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我們學習的基礎學科,是我們學習其它學科的基礎和前提,如果語文學不好,其它學科想學好,卻不是容易的,作為語文教師,如何進行語文教學?讓本學科具有吸引力呢?我淺談自己的一些觀點。
一、培養(yǎng)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人的求知活動需要興趣。興趣是人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動力。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語文教學實踐也證明:學生如果對學習內(nèi)容或?qū)W習形式產(chǎn)生了興趣,其時,學習就會在一種愉快的狀態(tài)下進行,就會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學習起來就會全神貫注,不知疲倦,學習效果就會顯著。反之,假如失去了興趣,認為學習是一件苦差,學習時就會采取消極被動的方法,這樣,自然就難以掌握知識了。鑒于這種認識和體會,筆者在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都注意講究教學藝術,不斷點燃學生對知識的好奇之火,讓學生在趣味中,在審美中產(chǎn)生一種想要學的欲望和能學好的信念。每教學新課之前,本人都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從導語到作業(yè),都講究趣味性和藝術性,力求從課伊始就抓住學生的心,喚起學生的注意力,誘發(fā)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迅速進入教學情境,為學習新知識做好精神準備,從而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運用古詩教學
課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積極開展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我們更不能就詩教詩,要和學生一道開發(fā)和生成開放、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尤其是高年級的學生,當有了一定數(shù)量積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進行組詩的教學。例如,在古詩《江雪》的學習中,我巧妙地整合了一個“垂釣系列”——《江雪》《秋江獨釣圖》《小兒垂釣》《漁歌子》,重點學習《江雪》,對比略讀《秋江獨釣圖》,推薦閱讀《小兒垂釣》《漁歌子》,這樣的整合對比學習,既有利于在對比中深化理解,又對中國文人歷來的“垂釣”文化進行了一次探索,同時,增加了學生的古詩詞閱讀量。六年級的沈老師以復習的形式引導學生對已學的古詩進行題材分類——詠物詩、送別詩、思鄉(xiāng)詩、愛國詩……自然過渡到本課兩首詩《冬夜讀書示子聿》《觀書有感》的題材特點——哲理詩。然后兩首詩整合對比學習,同中求異,在比較中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兩首詩說理的不同方式——直接說理、借喻說理。這樣的整合對比學習,節(jié)省了教學中無效的環(huán)節(jié),對”哲理詩“這一古詩題材有了一個較深入的探究,事半功倍。
三、注重實踐積累
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實踐的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學習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注意積累,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因此,教師要注重積累的途徑。學習方法即可以來自教師的教法,也可以來自教材的編排,還可以來自學生的相互交流。如通過主題班會、座談會、經(jīng)驗介紹會、作品展覽會等形式,讓學生之間的學習方法實現(xiàn)相互交流的模式。通過交流,教師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習方法并幫助加以總結(jié),推廣到適用的范圍。
學生都希望自己成績優(yōu)異。但是學習方法正確與否,對學習效果影響很大。學習方法對頭,學習就事半功倍,反之,則事倍功半。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還得放手讓學生自由選擇方法,大膽進行實踐。例如,教學《有趣的生物共棲現(xiàn)象》一文,首先,我讓學生回憶并說出以前學過的讀書方法,并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選擇性地板書出來。如:朗讀體會、分角色表演、扮演解說員、抓住關鍵句子和重點段落理解等等。然后,我讓學生快速閱讀這篇文章,自由選擇恰當?shù)膶W習方法。有的選擇表演、有的選擇朗讀、有的選擇解說…….他們各自尋找自己的學習伙伴,以求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一陣忙亂之后,學生粉墨登場。他們按照自己的方法有板有眼地當起了小老師。孩子們生動的表演,投入的解說引起一陣陣笑聲,也贏得一陣陣掌聲。三種生物共棲現(xiàn)象在孩子們心中扎了根。
四、開展師生互動
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就是指在課堂教學這樣時空內(nèi),師生之間發(fā)生的一切相互作用和影響,他既指師生之間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方式和過程,也指師生之間通過信息交換和行為交換所導致的相互心理上、行為上的改變。師生互動動態(tài)地表現(xiàn)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和相互理解,是一個連續(xù)的、雙向的過程。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是融語文只是傳承、語言文字訓練和語文教學管理與一體的,它的有效運行不僅表現(xiàn)為教師善于施教、精于指導和適當監(jiān)控,同時也表現(xiàn)為學生樂習、勤于創(chuàng)新和勇于自律。在教學的全過程,學生是認識的主題、發(fā)展的主體。教師為學生的認識和發(fā)展提供種種有利條件,通過啟發(fā)、引導、講解、示范、督促、評價等等手段,使學生知道“應該學”和“怎么學”,從愿意學到自己能學。教師要因勢利導,讓學生自讀、思考。在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智慧和特長,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安全、自由、寬容、理解的教學氛圍,把學生置于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核心地位,應學生而動,應情境而變,把課堂變成師生活動主體之間交往互動的空間,讓只是在傾聽與對話中生成、在溝通與交流中重組、在合作與共享中增值,實現(xiàn)教學相長、共同發(fā)展。
五、利用電子白板
交互白板軟件系統(tǒng)的內(nèi)置資源庫以友好、方便的交互界面,為師生提供多種類型的、豐富的、教與學的資源。公共資源庫和個人資源庫的建立便于實現(xiàn)公共資源與個人資源的相互結(jié)合,協(xié)調(diào)使用,既可保護教師的個人知識產(chǎn)權(quán),又可實現(xiàn)特定教研集體共同承諾的資源共建共享。如,在學習《臺灣的蝴蝶谷》之后,學生對臺灣的蝴蝶谷的神奇景象留連往返,恨不得馬上能到鳥島上去游覽一番??粗鴮W生那意猶未盡的情形,我馬上利用電子白板的資源庫,因為課前收集相關的影像資料放在了資料庫中,課堂中很容易帶出相關內(nèi)容,讓學生觀看一段錄象。讓學生一邊欣賞臺灣的蝴蝶谷的錄象,一邊老師的介紹,使學生在錄象和教師的介紹中對臺灣的蝴蝶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從而激發(fā)他們對祖國臺灣的蝴蝶谷的熱愛之情。另外,庫中可放很多與學生相關的內(nèi)容,如一些課外的補充資料,圖片、音頻文件、動畫……這些可以再課堂上隨時運用,還可以引導學生課后自己打開后去隨機學習。
總之,語文課堂改革是需要我們付出心智,努力踐行,逐步積累的,只要我們語文教師都積極投身于課堂改革,用自己的眼光發(fā)現(xiàn)問題,用自己的思考分析問題,用自己的智慧解決問題,請相信,學生會說,語文是我的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