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歷史教學不受學校的重視,家長不重視,學生當然也不重視,歷史教學成了一項很困難的工作,不管教師怎樣去教,學生都不愿意去學,上課時紀律也不好。那么在這樣的現(xiàn)實面前,用怎樣的教學方式才能更好地發(fā)揮歷史教育功能,達到理想的教育目的呢?作者據(jù)此問題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高中歷史 教學 措施 高效課堂
一、高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方面,長期以來,歷史學科一直被認為是“副科”,家長學生都不重視,導致學習時間保證不了,特別是一些學生認為歷史課就是記記背背,沒有什么智力含量,只要努力記就一定能學好,所以課余時間學生基本上不學歷史,把時間用在學習“主科”上。正所謂態(tài)度決定一切,對歷史學科的不重視直接影響到了教學效果。
另一方面,歷史學習中確實需要記憶一些知識,涉及到很多的年代、事件、人物、地點等紛繁復雜瑣碎的知識點,記憶起來容易混淆,導致很多學生有畏難情緒。為了取得一個理想的成績,不少學生便對考試知識點死記硬背,成為背誦教材和應對考試的機器,歷史課在他們眼里也成了枯燥乏味的記憶課。而在背過之后,考試依舊不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打消了學生們的積極性,以致學生對歷史課提不起興趣,課堂氣氛沉悶,學習效率不高。
二、教學效率低的原因
教學方法陳舊落后。受教材編排體系、考試制度、課時安排等因素的制約和影響,數(shù)學教學論課程基本上還是“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注入式教學方法,教學思想落后,教學方法僵化,多采用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教學中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關注不夠,學生死記一些教學條文,規(guī)律原則,教學中“要怎樣”、“如何怎樣”對學生來說是一紙空文,他們沒有也不可能對此有切身體會。
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教學往往僅限于理論上的闡述,缺乏相應的實踐基礎,因此,學生普遍感到教學論課程枯燥,喪失了學習的信心。
三、有效開展高中歷史教學的措施
1、更新課堂教學理念
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中學歷史教學被打入冷宮,學生把歷史課看作是加在他們身上的“徭役負擔”,他們不愿意承當這種徭役,在課堂上學習起來自然就很被動,沒精打采了。雖然,現(xiàn)在我們的中考、高考制度都將做很大的改革,但歷史的學科地位難以有很大的提高。面對中學歷史教學的困境,我們必須窮則思變,尋找出路,“揚湯止沸,莫若去薪?!币胱屩袑W歷史教學注入活力,就必須激活學生的學習動力。那么到哪里去尋找學習歷史的動力呢?試想,如果把學生每一天學習生活中的想法、愿望匯集起來,將它編織成“夢想”帶入課堂,然后通過課堂的學習活動來實現(xiàn)這些夢想,那學習的動力不就找到了源頭活水了嗎?因此,讓學生帶著夢想走進課堂就成了我課堂教學的新理念,其核心就是讓學生從夢想中尋找學習的動力,化被動厭學為主動樂學。孟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比绻麑W生能夠做到樂于去學,那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就有無窮的動力和精力,他的每一根神經(jīng)都會投入近來,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
2.高中歷史互動教學
互動式教學,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要互相溝通,互相合作,以取得共同進步的教學理念,其非常注重內(nèi)容上的實效性和互動性。歷史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既指師生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方式和過程,也指師生間通過信息交換和行為交換所導致的心理以及行為上的改變。具體而言,高中歷史互動教學是指在一種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學生自主總結知識的結構和主線,領悟本課所學內(nèi)容最主要的知識線索,從而使所學的知識和觀點系統(tǒng)化。課堂中的師生互動應建立在師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礎上,要突出“做”的地位,強調(diào)在做中學,做中教,學教互動,做中反饋。
3.提問的策略
課堂提問是一種高效的課堂教學方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巧妙置疑設問,必將大大提高課堂效率。課堂提問的核心就是提出問題,這是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有效途徑。課堂提問是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是師生和諧交流的一條主要渠道。教師要讓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歷史情境中,去體會歷史人物的思想和情感或感受歷史情境中特別的社會現(xiàn)象。教師在提問的時候,要避免以下幾種提問:“對不對啊”“好不好啊”之類的提問;問題過淺、無需思考的提問;題意籠統(tǒng)、題目過大的提問等。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后,要對學生進行進一步的點撥、引導,指導學生的思維步步深入,最終得出有效的結論。學生在思考問題的同時,多角度地分析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極好的鍛煉。此外,教師還要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對學生的回答作出合理的反饋,或鼓勵,或引導,以充分培養(yǎng)學生獲取、組織和評價信息的能力。教師要針對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以及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來設計問題,并使之成為課堂教學成功的重要保障。同時,有效的課堂提問對于學生歷史素養(yǎng)的形成及綜合能力的提升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4.高效課堂的創(chuàng)建
高效課堂就是教師教得高效、學生學得高效的課堂。要想建立高效課堂,教師首先就要充分優(yōu)化師生關系。因為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教師要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其次,學生要重視對歷史課本中史料知識的學習,通過史料知識來加深自己對歷史的真實感受。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在參與的過程中獲得愉悅的學習體驗,并獲得自身道德素質(zhì)以及人格素養(yǎng)的提升。再次,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實事求是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來理解歷史知識,進而形成科學的學習方法以及正確的、高尚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總之,新課程改革給高中歷史教學帶來了諸多的沖擊和挑戰(zhàn),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起點和機遇。高中歷史教師要采用開放的、高效的教學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自由的教學氛圍當中充分發(fā)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才能讓學生主動了解歷史、分析歷史,并且思考歷史與現(xiàn)在的聯(lián)系,從而有效提高了高中歷史的教學效果。
四、總結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睂W生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要能夠順利升學,以便學到更高層次的知識,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所以學生最感興趣的是學習方法,好的學習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需要我們廣大老師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