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復習課上得好不好,關系到教學質量能否提高,學生素質能否增強。復習課是教學中常見的一種課型,是對某一階段已學知識、技能進行梳理、鞏固,查漏補缺,拓展延伸,促進知識系統化,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一種課型。復習課難上、復習課難教”是廣大數學教師的共同心聲,也是許多教師經常發(fā)出的感嘆。怎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好數學復習課呢,下面我談一下自己的一點看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 復習課
1.要先確定目標和方向
復習課原本就是對已學過的知識的再學習,由于學習內容對學生來說已失去新鮮感,較難再引起學生注意,如果注重營造一種寬松、和諧、民主的氛圍,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心理特征的情境,那么學生學習時覺得特別輕松、愉快。我們在確定一節(jié)復習課的復習目標時,既要考慮目標必須全面、準確、有度,還要考慮出示復習目標的藝術,掌握目標出示的時機。出示復習目標視需要而定,可直接用小黑板掛出,也可以師生認標或學生之間認標。無論哪種方法揭示目標,最終教師都要引導學生用簡潔、明了的數學語言提出。復習課上教師應緊緊圍繞目標組織教學,引導學生在復習課堂上帶著目標學習。有了方向性,學生才不會迷失方向。
2.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有效的利用,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組織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給學生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因此,復習課的教學中也應體現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設有意義的數學問題情境或數學活動,組織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激勵每一個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再深入研究思考。讓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自主進行整理、歸納、總結,從而比較系統地掌握數學知識,提高數學能力,達到鞏固知識、發(fā)展能力的整理與復習效果。如我在教學圓的周長復習課時,在學生發(fā)現所買物品的共性是都是圓形時,讓學生自己總結一下對圓形的認識有哪些,獨立思考后同桌交流,總結效果較好。同時在幫助老師解決怎樣讓老師買的菜墩更結實時,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根據生活經驗,學生想出了捆一圈鐵絲的辦法,應該準備多長的鐵絲,學生很容易想到用圓的周長來解決,更有學生想到一圈不結實,應該捆兩圈,學生的主體意識被充分調動起來。
3.密切聯系生活,學會運用
學習數學要以一定的經驗為背景,復習課的設計應該為學生提供有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學、探索數學的情境。要給學生充分的機會,通過對實際問題的感知、操作等活動來認識數學,讓學生“做數學”比簡單地教給數學知識更重要。讓學生“做數學”的途徑之一就是設計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數學情境。
例如,復習“空間與圖形”的內容,可設計這樣一道綜合題:城北新區(qū)有一塊正方形空地,面積是3600平方米。(1)如果要在這塊空地上圍出一個最大的圓,并鋪上草坪,這塊草坪的面積有多大?(2)在這塊空地上設計一片花圃,使花圃的面積占正方形面積的25%。請你設計方案。這樣聯系生活實際,把空間與圖形的知識與百分數知識相聯系,讓學生設計方案,有利于考查學生綜合知識的應用能力及整體設計思想、優(yōu)化策略、創(chuàng)新精神和審美意識。
4.精心設計練習,提高復習的效率
教師要引導和幫助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要以知識結構轉化為認知結構,以創(chuàng)造性的綜合訓練為手段。復習離不開必要的練習,這就要求教師要精心設計學生的練習。通過學生有效的練習,切實提高復習課的課堂教學效率,鞏固學生已掌握的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和技能,促進學生有效地創(chuàng)新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
首先,復習課的練習不能簡單重復新課學習中的習題,要避免簡單機械重復的無效勞動。其次,復習課的練習既要重視有針對性的單項練習,也要注意綜合性的練習,要有一定的綜合性和挑戰(zhàn)性。再次,復習課的練習在內容和要求上要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整理與復習課的學習中獲得不同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總之,小學數學復習課要真正上好、上出實效并不容易,需要我們在實際中摸索,根據本班實際,因材施教,靈活選用方法,充分體現“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從傳統教學強調知識的傳授和關注技能的掌握,轉向側重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要“炒冷飯”,讓學生自己去完成回憶、討論、整理、溝通、歸納、應用的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促進復習課走向實效,提高質量。
參考文獻
[1]袁婷.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研究[J].學周刊.2015(10):60-62.
[2]林德輝.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思想的融入與滲透[J].學周刊.2015(02):115-116.
[3]孫國選.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2014(09):88-89.