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讀書活動的有效性,是憑借各種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搭建激發(fā)讀書興趣、交流讀書方法、展示讀書成果、分享讀書之樂、營造讀書氛圍、養(yǎng)成讀書習慣的平臺,實現由“要我讀”到“我要讀”的轉變。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讀書活動的有效性,是落實“全民閱讀”實現民族復興夢的需要;是落實《語文新課程標準》和《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的需要;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是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要。
【關鍵詞】 信息技術 小學 讀書
2017年4月23日,我校選擇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讀書活動有效性》這一課題進行立項申請,我們?yōu)槭裁催x擇了這個課題,進行這個課題研究有何意義,下面從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課題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讀書活動的有效性,是指借助互聯網、物聯網、校園網、微信、QQ群、校訊通等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搭建買書、讀書、激發(fā)讀書興趣、交流讀書方法、展示讀書成果、分享讀書之樂、營造讀書氛圍、養(yǎng)成讀書習慣的平臺,實現由“要我讀”到“我要讀”的轉變。
二、本課題國內外相關研究現狀述評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給教育帶來了更大的機遇和挑戰(zhàn)。開展數字化教育、實施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已引起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世界各國的學校都圍繞“通過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來提高教育教學的有效性”這一主題,開展積極的探索和研究。
人類發(fā)展的歷史證明:一個強大的民族、一個有文化的民族、一個優(yōu)雅的民族,一定是一個讀書的民族。世界上最重視兒童閱讀的民族是猶太人,還有美國、德國、日本等發(fā)達國家。美國前總統(tǒng)簽署的“閱讀卓越法案”中要求美國兒童每天都在閱讀作業(yè)室里至少閱讀一個小時。我國也是一個重視讀書的民族,近十年“全民閱讀”四個字已多次寫進了政府報告。
近些年省內外教育專家和各級各類學校,對讀書問題分別進行了廣泛的研究?!耙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共讀共寫共同生活”、“改變,從閱讀開始”是全民閱讀大使朱永新的閱讀觀。竇桂梅老師的《語文教學要關注人的發(fā)展》一書在推薦閱讀書目,拓寬閱讀范圍,積累語言文字,熏陶民族文化等方面,值得我們借鑒與學習。很多其它學校有關讀書的研究成果都為此課題研究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參考與借鑒。但信息技術與閱讀的整合,在目前的研究中,大部分學校還是側重于信息技術與閱讀課程內容的整合,整合的成果大部分是一些經典的課例。這些經典的課例,自然對提高閱讀課堂教學效率具有很高的價值,但是,對于通過大量課外閱讀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養(yǎng)成學生終生讀書的習慣,不具有太多借鑒價值。這給我們提出的“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讀書活動有效性”這一課題留下了研究空間。
三、我校讀書活動開展的現狀
我校一直致力于書香校園的建設。早在2003年就開始進行詩詞經典誦讀活動,于2012年6月成為營口地區(qū)第一個邁進全國詩教先進單位的學校。于2012年10月承辦了大石橋市小學《閱讀與讀書》現場會,成為了大石橋市第一個開展讀書活動的典型校??墒?,由于我校地處城郊,生源多來自外來或外出打工家庭,學生家長文化素養(yǎng)過低,學生家庭沒有讀書氛圍,加之家長和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對課外閱讀重視不夠,學校附近又沒有圖書館,學校圖書室現有書籍無法滿足不同年級學生的閱讀需要;校內僅剩的幾十分鐘的午讀時間也無法達到課標要求的閱讀量。于是,我們決定選擇《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讀書活動有效性的研究》這一課題研究來提高我校讀書活動有效開展。
四、選題意義和研究價值
(一)開展有效閱讀是實現民族復興夢的需要。
我國人均讀書4.6本。閱讀率在全世界排名居后,閱讀問題是目前所有中國問題中非常嚴重的一個。2016年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倡導全民閱讀,普及科學知識,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這是繼2014年和2015年后第三次將“全民閱讀”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全民閱讀”工作對于提升國民文化素質,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
(二)開展有效閱讀是落實新課程標的需要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廣泛地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體書。”同時強調要求小學階段課外閱讀量達到145萬字?!缎畔⒓夹g課程標準》要求“培養(yǎng)學生良好信息素養(yǎng),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礎?!笨梢?,開展此課題研究,既是落實《語文課程標準》的需要,也是落實《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的需要。
(三)開展有效閱讀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
朱永新教授曾經說過: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學校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起到了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無法取代的重要作用。可是,如果學校教育離開了有效閱讀,就算不上真正的教育。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不斷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實現有效閱讀,是使應試教育回歸素質教育的最好途徑。
(四)開展有效閱讀是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要
“人生不同在讀書”。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發(fā)現,通向美好未來的必經之路在閱讀,而且越早啟蒙越好。美國心理學家推孟在天才發(fā)生學的研究成果中指出:有近一半的天才少年,在5歲前就開始閱讀。所以閱讀對孩子來說,是全方位、多維度的智力體操,它能使孩子的頭腦逐漸變得靈活敏捷,并促進兒童心智的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1] 朱永新教育作品卷七《我的閱讀觀》
[2] 克拉生的《閱讀的力量》
[3] 蘇霍姆林斯基的《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和《給教師的建議》
[4] 程紅兵的《做書生校長》
[5] 竇桂梅的《影響孩子一生的主題閱讀》
[6] 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方法探討《大學教育》,張永濤,藏智超.
[7]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新趨向《華東師范大學》,李睿
[8] 利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研究《成才之路》張宗康
作者簡介:山峙1960年2月18日, 男 漢 大專學歷 遼寧省大石橋市鋼都中心小學 一級教師 基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