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數(shù)學教學的課堂上,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態(tài)度、自信的發(fā)展有一定反差。即使學生獲得了較好的成績,對數(shù)學卻難以真正喜歡,以致于數(shù)學課堂平淡無味。針對這一現(xiàn)狀,本文以“尊重學生”為主題,結合實際教學活動,分析和總結學生親近數(shù)學的方法,讓數(shù)學課堂更精彩。
【關鍵詞】數(shù)學課堂 尊重學生 自信
從一年級教到六年級,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學生。歷經(jīng)無數(shù)個寒暑春秋,不知不覺中,我已在三尺講臺上耕耘了近三十年。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雖然積累了不少教學經(jīng)驗,但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尊重學生,數(shù)學課堂便由此而精彩。
一、多一點微笑,便多一分自信。
有一個問題一直是小學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中存在的“老大難”問題,那就是學生在掌握了計算方法,弄清了運算順序之后,其實已具備了正確解答題目的基本條件,但還是經(jīng)常出錯。如:抄錯數(shù)字、加法錯算成減法、減法錯算成加法、忘記在橫式中寫出得數(shù)或者抄錯得數(shù)、用豎式計算因數(shù)末尾有0的乘法時忘記將0移下來等。這些錯誤嚴重阻礙了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很多人將這些錯誤用“粗心”兩個字來概括,沒有引起學生乃至家長足夠的重視,而我認為這不是根本原因,主要是因為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我教過的班級中,有這樣幾個男孩,他們聰明好動,但學習懶散,沒有良好的仔細審題、認真做題、細心檢查等習慣,一拿到試題,只管圖快了事,而不是認認真真去做,因而計算的正確率非常低。曾經(jīng),我對他們幾個非常生氣,質問他們又不是笨孩子為什么計算卻出錯多,或指責他們沒有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和仔細檢查的良好習慣,或采用錯一罰十的手段,但都不見成效,反而使他們對計算產生了畏懼心理,害怕做計算題了。我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如果我成天被領導批評或責難會怎么樣?何況是十來歲的孩子,怎能承受老師多次的質問與懲罰!決心以微笑代替發(fā)怒與懲罰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因為信心比天才重要。著名籃球運動員喬丹有一句名言:“我可以接受失敗,但卻不能沒有信心?!边@就是他成功的秘訣之一。于是,我經(jīng)常當著同學的面微笑著說“你是一個聰明的孩子,要是能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那就太好了”、“看,你多能干,四道計算題才錯一道?!?、“你真棒,這次的口算全對”等,有時又在他們的耳邊輕輕地說一聲“請檢查一遍”。漸漸地,他們在我的關懷、鼓勵與欣賞中,對自己有了信心,學習熱情隨之高漲,計算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更讓人欣慰的是他們可喜的變化成了班上大多數(shù)人進步的動力。一個個學生都不甘服輸,在心中暗暗較勁:我并不比你差,你能做好的我也能做好。可見,鼓勵伴隨著孩子,他信心日增,責難伴隨著孩子,他自愧自慚。一個贊賞的微笑,就像陽光照在含苞待放的花朵上,成功也許就孕育在這殷切的希望之中。
二、多一點實踐,便多一分驚喜
在教會了學生對人民幣元、角、分的認識和簡單的計算方法后,我發(fā)現(xiàn),有一部分學生在計算時經(jīng)常出錯,同時,個別學生還從未自己拿錢單獨去購過物。為了加深學生對人民幣元、角、分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接下來的數(shù)學中,我特意安排了一節(jié)實踐活動課。
課前,我做了以下幾項準備工作:一、準備小貨架4個,上面分別擺放著鉛筆、書籍、生活用品、玩具等種類的小商品,并分別標明不同的價格;二、讓學生準備面額不等的元、角人民幣。
上課時,我分別出示各類面額不等的元、角人民幣,問學生:“如果你有這么多的人民幣會去做什么?”學生搶著回答:“買書”、“買學習用品”、“買玩具”、“買吃的”……接著,我又問“今天,老師就滿足你們的愿望,帶著你們去逛‘小小商店’好嗎?”學生們的眼睛亮亮的,一下子興奮起來,大聲說:“好!”
選出4名售貨員,我向學生提出購物要求:一、排隊購物,做文明顧客,購物時使用禮貌用語。二、購物完后,互相交流買的是什么,多少錢、怎樣付錢?
