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是一項十分重要且必要的技能,尤其對于農村小學生來說,通過閱讀一些淺顯的童話故事、國內外著名的寓言故事、古詩等可以大量積累基礎詞匯,提升口語交際能力和概括總結能力。并通過長期的堅持來有效掌握一套閱讀技巧,達到積累知識、培養(yǎng)語感,提升語文素養(yǎng)和個人綜合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 農村小學生 閱讀 習慣 培養(yǎng)
我國農村小學教學的一個總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對于農村小學生來說,掌握的基礎詞匯很有限,此時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就顯得尤其重要,而依靠單純的反復抄寫、記生詞產生的效果很有限。學過外語的人都知道,但憑借記住詞匯,并不能解決聽說讀寫的根本問題。學習語文同樣是一個道理,培養(yǎng)學生掌握詞和對話,朗讀以及概括總結的能力,必須通過反復和大量的閱讀來實現(xiàn)[1-3]。筆者結合自己多年農村小學生語文教學的經驗,談一下怎么培養(yǎng)農村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以期達到提升農村小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的目的。
一、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前提是加強重點詞句的訓練
中國有句古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指的就是閱讀的重要性,要很好的理解文章的語句和每段話的意思,并且能簡單的概括這段文章的中心思想,必須通過大量的閱讀或者有聲朗讀,教師加以講解,讓學生逐步理解每個語句的意思。點滴積累和靈活應用都是必要的。教師在詞語的訓練上,首先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話給學生講解生詞的意思,做到讓學生理解,并且能自己造句,達到應用的目的。詞語的積累和句子的應用是閱讀的基礎,也是學生鍛煉寫作能力的前提,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4]。讓學生能閱讀文章并且理解文章的意思,做到學以致用,對一些重點的詞語,句子形式要重點講解,通過口頭或者書面的形式進行造句,鼓勵學生之間,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多說多講,不要怕錯誤,讓學生在這些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去理解一些句子和詞匯的含義,能增加印象,有助于記憶,也鼓勵學生在作文中加以應用。比如在《美麗的南沙群島》一文中,文章不僅介紹了南沙群島美麗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物產,讓同學們都很向往,教學時就應該注重朗讀、品讀的結合,讓學生沉浸在美景中,能更深刻的體會南沙的美麗,當然教師也可以以故事的形式簡單講述一下南沙的歷史和現(xiàn)狀,之后可以讓學生說一下自己的感想,既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也同時是一種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們好好學習,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長大后更好的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通過教師講解讓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背誦二、三自然段。對其中一些終點詞匯,如“星羅棋布”,“碧波浩淼”等詞匯要進行重點講解,并造句,加深詞匯理解和積累。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其語言更有多種的表現(xiàn)形式,對于一些文章的句子教師可以嘗試著讓學生變換說法來表達同一個意思,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熟練運用語言的能力[5]。如在課文《精彩的馬戲》中有句話:“馬戲團的叔叔阿姨們真有辦法,能讓動物聽從人的指揮。教師可以說,同學們你們不是不是都看過馬戲表演或者去過動物園能,你們誰想說一說,讓你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呀?老師,我看過馬戲表演,可精彩了,有老虎跳火圈,小狗滾球,動物園的叔叔阿姨真有辦法啊。動物們都認真表演,非常聽話,好厲害??!這種形式的教學不僅能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而且能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
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要先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
以往的語文教學多數(shù)都是教師單純的講解,對于一些簡單的句子,教師也要反復的講幾遍。學生單純的聽講,失去了思考的興趣,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問題[6]。不注重孩子興趣和想象力的培養(yǎng),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抓住終點,對于一些簡單明確的句子,就不要再反復的提及,對于有確實不懂的學生可以單獨講解。
如四年級的精讀課文《桂林山水》,形容桂林的山奇特的詞匯,如,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形態(tài)萬千;形容山秀,像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形容山險,好像一不小心會栽倒下來。簡單易懂,學生邊讀邊想象,能激發(fā)無限的聯(lián)想,如果教師還是一句一句的講解,實際效果就會差的很多,也不會產生太多的想象。
