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課改下的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小學音樂的有效教學,小學音樂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運用恰當的教學方式和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效率,實現高效課堂教學?;诖?,本文簡述了新課改下加強小學音樂教學的意義,對新課改下加強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策略進行了論述分析。
【關鍵詞】 新課改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 意義 策略
一、新課改下加強小學音樂教學的意義
教學通俗講就是用最少的時間有效的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取得最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但是,由于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低效的音樂課堂大量存在,因此,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運用恰當的教學方式和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效率,取得最大化的教學效果。音樂教育屬于藝術教育,藝術教育是一項塑造人的工程,能夠充分挖掘和培養(yǎng)人的審美能力,從而達到人與心靈的融合,對于人格的塑造和情操的培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小學音樂在小學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而且還能夠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新課改下加強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策略
1、合理設計教學目標與教學環(huán)節(jié)。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要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教師在教學中要有較明確的音樂指向性,善于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及心理特點準備課堂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并根據課堂的生成合理調整教學環(huán)節(jié)。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感受,在課堂上高效參與音樂的每一項實踐活動,并結合表演創(chuàng)作、歌曲創(chuàng)作及節(jié)奏創(chuàng)作等以不同的方式表現音樂。如在歌曲《嘀哩嘀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圍繞讓學生學會欣賞春天的景色,在充滿生機的大好春色中抒發(fā)親近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懷,讓學生感受到自然之中的美及人與人之間春天般的關愛。結合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教師可以讓學生首先拍讀《春天》的兒歌,在擊拍、口讀節(jié)奏中感知前十六后八拍。當教師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或者是讓學生在鋼琴的伴奏下學唱《嘀哩嘀哩》時,結合學生的學唱速度及時調整教學內容,讓學生將出錯最多的第五六句完全唱對。
2、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以及審美特點,運用多種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熱情,實現高效教學。教師可以運用視聽結合、音樂游戲等方式,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愉快的意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比如,學生在學習歌曲時候,教師要盡量采用直觀手段,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利用動畫的形式,把歌曲內容生動的表現出來,視聽相結合,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感知音樂,并從中得到美的享受。此外,還可以將繪畫引進音樂課堂,讓學生按他們對歌曲的理解感受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描繪這首歌。讓學生們大膽的想象,畫出屬于他們自己對音樂的個性化的理解和認識。通過“畫音樂”來完成從感性思維到理性思維的過渡,從而對歌曲有了更深層次理解。
3、從生活中取材。音樂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由于學生對于身邊熟悉的或者是已有經驗充滿興趣,在教學的過程中,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進行取材,對一些生活化的場景進行詳細的描述,能夠激發(fā)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從學生的相關生活切入,能夠使學生感受到知識的親和力,使學生能夠快樂的學習音樂,提高音樂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感受到音樂的神奇魅力。例如《洗手絹》這首歌曲,歌曲描述的是小學生幫媽媽洗手絹的故事,教師布置作業(yè)讓學生也幫助爸爸媽媽做家務,再把自己的勞動情境和勞動成果編成歌曲,然后唱給大家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表現力和創(chuàng)造力都被激發(fā)了出來,課堂氣氛異常的活躍,提高了教學效率,取得了最大化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從學生的生活中提取教學素材,進行生活化設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使小學音樂教學生活化,讓學生感受到音樂就在身邊。
4、創(chuàng)設音樂情境。音樂情境能夠觸發(fā)學生的情感,使學生與教學內容產生感情的共鳴,有助于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實施,從而實現高效教學。對于音樂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注重構建出一個寬松、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音樂學習的熱情,強化音樂效果。對于音樂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比如游戲性情境創(chuàng)設、故事性情境創(chuàng)設以及舞蹈性情景創(chuàng)設等,通過音樂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使學生深入音樂之中,更好的感受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增強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從而實現高效教學。例如,在學習《閃爍的小星星》這一課時,教學可以根據歌曲的歌詞,“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你小星星”這一內容營造場景,把一些漂亮的星星都貼在墻面上,創(chuàng)設出一個美麗的場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能深刻的感受到這美麗的畫面,化實為虛,化靜為動,強化音樂學習效果,實現高效教學。
5、以學生為主體。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轉變自身角色,以學生為中心,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要由知識的傳授者變成學習的促進者和合作者,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傳統的小學音樂課堂,往往是教師在講臺上說講,學生在下面“自由活動”,不能有效的參與到時間活動中,所以學生對于音樂知識都是被動的接受,對于學生主動性的發(fā)揮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都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在新課改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熱情,使學生能夠主動的參與到音樂教學中來,提高教學效率,實現高效教學。
結束語
小學音樂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而且還能夠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新課改下必須加強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提高課堂的效率,從而提高小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與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 俞虹.淺談如何有效學習小學音樂這一學科[J].學周刊,2016(04)
[2] 付玉虹.淺談小學音樂課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J].中國培訓,2015(18)
[3] 梁瑋紅.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讓音樂走進孩子的心靈[J].新課程(小學),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