活教材?!弊匀皇澜鐭o疑是創(chuàng)設良好教育環(huán)境的最美妙的情境。春天櫻花的輕柔,鉆出泥土的草尖的堅勁,梨花的青白,櫻花的粉膩都賦予了幼兒所有的感官沖擊。晚上月亮如圓玉般的想象,都可以開啟幼兒探索世界的大門。自然是最好的老師,是創(chuàng)設情境教育源源不斷的甘泉。教育工作者應在注意安全保護的前提下,充分的將這一情境引入科學探索活動中。在風輕柔的草地上,和幼兒觀察一株被石塊壓彎的小草,引領幼兒去欣賞飄浮在空中的白云,激活幼兒的想象力,引領幼兒在想象的世界里自由飛翔。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種下想象與聯(lián)想的種子,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用心去做的事情,也必定成為幼兒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發(fā)展的奠基石。
二、重視實踐、鋪設探索之路
興趣是一切學習活動的最原始動力,而科學又恰恰是培養(yǎng)學習興趣的重要載體,在活動中,幼兒的思維得到發(fā)展,興趣得到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求知意識得到最大限度的激活,開始學會去感知未知,去探索未知世界,并且萌發(fā)出強烈的探索欲望,并有目的地去思考事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因此,教育工作者應在創(chuàng)設情境教育的基礎上,在科學活動中,開啟幼兒的探索之路,做好幼兒創(chuàng)新精神和探索意識的啟蒙教育。如在教學活動《會變色的花》中,我準備了兩枝帶著細長莖的花,又準備了一瓶藍色墨水和一個滴管和兩瓶盛有清水的玻璃瓶。幼兒的好奇心立刻被這些奇妙不相關聯(lián)的道具所吸引。我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變一個魔術,老師要把一枝花的莖變成藍色,小朋友們,你們覺得老師能做到嗎?”好奇大膽的男孩子開始發(fā)出質疑:“老師,我也能!我會把墨水灑在花朵上,整個花都是藍色了。”見此挑戰(zhàn),我又加大難度,不可以涂沫,怎么才能辦到呢?孩子們躍躍欲試。我引導孩子把兩枝花分別放入透明瓶內,并在其中一個瓶子內滴上幾滴藍色墨水。然后,就注意引導花莖的變化,并引導幼兒做好記錄。幾天后,一枝放在滴有墨水瓶的花莖,意然奇跡般地變成了藍色,孩子們興奮不一,趁機引導孩子們對這一現(xiàn)象進行科學的解釋。頓時,小朋友們的思難被激活,孩子們紛紛發(fā)揮想象,把莖比喻成了人類的血管,因為血管吸收了藍色的墨水,所以莖也被染成了藍色。那么,如果我們喝了帶顏色的飲料,我們的血管是否也會變成果汁的顏色呢?這個問題一拋開,小朋友們的興趣一下子高漲了起來,紛紛開動腦筋,尋求答案。一場探索世界的旅行,正式啟航。
幼兒思維的再創(chuàng)造得益于科學實踐活動的引導,在“全腦”開發(fā)的素質教育中,引導學生用口、鼻、眼、耳、舌等多種感官去感知世界,實現(xiàn)教學認知的情感體驗、行動實踐、意識培養(yǎng)、并在感悟和體驗的過程中,對實踐的目標和過程加以正確的引導。教育工作者要保證做出正確示范,并給予幼兒不良行為以合理的糾正,在大膽鼓勵幼兒動手能力的同時,關注幼兒實踐的探索過程和思維階梯狀發(fā)展,直到實踐成功。
三、鼓勵質疑,打造創(chuàng)新之橋
教師在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同時,要注意對幼兒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就需要以賞識的教學觀念去引導,而不是去對幼兒個性思難能力及個性性格特征去質疑,新教育理念倡導因材施教,我們不是要培養(yǎng)一個模式的孩子,不要泯滅了幼兒自我發(fā)展的個性特征,在社會不斷發(fā)展的今天,教育更應遵循教育規(guī)律,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幼兒行為,去感受理解幼兒思想,并在教育活動中進行積極的引導,在教學預設范圍內,允許幼兒的盡興發(fā)揮,在適當?shù)姆秶鷥?,更是尊重幼兒個性的思維表達,喜歡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想。
在教育活動中,教育工作者應尊重幼兒的不同表達,并鼓勵幼兒個性思維能力的彰顯,不搞“一言堂”,不給標準答案。例如在進行《美麗的彩虹》這一科學實踐中,我引導幼兒將一面鏡子放在陽光照射的一盆清水中,然后,讓水淹沒鏡子,并引導幼兒嘗試調整鏡子的不同的角度,將水中的鏡子的光反射在墻上,當水面不再波動,就會看到一道美麗的彩虹,這時,我就喜歡鼓勵幼兒說出在你的心中,彩虹像什么?于是,孩子們紛紛表達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說:“像一座橋”有的孩說不對:“像辣條?!焙⒆觽兟犕旰逄么笮?,這時,我就引導她說出原因。孩子說,因為彩虹看著好好吃。我贊同了她的看法。尊重幼兒的個性表達,是鼓勵幼兒進行賞識教育的良好開端,是尊重幼兒成長規(guī)律,遵循教規(guī)律的一種教育方法。在幼兒的心智發(fā)展過程中,教育工作者應不斷的調動幼兒的參與意識,不斷的激勵幼兒敢于表達,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對此,可以用各種激勵、表揚機制,一陣掌聲,一句表揚,一朵小紅花,一個賞識的眼神,或者全班孩子投入的贊賞的目光,都是對孩子敢于表達,勇于創(chuàng)新與質疑的一種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