學生欣喜而又秩序地開展購物活動。
15分鐘后,學生匯報購物情況:“我到生活用品店買了一張毛巾,我給售貨員5元,找回2元?!薄拔业轿木叩曩I了一支8角錢的自動鉛筆和一瓶5角錢的膠水,一共用1元3角錢?!薄拔业酵婢叩曩I了一支手槍,是1元6角錢,我給售貨員2元,找回4角。”“我到圖書店買了一本書,用了5元,又到生活用品店買了一支牙膏,用2元5角,一共用了7元5角錢?!薄?/p>
離下課還有幾分鐘,我請學生回答:“通過這次購物活動,說說你有什么收獲?”
一學生說:“我學會了買東西,感到很高興?!?/p>
另一學生說:“要會計算,買東西時才不會算錯?!?/p>
一“售貨員”說“當售貨員真不容易”。
還有的學生說:“這節(jié)課真有趣!”
聽了這些話,我感慨萬千:誰說數(shù)學枯燥無味?誰說數(shù)學高深莫測而又無有用之處?本節(jié)課的設計立足于學生已有的學習起點,真正做到尊重學生的需求,引導學生把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和方法應用于實踐之中,讓學生切切實實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體驗到原來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是那么豐富多彩、妙趣橫生,難怪課后不少學生都發(fā)自肺腑地說:“這節(jié)課真有趣!”
三、多一點民主,便多一分精彩
這是一節(jié)計算課,學習的內容是《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不進位口算)。課前我精心設計了教案。上課伊始,多媒體演示一面長方形墻面,并出示題目:工人叔叔要往這面墻上貼瓷磚(大小一定),經(jīng)測量得知每行貼12塊,共貼了4行。然后問學生:“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一學生回答說:“一共要用多少塊瓷磚?”話音剛落就聽見另一男生說:“一共要用48塊?!蔽衣牶蠓浅5夭桓吲d,嫌他打擾了已設計好的教學思路。因此,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心里說:“多嘴,你不說話沒人當你是啞巴?!庇谑?,仍按我的設計繼續(xù)提問:“一共要有多少塊瓷磚呢?讓我們擺一擺小棒就知道了。”接著讓學生動手操作,領悟12×4的算理??墒牵矍俺霈F(xiàn)的情景卻讓我大失所望,學生個個無精打采地擺弄著學具。并未出現(xiàn)我所期望的那種氣氛熱烈、情緒高漲的場面。我的心也隨之冷了,無可奈何地上完后面的內容。下課后,我沮喪極了,精心設計的一課怎么會上成這樣?
我冷靜下來認真反思,之所以發(fā)生這樣的現(xiàn)象,究其原因是我只考慮到讓學生動手操作的目的是讓他們領悟口算乘法算理,卻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他們中的一部分已經(jīng)領悟了算理,對于已經(jīng)知道的東西還要裝著未知進行探索,學生的索然無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于是,我調整了原來設計的教案,又滿懷信心地踏上另一個班的講臺。
當又有學生脫口說出“48塊”時我面帶微笑地說:“是嗎?誰能想出辦法來驗證呢?”學生紛紛舉手說:“老師,我有辦法:12×4表示4個12連加,12+12+12+12=48(塊)。”“我也有辦法,我是用小棒來表示的:左邊有4個1捆,就是10×4=40,右邊有4個2根,就是2×4=8,合起來就是48根。”“我是這樣驗證的:我先算了4個2根是8根,再算4個10根是40根,合起來也是48根”……“我來,我來”教室里還高高地舉著十幾只小手,幾個男生還從座位上蹦了起來,爭先恐后地搶著回答。
同樣是學生動手操作,結果卻是大相徑庭。一種是沒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我的壓制下的動手操作,學生機械式地執(zhí)行。一種是我提供機會,營造寬松的民主氣氛,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經(jīng)歷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對算理的理解更為深入,學生對計算方法的掌握不再是模仿、機械地用,而是理解后的應用,真正地讓學生知其所以然。正因為多了一點民主,課堂便多了一分精彩。
參考文獻
[1]馬云鵬,《小學數(shù)學教學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李曉東.小學生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86-187.
[3]楊慶余,《小學數(shù)學課程與教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4]尹少淳,段鵬.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