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是小學教學中的基礎學科,小學數學教學中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提升有效性,文章主要分析了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希望能夠對小學數學教學的開展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 有效性 策略
1.在數學教學中開展游戲活動
1.1 選擇合理的游戲題材
首先,游戲應與課堂的教學目標和目的相一致。小學數學游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放松心情,提高對數學的學習熱情,幫助教師有效的完成教學目標,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水平。如果只是追求表面形式,沒有將教學目的與游戲內容有效的結合起來,即使課堂氣氛得到了很好的調節(jié),也可能會產生反效果,因此,教師在選擇游戲題材時應與教學內容相一致,更好的實現游戲教學的最終目的。
其次,教師應選擇與學生生活相貼近的游戲題材。教師選擇的游戲題材如果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會導致學生無法理解,進而影響到學生對游戲的興趣。這樣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在選用游戲題材時,應盡量避開一些過于復雜、難以理解的游戲,選擇一些小學生日常接觸較多的游戲題材。
1.2 科學的進行游戲設計
教師設計的游戲應適合學生的學習程度,游戲教學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在設計游戲內容時,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針對小學生的心理及年齡變化,制定出不同的教學方案以及游戲內容。在課堂游戲中,游戲內容或游戲環(huán)節(jié)應豐富多變,不能一味的對某個游戲進行重復,應根據學生的需求以及學生的學習程度、接受能力設計出各種不同的游戲類別,不斷提高學生的興趣,有效的提升教學質量。
1.3 提高學生對游戲教學的主動性
首先,游戲開始前說明游戲的規(guī)則。游戲教學首先要做的內容是制定明確的游戲規(guī)則,這對于游戲教學的實施是極為重要的,為了讓學生更好的記住游戲規(guī)則,教師需要對游戲規(guī)則進行耐心的解釋。其次,游戲活動時考慮合適的教學時段。數學游戲教學可以在三個不同的階段分別加入游戲環(huán)節(jié),包括導入階段、教學階段以及教學的鞏固階段。首先,導入階段,導入階段的游戲一般是在課前進行,主要針對的是新課程,為了有效的調動課堂氛圍,集中學生注意力而實施的游戲;其次是教學階段,是在課程當中加入游戲環(huán)節(jié),不僅能夠鞏固之前所學習的知識,對于活躍課堂氛圍,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都有很大的積極作用;最后是在教學的鞏固階段,一般指的是課末進行的游戲,一方面游戲能夠使剛剛學到的知識得到鞏固甚至升華,另一方面使學生對下節(jié)課的內容充滿了期待。
2.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2.1 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景
教學數學教學生活化首先需要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場景。教師需要從生活出發(fā),如在講述乘法時,可以模擬購物的場景,一個學生充當店主,另外一個學生充當顧客。如一塊錢可以買五個糖果,兩塊錢可以買多少糖果呢?同學們回答10個。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景能夠有效的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更好的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在進行情景創(chuàng)設時,需要教師積極的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不斷的對教學情景進行調整,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
2.2 布置生活化的數學作業(yè)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不僅可以通過教學場景的創(chuàng)設,還可以通過布置生活化的數學作業(yè)。數學作業(yè)在布置時需要與教學內容相結合,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點。例如數學老師講完“最大公約數”這一教學內容以后,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道作業(yè):放學回家后,測量一下你自己臥室墻體的實際長寬,然后根據不同墻紙的規(guī)格,包括20cm*20cm,40cm*40cm,60cm*60cm,并設計出三種鋪墻紙的具體實施方案。計算出用哪一種規(guī)格的墻紙會既不浪費又夠用?假如這三種墻紙的單價分別是30元、60元、80元,算出用哪種規(guī)格的最經濟實惠?經常布置與生活相關的數學作業(yè),學生們就會養(yǎng)成把學到的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的習慣,進而能夠促進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3.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1 轉變教師角色,加強引導點撥
想要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老師應該轉變對自己角色的定位,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重視鍛煉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進行數學教學時,老師應該適當給予幫助和指導,依照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選擇性的對其中環(huán)節(jié)進行指導。正確對待小學生出現的數學錯誤。小學數學中的應用題常見的錯誤有四種,第一種是擬定方案導致的錯誤;第二種是曲解題意導致的措施;第三種是執(zhí)行方案導致的措施;最后一種是回顧反思導致的錯誤。小學生在解答應用題時在思維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所犯的錯誤也不同,教師只有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合理的指引策略,才能更加有效的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3.2 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提問意識
在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建一些類似于“你是怎么想的?”“你為什么這樣認為?”這樣的問題。教師通過這些一步一步的進行反思,能夠讓學生積極地反思和回想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從中發(fā)現自身的錯誤和不足,給予改正。通過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我提問意識,能夠讓他們享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小學生在今后的解題過程中自覺、主動、有效地選擇解決策略,提高小學生的解題能力。
參考文獻
[1]樸銀一.探析如何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J].科技資訊,2015,03:174.
[2]趙進波.如何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赤子(上中旬),2015,20:330.
[3]王立芳.如何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OL].學周刊,2017(14):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