一般學生閱讀課文時的流暢程度也理解的好壞有很大關系,如果其對于文章的意思理解不好,讀起來必然不流暢,語調,情感也不能恰當?shù)陌盐?。反之,如果文章意思領會正確,閱讀時情感,語調就會把我很好,流暢度也會提高。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深刻,清晰的了解不同層次學生閱讀的難點,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要想較好的把握好學生閱讀的難點,就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朗讀,教師從中觀察,做到有的放矢,能顯著提升教學效果[7]。我們前文提到像《桂林山水》中對山的描繪的詞匯,學生大都容易掌握。而有一些文章的寫作背景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出入很大,學生在閱讀累的課文時,就不太容易把握文章的意思,如小學語文課本中有一篇文章叫《沙漠里的船》,因為大多數(shù)學生印象中,船都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對沙漠了解的比較少,因此,對于此類的文章,學生理解起來會比較難,教師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放映一下水中航行的船的畫面和沙漠中運輸貨物的駱駝。通過比較講解,讓學生明白,沙漠中運輸貨物的駱駝就相當于水中行駛的輪船,應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運輸貨物,同時教師可以講解沙漠的環(huán)境特點以及駱駝適應沙漠生活的特點,通過思維的拓展訓練,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閱讀的興趣,讓他們認識到,通過閱讀能更好的認識世界,了解世界,從而讓學生們愛上閱讀,喜歡閱讀,達到自發(fā)閱讀的目的,而不是強迫閱讀,教師的作用就是根據(jù)教學的實際內容去引導學生怎么學習,怎么樣通過讀書、造句和交流探討來理解文章的意思,概括段落大意,通過行之有效的探索閱讀來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開發(fā)智力,促進全面發(fā)展的教學目的。
三、善于引導和啟發(fā)學生的思考能力,充分掌握學習的主動性。
傳統(tǒng)語文教學都是教師講解,學生聽講,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問題,完全被動式的填鴨教育,扼殺了學生的思考能力,而我們培養(yǎng)學生掌握獨立閱讀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去主動的發(fā)現(xiàn)問題,帶著問題去閱讀,去思考,直至解決問題,體驗閱讀的快樂性,變被動為主動,日積月累,養(yǎng)成一個獨立閱讀和思考的良好習慣[8]。在培養(yǎng)的初期,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相對簡單的課文,讓學生事先閱讀,并且讓學生自己主動的提出來一些閱讀中遇見的問題,那些問題是自己能解決的,那些是自己不能解決的,這樣教師有針對性的解答一些難題,可以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對于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學生自己主動去解決,比如一些生字,鼓勵學生自己查字典,自己理解生字的意思,教師點評。而有的時候學生可能確實自己不能提出問題,這時候,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問題,試著讓學生回答,來問問學生某一句話的意思。來了解學生對段落的理解程度,這樣由淺入深,逐漸積累,才能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和主動學習精神。經過教師一點一滴的培養(yǎng),啟發(fā),學生讀書的主動性會大大提高,繼而能自主的思考問題。比如在《美麗的南沙群島》一文中,可以提問為什么說南沙群島是一個巨大的藍色寶庫?既讓學生理解,“蘊藏”“用之不竭”等詞匯,又讓學生聯(lián)系總結的能力,因為南沙有海洋生物,有礦產資源,有海洋動力,針對每一個小項,也可以提出新的問題,鼓勵學生回答問題,逐步培養(yǎng)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總結和回答問題的閱讀能力。
四、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應局限于課本,要有廣泛性。
提高農村小學生閱讀能力,光靠課本中的文章是遠遠不夠的,在這一點上,課后輔導就變得尤為重要,家長可以選擇各種各樣的課外讀物和科普文章,比如《十萬個為什么》,廣泛涉獵天文、地理、歷史等百科常識,才能讓學生的智慧不斷增長,最終形成強大發(fā)展能力[9-10]。例如在《蜘蛛織網》一文的教學中,教師會講解,蜘蛛會織網,能粘住一些小的昆蟲,然后蜘蛛捕食這些小昆蟲。有一個學生就問到:老師,蜘蛛網能粘到小昆蟲,為什么不能粘住自己啊。對于這些非常規(guī)的問題,教師往往一愣,只好發(fā)動學生說,×××同學問,蜘蛛結的網為什么不能粘住自己呢?你們誰知道么?這時候,有一個同學說蜘蛛身上分泌一種油脂,自己織的網是粘不到的,我是從課外讀物上看到的。這時候老師要趁此機會說,我們大家要多向×××同學學習啊,多閱讀一些課外讀物,這樣我們以后留一個課外作業(yè)啊,大家每周都要閱讀一定數(shù)量的課外讀物,然后每周一下午組織一節(jié)課,推選出三篇文章,大家一起閱讀。多閱讀課外書既能豐富學生的視野,增加好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也讓學生在交往中更加自信。比如老師會常說,×××同學又回答對了,大家多向他學習啊,增強其讀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教師也可以適當?shù)慕o家長推薦一些適合學生接受水平的課外書籍,鼓勵他們運用教學中學習到的方法進行閱讀,既能起到豐富知識,開拓思路的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其他學科的全面發(fā)展。
綜上,教師通過科學合理的引導學生走上有計劃的閱讀之路,是當下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通過閱讀可以促進學生基礎發(fā)展和綜合能力的提高,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到事半功倍,讓學生受益終生。
參考文獻
[1] 孫鳳英. 淺談小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J]. 中國西部科技, 2011, 10(10):88-89.
[2] 隗媛媛, 蹇世瓊. 小學生閱讀習慣培養(yǎng)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初探[J].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5, 7(2):8-10.
[3] 馬雪芳. 讓閱讀“立體”起來——小學生閱讀習慣培養(yǎng)的有效策略[J]. 江蘇教育研究, 2014(5):47-50.
[4] 林志鴻. 播種一種習慣 收獲一份成功——淺談小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J]. 學周刊, 2011(30):189-189.
[5] 高海燕. 讓墨香伴著歡聲笑語——小學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點滴談[J]. 寧夏教育, 2014(3):37-38.
[6] 俞秀蓉. 基于小學語文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現(xiàn)狀和改進研究[J]. 課外語文:下, 2016(6):107-107.
[7] 林華. 淺談農村小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J]. 語文建設, 2015(5x):30-32.
[8] 劉迎春. 做好兒童閱讀的引路人 ——談小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J]. 求知導刊, 2016(15):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